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攀强的头像

赵攀强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204/15
分享

读陈德智散文集《追影记》有感

读完陈德智散文集《追影记》,掩卷深思,勾起我对往事的无限回忆,心里产生共鸣。我觉得这是一部特色鲜明的乡土散文集,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地,家乡的人,家乡的事,家乡的情,都一一在他的文字里流露出来,勾勒出那个时代一幅陕南乡村的生活画卷,是记录,是倾诉,是反思,是再现,是还原,让人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追影记》是德智先生公开出版的第一部散文集,收录他近年来创作的散文作品四十余篇,文章不多,但篇篇精彩,值得品味。

我认为德智先生散文的第一个特点是真实性。读着他的那些文字,总是那么地真实,亲切,生动,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文中描写的每个片段,讲述的每个故事,有的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有的是作者的耳闻目睹,有根有据,有人有事,娓娓道来,真切感人。如《背脚》中写的大爹:每当大爹到来,爹妈就要先从酒缸里舀上一碗柿子酒,端于他饮。大爹见酒,喜笑颜开,每抿一口,嘴巴就要“吧嗒”一下,既是在品赞这酒,也在展示过瘾与满足。一碗酒下肚,他的话语开关就势打开,绘声绘色,手舞足蹈开聊“背脚”的往事。他的这段描述使大爹的形象跃然纸上,活灵活现。再如《夺柴》中有段话:后山的人见到这些“入侵者”,就采取喊话、咒骂等方式力图阻止,不停不听,就升级为滚石头塌,上前夺刀,夺背篓,割柴“腰子”等手段。但常常抵挡不住气势汹汹、力气大会打架的窑上人。我小时候也经历过砍柴与夺柴的往事,那些惊心动魄的一幕幕犹在眼前。我始终认为真实是散文写作的生命,要写就要写出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体现作者的真性情,切忌编造故事,哗众取宠,无病呻吟。德智先生散文集《追影记》中的文章,集中体现出散文写作的真实性原则,难能可贵,值得充分肯定。

我认为德智先生散文的第二个特点是史料性。据我所知,德智先生曾任《旬阳县志》副主编,具有浓厚的文史情节,他的散文具有这种独特的文风,与他过去的这段人生阅历不无关系。他的这部散文集《追影记》含有丰富的文史元素,比如《推磨》《让梯田飞》《批斗》《监视居住》《知青部落》《追影记》等散文,篇篇都是那个时代的见证和印记。这些文章内容丰富详实,表述准确无误,语言通俗易懂,文字精雕细凿,思路清晰,客观公正,铺陈有据,逻辑性强,真实反映出了那个时代乡村的人文气息和生存状态,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按照孔明老师的说法,陈德智散文的突出特色就是太史公笔,尽显亲历性,尽见人生本色,尽呈原汁原味。这也是某些作家学者所说的“春秋笔法”,没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和文史知识,想写出具有这种风格的文章,那是不可能的。

我认为德智先生散文的第三个特点是乡土味。童年是人生记忆的源泉,作者出生于汉江南岸巴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山高路远,土地贫瘠,自然条件差。他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劳碌的,酸涩的。可以说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是苦大的,在他身上始终保持着淳朴的乡土气息和农民本色。他的散文如同他的人生,扎根于土地,生发于乡野,成长为花朵,结出了硕果。他在文章中多次用到方言俚语,那种原生态的语言,使他的散文接地气,富有现场感,画面感,生动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他在《水哪儿去了》一文中写道:旧时提亲,有一个“看家儿”的环节,由媒人领着女方,到男方家里去实地考察,一看房子是否“宽展”,二看吃水远近。再如《酒事》中的这段文字:本地人谁家酒“哈”(差的意思)酒好,标准主要是酒劲的大小,度数高就是酒“歪”,度数低就是“不歪”,这个“不歪”实际是个中性词,不是指好坏,因为“不歪”的酒照样好喝。又如《蜂拥而至》中写道:有一种危险的蜂,叫“七子油”,这种蜂最大者长及二寸,浑身黑红,有漂亮的花纹,尾刺尖长,飞行起来像一只小鸟,生性凶猛,毒性大,俗话说:七子油,螫死老犍牛。像这样的原生态的语言,在他的文章中随处可见,再现了乡村生活的原始画面,大大增强了文章可读性。

