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攀强的头像

赵攀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2/22
分享

寻访罗洪先的足迹

德智主任曾多次对我提到过吉水,也有前去学习考察的想法,直到十一月中旬白河县人大发来邀请函,才促成了这次吉水之行。

尽管白河县人大临时有事,德智主任还是按原计划带领旬阳县人大考察组一行,于2020年11月30日下午来到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踏进伯爵文山大酒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厅中央小池中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句,一下子就被吉水县的文化氛围所感染。听说我们已经到了,吉水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龙林、副主任袁小彪、周寿厚、郭忠桂等一同前来接待。

得知我们此行的目的除了学习考察吉水县人大工作之外,还要寻访历史文化名人罗洪先的足迹。吉水县人大早就安排好了参观点,印制了相关资料介绍。龙林主任热情好客,德智主任谦虚好学,饭桌上交流默契,气氛融洽。从他们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吉水县历史文化积淀厚重,自唐至清556人中进士,6人高中状元,历史上出现过“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的人文盛况,养育了杨万里、解缙、罗洪先等一大批名人学士。当然他们谈得最多的是关于罗洪先的故事,这也是德智主任最关心的话题,只见他始终微笑着,频频点头,不时提问请教,如饥似渴。

他们谈到的罗洪先是何许人也?与吉水、白河、旬阳有何关系呢?随着交流的深入和资料的阅读,我对罗洪先有了大致地了解:罗洪先是蜚声中外的理学家、地图学家和命理学家。他在中国理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阳明学的关键人物;同时是中外地图学史的杰出人物,他是中国最早刊印地图集《广舆图》的作者,是十六世纪前东方地图历史成就的总结者,与西方的摩卡托齐名;罗洪先偶得《紫微斗数全书》,修编刊印,亲自作序,使其得以广泛流传,被后世尊为斗数中兴之祖。罗洪先生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卒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字达夫,号念庵,祖籍江西吉水,其父罗循年轻时迁居白河县城。据地方志记载,罗洪先曾在旬阳就读,后考中状元,在旬阳城东灵崖寺留下了“读书亭”等历史遗迹和故事,与白河、旬阳结下不解之缘。

晚饭后,我们来到赣江大堤,宽阔的江面,奔涌的流水,在寂静的夜空下浅吟低唱,码头戏水,大桥飞架,桥上灯影闪烁,流光溢彩,“吉水欢迎您”五个大字不停旋转,分外耀眼。德智主任边走边告诉我们,当年罗氏父子就是从这里的赣江乘舟而去,先到鄱阳湖,再到长江,然后溯江而上,抵达汉江,迁居白河,往返旬阳的。还说我们今天也是沿着这条路线逆向而行来到这里,不过我们走的是陆路,当年罗氏父子走的是水路。说起罗洪先,德智主任如数家珍,兴致勃勃,这与他几十年如一日对罗洪先的探寻是分不开的。

德智主任对罗洪先的关注,最早源于1980年代,他在从事县志编撰工作之时,最初发现清朝《洵阳县志》“流寓”中有关张良、罗洪先等历史名人与旬阳关联的记载,产生了兴趣。在经过一番考证之后,写了一篇《罗洪先就读旬阳真有其事吗?》的文章。2002年,他调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根据县上提出打造太极城文化的思路,在思考旬阳本土历史文化与太极城具体关联的东西有哪些时,他想到了罗洪先。当时手头的资料非常有限,只有地方志上那几段有限的文字。《白河县志》中也只有罗洪先之父罗循的传记,如此而已。于是花费大量时间在网上搜索罗洪先的资料。从阳明学方面的论文、罗洪先绘制的《广舆图》到《紫微斗数》的原本都搜了出来,最后打印汇集了一册十余万字的《罗洪先资料汇编》,当时的想法是写一部罗洪先的传记。由于公务繁忙,只写了《太极之光——罗洪先》一文,以“江汉”的笔名先后在《旬阳报》和《安康日报》上发表。尽管如此,要写一部罗洪先传记的设想和心愿依然存在,所以他对罗洪先的研究关注、知识储备、背景阅读、资料收集和思考一直没有停止过。三十多年来,他收集整理了许多关于罗洪先的资料,阅读了相关的哲学专著,做了大量关于罗洪先哲学思想的笔记,以及关于罗洪先就读旬阳的求证,在此基础上草拟了《罗洪先传》写作大纲。

