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竹皇苑龙泉寺
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我携友谷君怀着激动的心情,驱车慕名畅游了拥有“西北最大卧佛”的周至县司竹乡的被誉为“御竹皇苑千年名刹”——龙泉禅寺。
悠久的历史
司竹古为皇家园林之地。根据史料记载司竹园自古为皇家园林,早在周、秦时期朝庭就在周至黑河两岸植有大片竹林,并设专门管理竹子的机构司竹府。周至东部不少村堡的名字都与竹子关连,如南司竹、北司竹、竹园头、竹护村等。历史上曾有不少名人学士赋诗作画,有的还在这里长期隐居。
宋代苏东坡游览了司竹园后,曾在这里写有“二曲林泉胜、三川气象侔,远山麰麦早,临水竹篁修”的诗句。朝庭为方便游乐,专门在司竹建有离宫、亭榭、寺院。而在周至县城东南八公里处的司竹乡就有一座寺院——龙泉禅寺,就是唐朝兴建的一座千年名刹。
龙泉古寺有一通文字秀美的明碑,嵌在大殿上,落款为大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岁次辛卯孟之云霄上吉日,碑文为“……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岁次甲戌,适有丘木山大秦寺识达、明心了悟生死。师经三尽禅师法孙性了,性德,性善三人遇蒙皇上洪恩,钦赐度牒。三人相与语曰:大秦寺,此乃师祖之所造也,我等无功而寓之,本欲希福而返致其堕。由是辞师下山,游于司竹局。地方有龙泉古刹道场一所。北有源泉灵湫河波涛,南有秦岭之脉接其后,黑河绕其左,淇水经其右,中乃多秀多福地也。于是……同心莫化……度其广狭、先建大殿三座……上堂僧仅有八十余众……”当时龙泉寺是景教最早传入中国的寺庙大秦寺的下院,明代的三位师父均钦赐度牒。据碑石记载,古刹始建于唐,有两顷之阔,原有大殿三重,钟鼓二楼,历来久盛不衰,香火不断,信徒众多,明代占地五顷之多,形容当时寺院很大,民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东(宝莲寺:在今界尚村四组。)西(龙泉寺)佛爷寺,跑马关四门。晨暮钟声起,佛佛爷咏祥云。”寺内松柏参天,曲径通幽,灵泉数处,龙泉涌流,深通海眼,常有护法神龙出没,施风布雨,恩泽百姓,故而得名龙泉寺。龙泉古寺,因泉而名,泉在寺前10米处,青石砌成,成正方形,边长两米有余。泉北10米处,有一条东西流向的清水溪,龙泉便是它的源头。清水溪也称井泉渠,流经南北淇水、油坊头、阿岔村后注入黑河。龙泉四周翠竹成片,新笋刺天。溪水两旁绿树花荫、鸟语花香、寺西之村、因寺而名,故称龙泉村。清朝古寺曾多次修葺扩建,号称“南汤北王”的大文学家刑部主事御史王禹堂,游历龙泉古寺后赋诗咏赞,以彰禅门盛世:“野僧何处到,古刹结龙泉。日向空王拜,哀求慧剑传。”直至文革前,寺内仍有普圆等三位和尚留守,直至圆寂葬于塔林。
五十年代初,村民武某在挖掘古寺原址地基时,曾发现一青砖砌成的方形地宫,深不可测,入口处发掘宝剑一口,剑鞘上铸有“龙泉”,石香炉一尊古,明代铁香炉二尊,大殿柱子基石若干,明代五十厘米见方的碑石二块,字迹清晰可见,记述了明代古寺的辉煌历史。众人欲深挖,突然裂开大洞,洞内涛声如雷,泉水暴涌,众人惊骇,封土加盖,其上重修佛殿,保佑万民。六十年代,在寺侧发掘汉代古墓,文物有数十件,上交国家文管部门收藏。2001年,国家政府及宗教部门正式批准千年古刹——龙泉禅寺为宗教活动场所。主持释通源法师规范寺规,吸纳门徒,晨钟暮鼓,香火茂盛,修建寺院,规模空前。现任主持释圆成法师,更是学识渊博,深达教理,举行法会,教化万民,八方化缘,重修寺院,再现辉煌。