我认为德智先生散文的第四个特点是思想性。散文必须体现作者的思想性,这种思想性必须是作者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别人的思想,也不是引经据典的思想。是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独特感受、独特思索和独特的感悟,也就是作者要表达的真实想法。德智先生的散文就有很强的思想性,《追影记》中的许多文章记述的是作者亲历的事,抒发的是作者独有的情,没有丝毫模仿和雷同的痕迹。看了他的散文,就觉得这就是他的散文,而不会是别人的散文,文章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就是他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具有很强的独创性和不可复制性。如《过河》文尾写道:有一天,我随父亲、姐姐背着“大柴”,过河去县城出售。到了好汉坡附近一个院子,讲好价钱,开始过称,我便坐在院子偏房檐下的石阶上歇息。忽然,这家的一个小孩从门里露出脑袋,呸的一声,朝我吐了一口唾沫。我坐着没动,也没有搭理,他也没有再呸。这“呸”的一声让我霎时明白,农村人和城里人是有差别的,中间似乎隔着条河。这样的结尾对全文起到了点睛和升华作用,作者想要表达的想法一目了然。再如《杜家沟纪行》文尾写道:一日夜里,我做了一梦,见到了慈爱的大爹大妈。随着大爹的一声“国儿,你回来了!”的呼唤,我竟失声而哭,继而被自己的抽泣声惊醒。亲人的抚爱,让我鼓起了勇气,挺起了脊梁。这段文字,情真意切,催人泪下,其思想性和感染力可见一斑。

我认为德智先生散文的第五个特点是艺术性。首先,他的散文文风朴实,语言朴素,好像在与读者拉家常,讲故事,丝毫没有矫揉造作的成分。用平实的语言文字写出情真意切,打动读者的文章,这才体现真功夫。其次,他的散文注重细节描写,情感细腻,读着读着,就会震撼人的心灵。比如《饿意十足》一文写道儿时吃“柿子牛儿”引发严重痢疾那段话:两日下来,我已严重脱水,奄奄一息,羸弱濒死之状,连母亲也害怕的不敢拢身。于是就在堂屋正中铺上麦秆,将我放置于上,用一蒲篮(一种竹编大箩筐,用于盛放、晾晒粮食)扣着。再如《富农范善贵》一文中有段描述:据说有一年夏收,范善贵找了一些人割麦。到饭时,家里把饭挑到地头,范善贵作为主人,挑头去给雇工们盛饭,不想勺子朝木桶里一捞,竟从包谷糊粥中舀出一个死老鼠。范善贵一惊,灵机一动,眼睛一闭,把这个小老鼠连汤带水吞下肚去,然后才招呼雇工们开饭,避免了一个老鼠害了一锅汤。这样的细节描写,反映出那个时代乡村生活的艰难,以及人们饥不择食的生存状态,在读者心中打上了深深络印,永久难以忘记。再次,德智先生的散文故事性强,通读《追影记》,仿佛作者为我们讲述了许许多多的乡村故事,为我们了解和认识那个时代的乡村生活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素材,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教育作用。

整部《追影记》,使我依稀看到作者从艰辛和磨难中一步步走来,走出山坳,走进学堂,走向社会的艰辛历程。在那些文章的背后,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精神和力量,那是一种坚韧顽强、奋力拼搏的精神!那是一种催人奋进、勇往直前的力量!具有很强的励志作用,不论是青少年,还是中老年,都值得一读。

2022年4月13日于旬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