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攀强的头像

赵攀强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6/15
分享

生活的滋味

人生下来,就要面对生活,直至离开这个世界前,生活会如影随形,陪伴终生。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活?我们怎样认识生活和面对生活?要弄清这个问题,可能就像解释什么是文化一样,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答案。

有人说生活是平淡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干着平凡的工作,过着平淡的生活,上班,下班,穿衣,吃饭,睡觉,游玩,就像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毫无波澜。这样的日子过得久了,觉得没有过头,没啥意思,开始厌烦。当我们觉得生活无聊的时候,不妨想想那些无班可上、无衣可穿、无饭可吃、无处可去之人,或者想想那些身患病痛、上不了班、穿不了衣、吃不了饭、出不了门的人,想通了也就释然了。其实,平淡才是生活的常态,有人说“人生最大的成功是健康”,有人说“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有家回、有人等、有饭吃”,还有人奉劝我等凡人:“既是小草的种子,何怨没有大树的雄姿,狂风暴雨到来,大树可能连根拔起,而小草却安然无恙”。这些话语,浅显易懂,富有哲理,告诉我们树立平常心态,过好平淡生活,才是人生的真谛。

有人说生活是苦涩的,满怀着希望,迎来的是失望;心中有梦想,却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工作中付出的多,收获的少;对任何事都尽心尽力,却遭受满肚子委屈;诚恳待人,却交不到知心朋友;做了好事,却恩将仇报;得意之时门庭若市,失意之时门前冷落;看别人一帆风顺,望自己挫折不断。以致于人们常常发出感叹:生活太苦!生活太累!生活太难!更有甚者,觉得世上所有的倒霉事都被自己遇上了,世上所有的苦都让自己吃够了,心里总有个解不开的疙瘩,从而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悲观厌世情绪。当我们处在人生低谷,或者陷入生活困境的时候,不妨看看林清玄的《常想一二》,也可看看余华的《活着》。其实,苦涩也是生活的常态,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有过一二件满意的事情,那就很不错了,就应该感到高兴,更应该学会珍惜。还有,人生下来就是吃苦的,不吃苦中苦,哪来人上人,古人的这些话语是有道理的,所以我们在苦难面前,要学会坚韧,变得顽强,咬紧牙关挺下去!挺下去!日子再苦也要过,工作再难也得做,要坚信雨后就是天晴,黑夜过去就是白天。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看不惯的事情太多,既然改变不了别人,那就改变自己,宽容些,豁达些,超脱些,千万不能和自己过不去。

有人说生活是甜美的,从社会角度讲,学生有学上,农民有地种,工人有工务,干部有班上,家中有儿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井然有序,生活美满,多好!从个人角度讲,在单位里有事干,在家庭里有亲情,在社会中有朋友,饿了有饭吃,困了有床睡,病了能就医,闲了能出游,这样的生活就已经很好了。更何况,我们还有八小时之外,还有双休日,还有节假日,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自己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去干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徒步、旅游、摄影、绘画、读书、写作、交友、健身、唱歌、跳舞等等。如果有雅兴,我们还可以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去看蓝天白云,去观青山绿水,去听花鸟虫鸣,学学苏东坡,活在自然,美在自然,乐在自然,醉在自然,难道这样的生活还摆脱不了喧嚣和浮躁?难道这样的生活还感觉不到惬意和甜美?

我曾听过著名军旅作家王宗仁老师的讲座,那天他讲到每个人都会经历三个人生阶段:苦乐人生、追求人生、自由人生。意思是:人生的第一阶段很苦,必须树立吃苦意识,去吃很多苦,学习要吃苦,成家要吃苦,立业要吃苦,打拼要吃苦,如果不吃苦,就完成不了人生的原始积累。但是面对吃苦,切忌害怕吃苦,逃避吃苦,而要在诸多困苦中寻找人生的乐趣,苦中作乐,如此才能顺利走过人生的第一阶段。人生的第二阶段是追求人生,通过苦乐人生的历练,奠定了基础,确定了人生的方向,这时就要咬定目标不放松,去追求,去奋斗,去为实现人生的价值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勇往直前,俗话说,人在奋斗的阶段,切莫选择了安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生的第三阶段是自由人生,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努力,事业有成,人生圆满,这时人就自由了,可以随心所欲,干些自己想干的事情,对自己的人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实现完美收官。王老师说他的人生已经达到自由人生的阶段了,对照自己,我正处于追求人生的阶段,离自由人生还远着呢!这段话似乎说的是人生,其实人生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我们怎样认识生活和面对生活,具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有位作家在他的文章中写道,他到青藏高原某边防哨所采访,问那位站岗的小兵什么是生活?没想到这个小人物却说出了大道理:生活,就是人生下来要好好活着,每天吃好,睡好,站好一班岗。说的多通俗,多朴实,多透彻呀!难道不是吗?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不就是生下来要好好活着,每天吃好,睡好,热爱自己的岗位,干好自己的工作吗?其实,生活就是这么简单,并不复杂,关键是看自己的心态,心态简单了,生活就简单;心态复杂了,生活就会变得复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