魁星楼
车拐到村北,一条7米宽阔的水泥路横贯东西,向西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飞檐高跷、纵身20多米高,呈方形铁红色的耸立的魁星楼。她像一位被历史遗落了的唐朝宫女,孤立在春寒料峭富有诗意的龙泉旁边,诉说着古老的传说,旁边鹅黄的依依春柳,随风舞动着她柔软的丫枝,像窈窕的宫女挥舞着衣袖翩翩起舞……我们兴奋地跳下车去,跑到了魁星楼前,楼分上下两层,只见上下“n”型的楼门都朝南敞开着,下层观音菩萨端坐朝南,慈祥微笑。上层是文昌帝君,鹤发童颜,正襟危坐。从外看,东西两面墙壁,团花串绕,砖脚剔透,整个建筑,做工精细,镌刻花纹,巧夺天工。此时我心里疑惑:这里建造此楼,不知为何?见旁边立一石碑,碑文记载:古时有一读书人,刻苦读书,学识渊博,天资聪颖,乐助乡里,受人尊敬。想都让他去进京赶考。到了京城,考试完毕,他荣登魁元,万分激动。传到乡里,百姓欢呼。但皇上诏见,只见他才高八斗,却相貌丑陋。朝中大臣,嫱媵宾妃,大肆诋毁,劝谏皇上将其逐出朝廷,皇上默许。后来他回到乡里,兴办私学,教书育人,感动了玉皇大帝,封他为“文昌帝君”——文曲星,专门掌管读书功名之事,这就是“二十八宿”中的魁星。传说后来皇上悔悟,为了鼓励人们读书向学,倡导各村,兴建魁星楼。据村民说原来的魁星楼面积500平方米。除了正殿三间,魁星楼外,还有钟楼鼓楼,晨钟暮鼓,催人奋进,竹林环抱,碧水涌流……后来这些建筑毁于战火。现在的魁星楼是92年由村民集资兴建的,建成后,龙泉村青年学生掀起学习热潮,涌现大学生百余人。每年的8、9月,很多莘莘学子,祈祷还愿。甚至一些外地学生不远千里,烧香拜祀,布施祈福,挂红披彩,鸣炮感恩。
在魁星楼东,有两个方形水池,据《宋史》记载:南山雨水,汇集注于山下,经地表汇于此而成泉。现在尽管泉水干涸,但泉下的井泉渠却碧水北流,滔滔不绝,润泽农田,上千余亩。
龙泉寺
与魁星楼一路之隔的便是关中著名的龙泉禅寺了。庙门朝北,崭新的山门是一组20多米高的牌楼式的明代风格的建筑。屋顶檐牙高啄,脊兽峙立,双凤开屏,二龙嘶空。檐下雕梁画栋,精刻细琢。然后青砖砌成的明代城堡式的城门,中间为主门,高约十米,东西两边各侧门,三门均为方形拱顶,朱漆拱门,其上的金色门钉熠熠生辉。主门顶部正中“龙泉寺”三个行书字刚劲有力,门两边贴有“周山龙舞隋唐古刹慈航普度佛事成,至水泉涌钟秀宝地高僧云集万民喜”横批为“佛佑万民”。两只威武的石狮守卫大门两边,在葱茏的翠柏青松的掩眏下,更显得寺院的肃穆庄严。
进得寺门,雄伟的大殿,仍是三进,依次排列,每进地阔七间,建房五间。从北向南。先是天王殿。天王殿在古柏的映衬下,气势雄伟,清净肃穆。走进殿门,正面莲台上的弥勒佛塑像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目视前方,盘膝打坐,仿佛他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笑世间可笑之人”。转向背面,是手执金刚杵的韦陀菩萨的塑像。它目光犀利,远眺前方,充满了正直和睿智。东西两侧分别是四大天王,他们正襟危坐,各执钢鞭,守卫着寺院的清净......
