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荣斌的头像

徐荣斌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7/16
分享

道文化——中华民族之魂

2012年3月1日,是一个万众瞩目的日子——陕西曲江楼观道文化示范区隆重开园了。这标志着曲江楼观道文化仰首阔步地走向世界,成为西安旅游战略的又一张金子招牌,向世界传承道文化的又一张旅游文化的名片,更重要的是她成为承载中华民族之魂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使中华民族的灵魂在此得到了抚慰,打造了现代旅游、现代农业绝佳样板,加快了周至农村城市化进程,为西安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面对这空前绝后的壮举,心潮澎湃的时刻,我游走历史,感慨万千,油然而生了对圣哲老子敬仰之情。由此我想到了著名学者梁燕城在《道中的会面──关于道家与基督教文化结合的对话》一文指出:“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什么?中国文化的核心是“道”,“天道决定人道,人道顺从天道”,这是中华民族不需论证的逻辑定式。遵道顺道,是中国人的指导思想,也是自发行为的准则,还是价值评判的标准。顺天道、立人道,这种先入为主文化共识深深的影响了历史上每一个中国人,即使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我们的举手投足仍然带着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气息”可见老子创立的道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之魂。正如鲁迅先生于1918年8月20日给许寿裳的信中曾说:“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鲁迅先生不仅是近代一位卓越的文学家,而且是近代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在宗教方面也有许多精彩的论述。鲁迅先生在这里,是用极其简洁的语言,肯定了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著名作家许地山先生1927年指出:“我们简直可以说支配中国一般人的理想与生活的乃是道教的思想......道家思想是与汉民族文化同时产生的。”“中国一般的思想就是道教的晶体,一切都可以从其中找出来”。(《道家思想与道教》)1936年,著名的道教思想家陈撄宁在所撰《中华道教会宣言》中写道:“试以历史眼光,观察上下五千年本位文化,则知儒家得其局部,道家竟其全功,儒家善于守成,道教长于应变,事实具在,毋庸自谦。”他提出道教是“国教”。这不尽是自吹的话。日本学者橘朴提出:“要理解中国人,无论如何要首先理解道教。”(转引自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一书)。这些论述使我们认识到: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发展中流动的血液,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中的精神纽带,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交替中的精神基因。正如中国当代思想家刘军宁在《天道要回还》一文中说:“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中国的思想传统,那一定是‘道’;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那一定是‘天道’。天道者,华夏传统之大端也。老子者,中国天道思想之集大成者也”,正因为道文化才使中华民族勇敢坚强地屹立在世界的民族之林繁盛不息,创造了灿烂文化,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道文化之所以具有如此深远的意义,因为中国的道文化,完全是一个“修之身,其德乃真”的修真文化,也就是一种通过修身而达到天人合修之身,其德乃真”达到天人合一之境以后,具有超前的预见性,才将自己的所得贡献于社会,达到治天下的境界。《老子·德道经》是一部百科全书,包罗万象。老子在“德篇”开卷章中,就以敏锐的目光,洞察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六个阶段的必然性。道治、德治社会时期和仁治社会时期,社会细胞的人类祖先们处在德性淳厚尚未朴散的状态,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老子·德道经》)的境界,人们心中崇敬、信仰、顺应“无(○)”的大道,尊顺、服从道,恪守德的规范而展开行为。心灵和行为都充满着上善,心中无善无恶,所以德性完整而且淳厚,没有分解朴散开来,那时就是自然的无为而治时代,道治、德治、仁治三个社会发展时期,就是中国精神文明的神州时代。正是道文化推动着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著名学者熊春锦在《老子研究在海外》一文中说:“道德文化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柢,也是中华民族衍生发展的灵魂,同时也是后世各家学派诞生形成的生命源泉。道德文化主宰着中华民族2500年以前的漫长历史发展时期,同时决定着和影响着250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社会的进程。”纵观历史,我们不难看出道文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巨大影响:

