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荣斌的头像

徐荣斌

网站用户

其他
202307/18
分享

功过兼济的重臣——张光晟

张光晟(?-784),陕西盩厔(今陕西周至)人。据《旧唐书-张光晟传》载:京兆盩厔人,起于行间。他是一个功过兼济的唐朝重臣。唐代中期北方军人,施恩不图报的义士,边境护国的良将,屠杀使团的刽子手,命运捉弄的叛臣。

唐天宝十五年(756)六月,潼关守将、兵马副元帅哥舒翰在玄宗皇帝的严令下,出关迎战,结果掉入叛军的埋伏,全军覆没。兵荒马乱中,担任先锋的步兵统领王思礼的战马中流矢而毙,在劫难逃。此时,年轻的张光晟骑马过此处,将战马让给了这个倒在地上、狼狈不堪的将军。然后,他就一言不发地走入了溃逃的乱军。三年之后,昔日的潼关败将王思礼,已经官至司空兼河东节度使,成为举足轻重的朝廷大员。此时,代州刺史辛云京得知新任上司王思礼十分震怒,对他极为不满。他麾下一名小军官开口了:“我曾经帮过王司空一个大忙,过去从不提起,是因为耻于以此受赏。现在使君忧迫,我愿意去见司空,则使君之难可解。”当辛云京的信使出现在面前,王思礼一眼就认出了这位救命恩人。顿时,满面肃杀化作了春风拂面,位高权重的司空大人,握住小军官的手泪流不止:“吾有今日,子之力也。求子颇久,竟此相遇,何慰如之?”由此,张光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群众演员,成为了历史大戏上有名有姓有戏份的角色。王思礼的报答是非常丰厚的,他不但爽快地赦免了辛云京的种种过失,更与张光晟结为兄弟,赠给他田宅缣帛,并“即日擢光晟为兵马使,累奏特进,试太常少卿,委以心腹”。一年以后,王思礼就病逝了。后来,辛云京继任为河东节度使,他也知恩图报,立刻表奏张光晟为代州刺史。

张光晟在这个职位上,度过了很长一段波澜不惊的时光——当他再次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已经是十几年之后了。大历十三年(778),回纥的入侵,终于使他获得了显露才能的机会。《旧唐书-代宗本纪》载:“春戊辰,回纥寇太原,(河东留后)鲍防与之战,我师不利。……二月庚辰,代州都督张光晟击回纥,战于羊武谷,破之。”同书《回纥列传》记载:“十三年正月……先是,辛云京守太原,回纥惧云京,不敢窥并、代,知鲍防无武略,乃敢凌逼,赖光晟邀战胜之,北人乃安。”这次胜利,使张光晟也因此走上了他人生的顶峰。升任单于都护、兼御史中丞、振武军使。代宗皇帝对他特别委以重任:“北蕃纵横日久,当思所御之计。”张光晟也的确不负重望,“至镇,威令甚行”。可是两年以后,张光晟陷入了一个他自己制造的大旋涡。

安史之乱过后,唐朝国力衰弱,内患尚难于应付,更无力经营四夷,回纥则气焰高涨,不但多次入侵袭扰,就连寄居在长安的回纥人,也是肆无忌惮。《新唐书》载:代宗大历六年(771)“正月,回纥于鸿胪寺擅出坊市,掠人子女,所在官夺返,殴怒,以三百骑犯金光门、朱雀门。是日,皇城诸门尽闭,上使中使刘清潭宣慰,乃止。”“大历十四年(779)“回纥留京师者常千人,商胡伪服而杂居者又倍之,县官日给饔饩,殖资产,开第舍,市肆美利皆归之,日纵暴横,吏不敢问。”而皇帝的对策,也只是下诏要求“回纥诸胡在京师者,各服其服,无得效华人”而已。