记得那是2017年7月20日,应白河县人大之邀,我陪德智主任去了趟白河。当时白河有了打造罗洪先生平及故居文化的想法,苦于找不到关于罗洪先的资料和记载,邀请他前往白河实地考察,介绍情况,提出建议。在接受白河县人大邀请之后,他的心情异常激动,久久不能平静,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也是一次探寻先贤罗洪先的拓展实践。于是他用了几天时间,将自己珍藏的有关罗洪先的书籍和资料进行归类整理。为了便于白河的朋友系统了解罗洪先,他在众多的罗洪先学术研究论文中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20篇,编印成书。他还将罗洪先的身世及生平整理成“年谱”,将罗洪先的学术成就分类画出示意图,将罗洪先涉及白河的诗文打印汇集,还对白河如何打造罗洪先生平及故居文化深入思考,形成建议方案。在参观白河县桥儿沟的罗家大院时,德智主任与白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何益新就罗洪先故居内部陈列和文化打造交换意见,气氛和谐融洽。在白河县人大机关会议室召开的座谈会上,德智主任让我和小来把从旬阳带来的三包五十册书籍资料取出来,一一赠给白河。这些资料不仅含有他自己编印的《罗洪先学术研究论文集》《罗洪先生平及故居文化打造建议》《南山集》,还有自己多年珍藏的两卷本《罗洪先集》《聂豹罗洪先评传》《罗念庵的生命历程与思想世界》等等。然后他简要介绍了罗洪先生平,学术成就,以及对罗洪先故居文化打造的几点建议。白河县人大何主任听后深为感慨,认为德智主任对罗洪先研究的执着和深度,对这次交流活动认真准备的精细程度,以及把自己多年的珍藏赠给白河的真诚态度,难能可贵。

2018年6月,白河县成立罗洪先文化研究会,邀请德智主任出席成立大会,并就研究会的相关工作进行交流,交换意见。

从赣江岸边回到宾馆,德智主任翻开《接待指南》,详细了解参观路线和各点情况介绍。12月1日上午,我们在吉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路庚的陪同下,先后来到位于县城东面山坡上的佛教寺庙龙华寺,吉水县盘谷镇谷村罗洪先故居,以及吉水县阜田镇石莲洞等处实地考察。这三个地方都与罗洪先有关,据吉水县文物局长、博物馆长叶翔介绍:罗洪先当年常来龙华寺讲学,并在寺内休憩;谷村为罗洪先生前最后一个定居地,此处为洪先夫人娘家所在,洪先原来并不住此处,此系罗洪先归乡后中途迁居所建,应为明代遗存;石莲洞为罗洪先曾经静修和讲学场所,并在石莲洞南建立有“正学堂”。每到一处,德智主任总是细致查看,认真听取情况介绍,不时询问,并与当地领导和文物部门的同志频频交换意见。在看到当地政府绘制的谷村保护规划图,罗洪先故居修复方案,以及正在建设之中的石莲书院时,德智主任连连赞许,为吉水着力打造“进士文化”的思路和举措所感动。

吉水考察结束的当晚,德智主任就开始整理笔记,搜集资料,查阅求证,列出提纲,动笔撰写《庚子岁末参访念庵故里记》。返程途中的路上,他频频与我们交流吉水考察的心得体会,以及对罗洪先在吉水活动情况的新认识和新发现,感到不虚此行,收获满满。回到旬阳,他又查阅有关文献,钩沉史料,多方求证,对文章反复修改,精心打磨,力求资料翔实,准确无误。尽管这篇文章还未公布于众,但我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先睹为快。

读完《庚子岁末参访念庵故里记》,深受启发,感慨颇多,此文的创建之处,在于弄清了罗洪先吉水居所的迁徙变化。罗洪先被贬后的第二年,即嘉靖二十一年(1542),二弟要求分家,罗洪先把先世所传田宅都给了弟兄,另行在舍外新建一宅居住,自提为“芸馆”。德智主任根据罗洪先所著《桐皋芸馆上梁文》推断,洪先在吉水的祖居应位于“桐皋”这个地方,这是罗洪先回乡的第一个住处。嘉靖三十二年(1553),罗洪先迁居阳田,这是罗洪先的第二个住处。嘉靖三十八年(1559),阳田房子被洪水淹没,罗洪先迁居松原,将堂号自命为“体仁”,此即我们本次探访位于谷村的这座宅子,为罗洪先的第三个住处。据德智主任文中记述:嘉靖二十五年(1546)十月,罗洪先在乡里近处辟石莲洞,自此多静居石莲洞。该洞是罗洪先的隐居地,也是罗洪先博览群书、考图观史、讲学授业的修炼地,也是罗洪先研习阳明心学,以“主静无欲,收摄保聚”为主旨,形成自己创见(收摄保聚,良知归寂),得阳明之真,被推崇为“归寂派”代表的哲学思想孕育地。

探索无止境,文化无地界。从罗洪先一生的追求和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从陈主任三十多年来对罗洪先的苦苦“追寻”,从三县互动交流,互为借鉴,共同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名人的精神内涵,以及一路走来的那些精彩片段,使我内心极为震撼,从这些事件身上,让我经受了一种历练,懂得了一种情怀,感受了一种力量,看到了一种希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