一、对政治的影响:当我们考察历史时,我们却发现道教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仅次于儒家,超过了其他任何宗教。首先,道教的突然崛起直接导致了东汉王朝的灭亡。当时,太平道的道士们发动的黄巾起义波及全国,而巴蜀地区的五斗米道则直接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后来,甚至到了近代,许多人还打着道教的旗帜发动起义和叛乱。其次,道人隐士在中国古代政治领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北魏时的寇谦之和崔浩,“山中宰相”陶弘景,唐代的魏徵,五代十国的陈抟,金、元之际著名道士邱处机,明代的刘伯温等,他们或者在我国改朝换代的过程中,或者在国家的重大决策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更值得注意的是,凡是皇帝崇信道教的时期,都是我国经济文化的繁荣时期,这里最突出的例子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除此之外,宋代前期和明代后期高度繁荣的经济文化也与皇帝崇信道教有关。当然,过分崇信道教也会带来副作用,如宋徽宗和明代后期几个皇帝对道教过分崇信,成了北宋和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形,完全归功于道教独特的治国学说。

二、对艺术的影响:道教音乐被称为仙乐,它起源于北魏,并在隋唐进一步发展,到宋元两代进入繁荣时期,明清则进一步普及,产生了和各地民间音乐融合的趋势,出现了风格迥异各地道情,20世纪50年代之前,中国各地看道场欣赏道教音乐是农民文化生活中的盛事。《二泉映月》是中国民族音乐的杰作,创作者瞎子阿炳曾是无锡道教界出色乐师,可以说,《二泉映月》是道教音乐孕育出的一朵奇葩。聂耳的《翠堤春晓》也来源于道教音乐。教美术对中国美术的影响仅次于佛教,对中国文人画的形成起了关键作用。元代画家道人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晋祠中的宋代泥塑、山西永乐宫中的壁画是众所周知的道教美术珍品,武当山古建筑群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日月星云、山水岩石、扇、鱼、水仙、蝙蝠、鹿松柏、灵芝、龟、鹤、竹、狮、麒麟、八宝图、福寿双全图,八仙和八仙庆寿的道教图案更是家喻户晓。

三、对文学的影响:道教文学可分为道教散文、道教小说、道教诗词、道教戏曲四大类。道教小说起步于南北朝,成型于唐宋,鼎盛于元明清,绝大多数神怪小说都是道教小说。代表作有《南柯太守传》、《封神演义》、《绿野仙踪》等,并对《西游记》、《红楼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三国演义》中的篇首题诗也具有浓厚的道教思想,是我国小说浪漫主义真正的源头。李白的诗公认具有飘逸的风格,而这种风格来源于道教的仙风道骨,李白的《梦游天目吟留别》是典型的求仙诗。道士张志和的《渔歌子》更是脍炙人口。道教戏曲中最有名的是《邯郸道省悟黄粱梦》,《西华山陈抟高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等。

四、对科技的影响:道教的炼丹术对火药的发明有着重要的影响,为近代化学和军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道教中一些宗派都师徒相传一些武术和气功,例如武术中很出名的武当派,据说就是武当山上的许多道士传承的武术。其中像太极拳这样的简单武术套路,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健身活动。道教气功也是中国气功中的一大流派,全真道的修炼方法基本上就是气功,对气功的探索和发展,其贡献很大。道教的养生术还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医学《黄帝内经》中经络学等方面内容。此外,许多道教徒研习医术,对于中医学发展颇有贡献,如葛洪、陶弘景等人,于中医药皆有所建树。中国古来史家奉《易经》为“群经之首”,是“大道之源”。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大数学家和微积分的奠基人德国莱布尼茨在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11月间,莱布尼茨看到了太昊伏羲氏的“64卦卦序图”与“64卦方图”。这位苦于研究二进制的世界著名大数学家看后,大吃一惊。原来,他大半生所研究的“算术二进制”,中国的太昊伏羲氏在六千多年以前已经解决了。欧洲的哲学权威荣格,在英文《周易》再版序言中说:“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周易》(八卦),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周易》(八卦)相延6000年之久仍然具有价值,而且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有相同的地方。”丹麦著名量子物理学家玻尔(N.H.D.Bohr),在1927年建立了互补原理,引起世界轰动;但当他在1936年到中国讲学时见到《易经》太极图时,便惊叹“中国人几千年前就有了互补的理论思想,并以图形表示”。他手捧《易经》如获至宝,将太极图定为其族徽勋章的标志图案......实例之多,枚不胜举。