天王殿南面是卧佛殿,门前翠柏青竹,相互映衬,各种花草,争相竟芽,翠叶萌发,花蕾欲绽。旁边立有重修大殿的石碑。大殿为三间,在主持释圆成法师的带领下,我们推开朱漆镂花格子的殿门,进了殿内,金壁辉煌,正中间八米长的莲花绛台上,侧卧着一尊长7米高1.2米的释迦穆尼的巨型卧佛塑像,雕塑精致,栩栩如生,只见卧佛右手托着腮部,左手放在胯间,捏弄佛珠,眼睛微闭,安详慈善,祈祷念禅,为民赐福。衣纹褶皱,清晰可见。我深为“西北最大卧佛”而惊叹!身临其境,顿生一番清净肃穆之心,真有宋朝文学家苏轼题写的“客远红尘丛中,到此俗缘尽了;堂开白云窝里,从兹岸齐登”的心境。转到背面,莲台上的千手观音,庄重而慈祥,挥舞着柔软的手臂,用柳枝为人们驱凶避邪,降临吉祥。
再往南,便是正殿——“大雄宝殿”。正殿前有60平方米庭院,这是举行法会和祭祀的地方。正殿在1.2米的平台上,庙前两棵古柏参天,苍翠茂盛,茂竹环绕,筛影斑驳,不由的使人想到了:“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诗句。西侧均建有庑殿、僧舍、饭堂。东侧僧舍门前,有一株小桶般粗细,年龄在500年左右的木爪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拾级而上,大雄宝殿门两边石狮威武遒劲, 主殿的门上黑底金字“大雄宝殿”的隶书更加庄严,门联为:“晨钟暮鼓警醒走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歧途迷路人。”主持释圆成法师带领下我们走进大殿,正面是气韵不凡,神态各异的三如来佛的塑像,背面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塑像,两侧是十八罗汉塑像,整个佛像金光灿灿,熠熠生辉。正殿的左侧偏殿为观音殿,右侧为偏殿地藏殿。正殿东西墙壁上分别镶嵌着出土的明代《重修周至县龙泉寺碑》和《重修周至县龙泉寺碑图》石碑。使我不由得想到每年正月二十七、八、九三天的庙会之日,唱大戏,耍社火,赛纸,赛锣鼓红火热闹,四里八乡的善男信女祭祀参拜,烧香化表,人声鼎沸,接踵摩肩的景象,何等热闹!
古寺论禅
我们参观完三重大殿,主持释圆成法师热情的让我们在殿外的蒲团上打坐休憩,让小尼端来茶几,摆上龙井清茶。我看着溢着清香的清茶,注意到释圆成法师,团坐打禅,随嘴唇的蠕动,佛珠在手里反转,一切都是那么得自然默契,我和文友谷君,对笑了一下。法师回过神来,睁开眼皮:“快喝茶!清静之地,倡导品茶悟禅。”于是我迫不及待的问:“师傅,何为禅?”法师作揖道:“禅是一种人生之道,禅是一种大境界,人能悟性修身,虚怀若谷。”法师把佛教理论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我不解的问:“禅宗与哲学关系如何?”法师顿了顿,若有所思:“一千多年来,有隋唐之际,经唐宋的兴盛,元明清的风韵犹存,一路过来,如风过树摇。禅机从中国传统哲学中汲取营养,又与中传统世俗相随。佛教在中国生生灭灭,审时度势是他高明之处,在现代更与人们靠近,成为人间佛教。对佛教颇有研究的林语堂如是说:‘佛教以两种性质征服了中国,他的哲学性适应学者,他的宗教性适应民间。’”我深为大师的博学多识所震撼,谷君问道:“大师,你能谈谈佛教对我国的影响吗?”大师呷了口茶,笑着说:“汉永平十年,蔡愔一行簇拥这两匹驮经的白马出现在洛阳郊外时,从此佛教遍布名山大川。在古代史大夫之族中,尤其在古代诗人中,近禅、亲禅受禅宗“返照”这更美不胜举,王维中年丧妻,不在续娶,晚年隐居辋川别墅,读经参禅。