回纥的暴行,激起了唐人的愤怒。丝毫也没有觉察唐人早已是怨恨满腹,更不曾料到,张光晟正在酝酿着一个宏大的“最终解决计划”。《旧唐书-张光晟传》载:“回纥突董梅录领众并杂种胡等自京师还国,舆载金帛,相属于道。光晟讶其装橐颇多,潜令驿吏以长锥刺之,则皆辇归所诱致京师妇人也。”代宗曾对他委以抵御“北蕃”的重任,而此时,“九姓胡闻其种族为新可汗所诛,多道亡,突董防之甚急。九姓胡不得亡,又不敢归,乃密献策于光晟,请杀回纥。”张光晟认为找到了“所御之计”,也就是利用其矛盾一网打尽。于是秘密上奏:“回纥本种非多,所辅以强者,群胡耳。今闻其自相鱼肉,顿莫贺新立,移地健有孽子,及国相、梅录各拥兵数千人相攻,国未定。彼无财则不能使其众,陛下不乘此际除之,乃归其人,与之财,正所谓借寇兵赍盗粮者也。请杀之。”尽管“三奏,上不许”,但显然也没有明确的反对态度,张光晟知道,当朝天子与回纥早有积怨,认为这是“默许”的表示,于是开始行动。据《资治通鉴》记载:故意激怒突董:“光晟乃使副将过其馆门,故不为礼;突董怒,执而鞭之数十。光晟勒兵掩击,并群胡尽杀之,聚为京观。独留二胡,使归国为证,曰:‘回纥鞭辱大将,且谋袭据振武,故先事诛之。’”张光晟的屠杀,自然激起了回纥的强烈反应,“请得专杀者以复仇”。为了维护好不容易才改善的两国关系,德宗一方面遣使,为了维护好不容易才改善的两国关系,德宗一方面遣使为“误杀”道歉并作出赔偿,一方面调任张光晟右金吾将军。回纥犹怨怼不已,于是,又降光晟为睦王傅,寻改太仆卿。从此张光晟留在京城,做个有职无权的闲官,“负才怏怏不得志”。直到几年以后,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事变,将他推入了深渊。

建中四年(783)十月二日,五千泾原兵冒着凄寒的冬雨,到达首都长安,他们是奉命开赴东线战场的各道军队中的一支,希望在首都得到天子优厚的赏赐。他们需要这笔赏赐,让家人带回以维持生计。他们在长安城外住了一夜,却什么也没有等到。第二天,当再次开拔的时候,军营里充斥着怨恨和愤怒,他们行进到浐水时,总算等到了皇帝派出犒师的京兆尹王翃。然而,当士兵们看到送来的“犒赏”,不过是粗劣的饭菜时,怒火被点燃了。被点燃的愤怒,马上变成了燎原之火。他们踢翻了“猪食盆子”,痛打了那些刚才还趾高气扬的官员们。战士们披上了铠甲,拿起了刀枪,鼓噪着向着京城杀去。

此时,这支部队的指挥官、泾原节度使姚令言,还在皇宫里恭听领袖的训示,得到消息,他慌忙快马加鞭去控制局面,可是,此时的局面已经不是控制得了的了,连他自己也被裹挟着冲向京城。

“皇上”这下傻了眼,他赶忙命令,从他的宝库里取出一万匹锦帛,“赏赐”给哗变的军队,可是,派出的宦官得到的回馈只是乱箭。第二个派去宣慰的宦官,更被杀死在通化门外。等到他第三次下命令,“出金帛二十车赐之”的时候,乱军已经涌入了长安,满城是浩浩的喧声,局面完全失控。因为事起突然,而传说中的“强大禁军”又只是一张空名单,君臣全无对策,只能狼狈逃走:“帝出苑北门,羽卫才数十,普王前导,皇太子、王韦二妃、唐安公主及中人百馀骑以从,右龙武军使令狐建以数百人殿。……庐杞、关播、李竦皆逾垣走,与刘从一、赵赞、王翃、陆贽、吴通微等追及帝咸阳。郭曙与童奴数十猎苑中,闻跸,谒道左,帝劳之,恳乞从,许之。迟晓至奉天,吏惶惧谒于门。浑瑊以数十骑自夹城入北内,裒兵欲击贼,闻乘舆出,遂奔奉天。于是,人未知帝所在。”仓皇逃亡中,姜公辅曾向德宗叩马进言:“朱泚尝为泾帅,坐弟滔之故,废处京师,心尝怏怏。臣谓陛下既不能推心待之,则不如杀之,毋贻后患。今乱兵若奉以为主,则难制矣。请召使从行。”德宗的回答是“无及矣!”大乱初起,张光晟也并加入逃亡的行列,将至开远门,他忽有所悟,对同行官员们说:“今日之乱,不过是泾卒哗变。如令有主,祸未可知。朱泚曾在泾源,素得人心,现在城中,倘被泾卒扶持,局面恐怕难以控制。好在事起仓促,应该还没有人想到这些。诸公能否与我一起,赶往朱泚宅第,召唤他一起走?”张光晟只得独自快马加鞭,赶至朱泚宅第,告知他皇帝出亡消息,并催促:“人主出京,公为大臣,岂是宴居之日?”朱泚也满口答应:“愿从公去。”一边命令准备车马,可就在此时,门前一阵大乱,泾卒已将府第团团包围。乱军的反应之快,出乎光晟意料。原来,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尽管并未预谋兵变,但部下惹出如此大祸,他知道无法置身事外,于是,立刻想到了老上司朱泚。

