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林申的头像

徐林申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2/28
分享

改动两字,成就千古名诗

       如果问中国文学史上哪篇文章最有名,我想非李白的《静夜思》莫属了,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李白的原著其实并不出名,我们现在熟诵的《静夜思》,是经过后人"改良"的。     

      首先大家看一下李白的原文: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再读一下我们现在熟悉的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前后对比一下,共改动两字,后首将诗中第一句的“看”,还有第三中的“山”,改成了"明"。虽然仅仅改动两字,却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全诗更具渲染力,也更加朗朗上口了。       

      那么改过之后,到底好在哪里呢?不妨浅析一下——      

      仔细品味,第一句如作“床前看月光”,中间嵌进一个动词,语气不免稍显滞重;再说,“月光”是无形的东西,不好特意去“看”,如果特意“看”,也就不会错当成“霜”了。改成“明月光”,则似不经意间月光映入眼帘,逗出下句的“疑”字,便觉得很自然;何况,“明”字还增加了月夜的亮色。第三句,“望明月”较之“望山月”不但摆脱了地理环境的限制,而且,“山月”的说法不免带点文人气——古代文人诗中,往往将月亮区分为“山月”“海月”等,“明月”则全然是老百姓眼中的月亮了。      

      史书记载,《静夜思》四句诗,有许多版本,上一首也许不一定是李白的原著。明代学者赵光将其收录《唐人万首绝句》中时,把第三句中的"望山月"改成"望明月",后来清朝学者沈德潜整编《唐诗别裁》时,把第一句中的"看月光"改成"明月光",但第三句还是保持原貌,仍为"望山月",最后是乾隆年间,在蘅唐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里,才真正将第一、第三两句的变化完整地放在一起,终于成为我们今天所耳熟能详的《静夜思》。       

      是不是有点意思?看来好文章是不断"锤炼"而成的。


     浙江/徐林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