搜索
徐琳的头像

徐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4/07
分享

徐琳|在长江中路108号

长江中路108号是新华书店。

午后,我出门,去眼镜店新配了一副眼镜,又去手机店给手机换了一张贴膜。手机店的对面就是新华书店。看看时间也还早,来都来了,不去书店逛逛,有违一直以来头顶那个“书迷”名号。

走过斑马线,是电信大楼。站在电信大楼下,抬头望一望,每一个城市的电信大楼是不是都长成这一般的高?

三十年前,在小城读书。电信大楼这里是什么地方呢?记不太清了。倒是记得十字路口东南角那里是百货大楼,如今是与电信大楼一般高的摩天大厦——米兰阳光大酒店。西北角那里是秋江宾馆,如今是一栋综合楼,有超市、茶吧。三十年了,很多事物消失了,很多场景变换了。想不起来的人、事,有很多。

新华书店还在原来的地方。刚才,在对街,看到立在楼顶的那个招牌上“新华书店”四个字,久经岁月侵蚀,暗淡无光。无关紧要,本也不需要靠招牌存在,招牌只是吸引陌生人的东西。

进门处的店堂,卖手机,手机店后是文具店,书店在二楼。一进门,迎来的是手机店销售的热情招呼,抬颌示意她我要往上。

不是我表现得冷淡,是她自己的眼力不够。在这里,她得练就一双识人的眼睛。何人是来看手机的,何人进来,是要上二楼的。没有一副好眼力,这一天得有多少无效的迎来送往?

所要的书,多半是网购的,我来这里次数不多。两个多月没来,书店的格局依旧没变。最显眼处,是红色主题书籍和中小学生课外读物。本地作者书籍展示区,我的两本书也在那里。摆了两个月,似乎没有人买。一本拆了薄膜,被翻得很旧,内页里有一处很脏,书的封面也有一道很深的折痕。看着像嫁出去的女儿,没有被善待。但我没有女儿,不确定是不是这样的心情。

在书店最深处的文学类书籍区域,我找了几本书。虹影的《罗马》是其中之一。零零星星地读过虹影很多文字,包括她的朋友写她的文字。她是有故事的人。

活到半百,简历只有两行,对虹影这样人生阅历丰富的人感兴趣,很像那些阅世不深的漂亮小女孩,一入尘世,在她们母亲恨铁不成钢的焦虑里,一心迷恋那些眼里、脸上写满故事的人。但阅读是安静的体验,不会像那些小女孩一样,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还回不了头。

那个男人是我抱着虹影的这本《罗马》和另外几本书结过账要下楼时上来的。结账处的几个女人一直在聊天,有个女人刚说了声:“孬子今天没来。”她刚说完,另一个女人说:“他还是来了。”

这个男人走上楼梯,从我身体的一侧走过。他的样子,的确符合那几个女人嘴里定义的“孬子”形象。胡子拉碴,头发乱糟糟,白色的褂子颜色发黄,一条灰色的裤子软塌塌的,裤脚盖着脚上的一双脏脏的鞋。

听到那几个女人的话,我收起下楼的步子。那个男人径直走到文学类书籍区域,他勾下身子,扫视书脊。阳光透过窗户,在他的头上、背上洒下一抹暖暖的黄色的光。在那片暖暖的光影里,他挑了一本书,立起身子,书拿在手上,眼睛看向别处。给他做背景的,是一个坐在地上低头翻书的小男孩,和背着书包靠着书架站在一旁的这个男孩的母亲。低头读书的男孩神情专注,男孩母亲看着孩子的目光也很专注。这个母亲专注的目光比这个男人挑一本书坐下来阅读更专注吗?

这个男人又是谁的父亲?

我走出新华书店,隐身于长江路的人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