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父亲迁坟的那个冬夜,父老乡亲围着火炉,闲谈家长里短的那些话语,至今萦绕脑际,挥之不去,令人无限感怀。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何况离家三十余年,家乡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真是不可同日而语,村域经济社会发展更是令人难以置信。老家过去那种封闭落后、思想保守、日出日落、浑然度日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记得那晚很冷,老屋门前搭有帐篷,院坝堆着柴火,熊熊火光照耀夜空,如同白昼。前来帮忙的父老乡亲,大约三十余人,围在火炉四周,亲切交谈。由于我常年在外工作,平时很少回家,即就逢年过节偶尔回去,也是来去匆匆,很少久留。乡亲们对我很是亲热,问这问那,关爱有加。接着他们谈到村里过去的奇闻趣事,然后又将话题转移到村里现在的人和事。有人说,解放以来我们村子出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金耀,一个是攀强。有人附和着,是的,是的,金耀外出务工,靠着家乡人的那种吃苦耐劳和顽强拼搏精神一路走来,成为建筑公司老板,资产丰厚,是村里的首富,应该是村上的第一号人物了,随后就是攀强。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说攀强靠着勤奋好学和不懈追求精神,先后考上中专、大学,不仅走上领导岗位,而且成为有名的作家,是村里人的骄傲,应该是村上的第一号人物,金耀只能排在第二。他们争论不休,各执己见,气氛热烈。最后德高望重的表叔发言了,他说村里人过去没有追求,现在以两个“人物”为榜样,有了追求,人们学习攀强是精神上的追求,学习金耀是物质上的追求,精神是高于物质的,应该将攀强排在第一,金耀排在第二,这样才比较合适。大家想了想,纷纷点头,认为表叔说得有道理。我接过话茬说,我的第一学历是中专,参加工作几十年,混的连个芝麻官都不是,写的那些文章,多数是豆腐块,小儿科,算个什么“人物”呢?加之多年来对村上没有做出任何贡献,心中常常自责和内疚,你们这样抬举我,真是有点汗颜呀!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说我太谦虚了,还说起码在咱们村,可以算是个“人物”吧。
听着乡亲们谈论的话题,勾起我对往事的无限回忆。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村里人对文化是那样的不重视。那时,不管男孩女孩,家长是不让多读书的,多数孩子上完小学就要回家帮父母干活,能够上完初中者不多,上高中者更是寥寥无几。我家却是个例外,父母有眼光,让大哥、二哥上了高中,支持我考上中专,接着上了大学。由于家里很穷,经常被别人瞧不起,好心人劝母亲:“学好数理化,照样攥锄头把,让孩子们回家帮忙干活吧,免得受穷受气。”母亲不以为然。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村里人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逐渐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懂得了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他们经常以我为榜样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并在教育上舍得投入,有的还把孩子转到城里上学,家长在城里租房照顾,他们常说:“自己没文化,千万不能再让孩子没文化”。由于人人重视了学习,村里的高中生、大学生多起来,其中不乏考上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等国家重点大的后生晚辈,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令人好生羡慕呀!
在我的记忆中,村里人信奉“守土有责”,他们认为农民就应该守在农村种地,外出乱跑那是不务正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思想封闭保守,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乡亲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他们觉得出外闯荡能够开阔眼界,创造财富,并经常以金耀为榜样教育子女,鼓励孩子外出务工。又一次回家,父老乡亲又对我讲了村里发生的好多事情,说村上出外的人很有出息,干得风生水起,有的财富超过了金耀,有的正在赶上金耀,当上老板和包工头的人也不在少数,板着指头一一给我数着,兴奋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那天在美华大酒店遇见平娃,没想到他竟然成了建筑老板,还在西安买了房子,并落户西安。平娃大名叫张世平,比我小一岁,是我家邻居,也是小时候的玩伴。在我心里,平娃学习不好,好像初中没有毕业,人也比较老实憨厚,人生的命运肯定是当一辈子农民,可是平娃现在却成了老板和“西安人”。有天遇见表叔,他说村里好多人都住到了城里,他也住进了城里,现在村里人都富了,日子过得一家比一家好,还有人在村里盖起了小别墅。过去那种城乡差别的影子,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带来了乡村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我们村子通了高压电、水泥路和高速路,公交车开到了家门口,家家用上了自来水,户户住上了“小洋楼”,要粮有粮,要钱有钱,物质富有,精神愉悦,父老乡亲有了从未有过的优越感和自豪感。我也渴望常回老家去,在那生我养我的地方,好好感受人世间的美好和生活的甜蜜。
(2012年12月25日初稿,2022年11月5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