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茂雯的头像

徐茂雯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9/04
分享

自然是一切真善美的载体——读《相信自然》有感

我与李青松老师有过一面之缘,彼此加了微信好友。当他的新书《相信自然》在朋友圈预告出版发行时,我立即下单一本,如饥似渴地读起来。他的文字初读清浅,再读膏腴,三遍之后更觉回味绵长。

我记得李老师在里下河生态文学研讨会上发表过一篇关于生态文学的功能的主旨演讲,援引苏东坡、王安石等历史名人在大自然中治愈身心之痛的例子。我当时的体会是李老师很会讲故事。在读《相信自然》的过程中,这种体会愈加强烈,涉笔大自然这个充满生机与竞争的题材,不会讲故事怎么行?我们听李老师怎么讲。

《老鹰谷》讲了一个报恩的故事。牧羊人陈老爹的馕被老鹰叼走,陈老爹捡起石头扔向老鹰,记仇的老鹰向陈老爹身上拉屎,还偷吃了他家的芦花老母鸡。这真是不打不相识。后来,陈老爹精心治好老鹰翅膀上的伤,又把它放归蓝天,老鹰在摔断脊椎的陈老爹门口隔三岔五丢下一只野兔,好让陈老爹养伤恢复。这是以爱酬爱、礼尚往来。退耕还林是人类施予万物生灵的最大的善意,因此老鹰谷里可以盘旋成千上万的老鹰。李老师说,“我隐隐感觉到,随着生态系统的逐渐恢复和稳定,老鹰谷里,所有的美好,都会如期而至。”

同题散文《相信自然》中的《蟒桥》一章讲了一个报仇的故事。暴雨冲垮独木桥,巨蟒以身为桥助寨人渡河,并奋力救出寨人阿呆。利令智昏的阿呆为三块“袁大头”所诱惑,将巨蟒出卖给贩蛇人。气愤的巨蟒喷出黄色毒液令阿呆瞬间失明,愧疚的阿呆投渊而亡。人为财死,面对暴利,人的心性会迷惑,倒是蛇显得更有情有义、爱憎分明。从某一方面说,人的心肠还不如“蛇蝎心肠”。同样的报仇故事还见于《猴怒》等篇。

自然不仅是物态上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和鸟兽虫鱼,同时也是时间上的“纵有千古”和空间上的“横有八荒”。把铸万物于一炉的自然故事讲好,非有渊博精深的学识和摇曳生姿的妙笔不可。李老师像一位精益求精的烹饪大师,拥有最新鲜精准的“食材”,他笔下鲜活的人物与动植物故事都来自亲身经历或采访一线,从未道听途说,如《鳇鱼圈》《漆与漆人》《老号骆驼》等。为了弄清楚已退出历史舞台的“贡貂”制度和丝路驼队,他也可以“猫腰撅腚地在典籍史料中细细找寻”(《管涔山》)。李老师也像一位技艺超群的口技大师,密布于各篇中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拟声词俯拾皆是,给人极大的感染力。你看,“一条鱼的嘴巴咬着前面那条鱼的尾巴,皮开肉绽的身体扭动着,击打着水流,嘭嘭嘭!啪啪啪!冲过了那道浅滩。”(《大麻哈鱼》)你看,“它是爬树的能手,脚爪歘歘歘,像带着电一样,上上下下,时而跳跃,时而采摘,时而抓挠,总之,它一刻也停不下来,挖着,啃着,咬着,嚼着,总是在折腾。”(《哈拉哈河》)你看,“山林里寂静无声,偶有鸟语滴落,啾啾啾!啾啾啾!是鹧鸪吗?无人应。”(《汕尾之尾》)你简直被这些生动有趣的拟声词带到真实环境中去了,寂静的,动感的,会呼吸的,引人共鸣的,在大自然广阔无垠的画卷中,你会忘了自我,得到像空气一样的自由。我阅读李老师的文字,总是忍不住把这些拟声词轻声念出来,然后会心一笑。

万物有命,万物有情,万物有信。李老师将此一编书稿命名为《相信自然》,就是基于这样的“信”吧。正如他在同题散文《相信自然》题记里所说,“自然就是自然,但是,自然也是一切”,也如他在本书后记里所说的,“美即自然”,“相信自然就是相信美”。庄子说,“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身,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大块”即是自然,人始终是自然的一分子,来于自然,归于自然,歌哭于自然,像一滴水之于大海,须臾而不可分。如果不相信自然,人还能相信什么?如果破坏了自然,人还拥有什么?

《相信自然》是关于万物生灵的生命故事,是关于人的幡然憬悟,也是关于人与自然共生长共命运的和谐篇章。“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凡人向自然施予,也必有惊喜报偿。自然是一切真善美的载体,相信自然,就是相信人的未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