五、对民族的影响:道教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所产生影响的力度和深度,要远远超过儒家(教)。就以云南少数民族来说,直到元初,云南人还"不知尊孔";民国凌锡华所著《连山县志》卷五"瑶俗"载:"儿之聪颖者,不与读儒书,惟从瑶道士学",就反映了这一史实。因而能够在边疆少数民族中以道教"随方设教,友诸异类,与其同好,心无疑误,""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的进步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流毒。,加速了少数民族汉化的进程。历史上,道教对拓跋、女真和蒙古等贵族产生过较大影响,这对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在中华民族自我意识(认同感)的形成过程中,道教发挥了宗教共同性和精神纽带的作用。中国的实践经验也表明,信奉道教的少数民族往往比不信奉道教的少数民族具有更高的汉文化水准,更容易与汉民族和睦相处,也更容易融合于汉民族当中或融合汉民族于本民族当中;无论在国难当头或和平时期,都更容易与汉民族团结一心,共同战斗,因而具有更强的中华民族自我意识(认同感)、向心力和凝聚力。

六、对民俗的影响

道教具有民教,俗教的特色。它在形成过程中揉合了中国古代民俗信仰,如生有“本命元君’,婚有“月姥”,生儿育女有“娘娘”,喜庆有“喜神”,发财有“财神”,福、寿、禄有福寿禄诸“星”,功名有“文昌帝君”,病有“瘟神”,医有“药王”,死有“阎罗”,墓有“后土’,家有“灶神”,门有“门神”,城有“城隍”,地有“土地”,天有“玉皇”,山有“东岳”,海有“龙王”,年有“太岁”,月、日、时有“功曹”,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可以说,各地流行的春季庙会,再没有比道教诸神同民众关系更密切,更亲近的了。在传统节日中,在居家行旅的日常生活中,在生老病死的人生驿站中,无不有道教文化的斑斑痕迹。各道观、民居、园林中也普遍采用民间广为流传的八仙、麒麟、万年青等吉祥辟邪的装饰图案。木版印刷的门神、灶君、关帝、财神、寿星等神像,在民间流传尤盛。这些习俗的存在足以说明道教的影响是很大的。

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她不仅让中华民族坚毅地走过了5000年辉煌的文明史,也为世界人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老子之道,乃宇宙中自然之道,上古流传迄今之道。它究天人之际,察万物之情,通古今之变,应人生之事,证大道之真,是世人修真成圣之道。它概括天之道——宇宙自然之道和人之道——摄生之道、真人之道、圣人之道和玄妙之道,举凡天人之际、古今之变,无所不包,囊括无遗,可以入世,可以出世,可以超世,而将玄之又玄、深不可测的大道,以明白晓畅的诗文,予以科学的总结,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度的理性思维”(著名道学专家李德建在《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核》)。日本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科学家汤川秀树,说:“早在二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经预见到了今天人类文明的状况,甚至已经预见到了未来人类文明所将达到的状况。或者这样说更为正确:老子当时就已发现了一种趋势,这种形势虽然表面上完全不同于今天人类所面临的形势,但事实上二者都是很相似的。可能正是这个原因,他才写了《老子》这部奇特的书。不管怎么说,使人感到惊讶的是,生活在科学文明发展以前某一时代,老子怎么会向近代开始的科学文化提出,那样严厉的指控”。“老子则似乎用惊人的洞察力看透个体的人和整个人类的最终命运。”

随着西安曲江楼观道文化展示区地开园,老子以大慧大创立的五千言的中华绝学——道德文化,必定会像祖国的母亲河黄河一样,滋养中华民族!但愿她像展翅的苍鹰以自豪的情怀翱翔蓝天,将道文化的智慧传遍世界,让世界人民永远和谐昌盛!

让我们共同走近中华民族的精魂——道文化,去与老子居,与道德同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