正如其弟王缙在《进王魔诘集表》中说:‘至于晚年,弥加进道,端坐虚室,念兹无生。’王维《鹿寨》中写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深寂的树林,山谷的空灵,隐喻大千世界生生灭灭的禅宗返照。白居易亦然。尽管他官做的很大,忧国忧民,但坎坷的仕途,让他在晚年也心灰意冷,隐居香山同和尚佛光如满结香火社,显然他已遁入佛门,不在壮怀激烈平天下了。宋朝的文豪欧阳修,晚年致仕,与和尚亲近,自号六一居士。明代的李贄,不知近禅参禅,而且削发为僧,官至知府,聚徒讲学,质疑儒学,坐禅入迷。清世祖顺治帝,二十岁时就觉世间无常,皈依佛门。其后康熙、雍正、乾隆诸帝尊崇三宝,政教并行,雅号法名。细细端详禅门内外的人,在立身处世、修身养性、都有禅的影子,受够禅的影响。”时间在我们和大师论禅中溜走......不知不觉,夕阳如霞,雀鸟归巢,古寺的竹林和翠柏让鸟儿在娑影里翻飞嬉戏,让人深感南朝梁诗人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的意境。大师站起来,和我们在古寺里徜徉着,我们更觉的古寺的深幽和博大,更觉得大师是一本人生哲理的巨著,是一盏人生航线上的一座灯塔,它既照亮我蒙顿人生的豁达和睿智,也使我忽然间超凡脱俗,境界高远。平淡的论禅我从中明白了很多很多人生的真谛......
美好的未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现在的龙泉人用发展的眼光瞄准了这座具有悠久历史、很深文化积淀的御竹皇苑千年古刹——龙泉禅寺。今天和现任主持释圆成法师畅谈了今后龙泉禅寺发展的蓝图,释圆成法师充满了乐观和自信说:“我对禅寺的发展信心十足,计划利用十年时间,将龙泉禅寺由现在的三亩扩建到五十余亩,建筑造价预算达2000多万元,经国家政府批准,以古建筑和园林建筑为主体,继承仿唐建筑风格和佛教文化相融合的建筑特色。工程规划分五期完成:第一期工程建造百万大殿;第二期工程改造山门,重修藏经楼、钟鼓楼、天王殿、卧佛殿;第三期工程重修地藏殿和珈蓝殿及寮房、斋房;第四期工程建造高约30米的石质舍利塔、15米的高汉白玉露天观音像及放生池;第五期工程建造大型禅堂,绿化寺内及周边环境,种植树木的竹林;并修建宾馆、停车场等公用设施,为信徒膳食的往来提供方便。”我们问寺院主持有何困难时,释圆成法师笑着说:“我想在十年内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谈何容易,建设工程任重道远,但很有自信!我呼吁佛门弟子理应承此伟业,愿十方善士同沾法喜,共襄盛举!”主持的一番话,字字真诚,句句肺腑,描绘了龙泉禅寺的壮美蓝图,让我们看到了龙泉禅寺的美好未来!我县一直倡导“生态立县,旅游强县、工业兴县”的战略思想,特别是曲江楼观到道文化展示区的开发,为龙泉禅寺的开发树立了绝佳的样板。我们司竹乡政府的领导要高瞻远瞩,趁早立项,申报县发改委,争取国家财政的支持,乘着曲江楼观道文化展示区开发的春风,以龙泉禅寺旅游、参禅开发为依托,以旅游、禅文化、娱乐、观光为导向,以“经济富村,产业强村,旅游兴村,文化名村”为发展战略,招商引资,共同开发,把龙泉禅寺尽早打造成集佛教文化、竹林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旅游胜地,让它放射出更加璀璨更耀眼的光芒,为司竹乡的经济发展插上强劲翱翔的翅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