张光晟只能暗暗叫苦,欲自将逃去,朱泚却软硬兼施地留住了他。然而,正是他的远见和忠心,把他送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泾原兵变是因王朝的腐朽和傲慢,激起的一次突发事件,或可说是军方对王朝的一次强烈抗议。但是,在事件初期,还没有一个人有明确的政治意图:泾卒只是基于一时之忿,姚令言也是骑上虎背不得不然,甚至连朱泚并不是一开始就打算反叛的,被请出来主持大事后,他给自己加的头衔是“权支六军”——临时的总司令。他受乱军拥戴,当然要做他们的利益代言人,但是他又是个局外人,是比较理想的斡旋人选,可能把事情摆平。张光晟此时“为泚所縻”,固然是受到胁迫无法脱身,可能也希望协助朱泚平息事端,以良好表现得到朝廷的再次垂青。

接着,源休劝朱泚“禁十城门,毋得出朝士”,“又为说诱文武之士,使之附”,拼凑起一个“叛乱核心”:“检校司空、同平章事李忠臣久失兵柄,太仆卿张光晟自负其才,皆郁郁不得志,悉起而用之。工部侍郎蒋镇出亡,坠马伤足,为所得。先是休以才能,光晟以节义,镇以清素,都官员外郎彭偃以文学,太常卿敬釭以勇略,皆为时人所重,至是皆为泚用”。这个“核心”的建立,彻底击碎了朱泚残存的那一点禁忌,迈出了成为“逆臣”的关键一步。十月初八——事变后的第六天,朱泚在源休、姚令言、李忠臣、张光晟等八人的扶持下,进入宣政殿,自称大秦皇帝,年号应天。尽管朱泚对张光晟的能力和名望颇为看重,但在这个“叛乱班底”,张光晟却并非核心骨干,《旧唐书》说“贼泚僭逆,署光晟为节度使兼宰相”,这与他的资历和声望是很不相符的。十三日,朱泚亲自领兵攻逼唐德宗避难的奉天。张光晟以“副元帅”身份(姚令言为元帅)参与了对奉天的进攻,这正是他被指责“奉泚甚力,每有战,常在其间”的原因,但是,在奉天之役中,却看不到他有任何“甚力”的表现,唯一的记载是:“光晟与怀光对壁,李希倩请以精骑五百犯之,光晟不许,曰:‘西军方强,不可轻以取败。’日暮,两军退。希倩谒泚曰:‘光晟有他志,视西军不战,臣请击之。’不许。请斩光晟,又不许,曰:‘彼善将,所以不战,盖知未可乎!’希倩怒曰:‘臣尽心以事君,不见信,愿乞要领归淮西。’泚许诺,以马十匹、缯锦百,曰:‘以此东归。’希倩惭,复入曰:‘臣愚褊,罪当死,愿死军前。’泚又许之。光晟见泚曰:‘臣不敢反。’因再拜,泚慰勉之。”光晟不许李希倩出战,并不能一定说明“有他志”,但却可以说明,他在叛军中是不受信任的。此后,张光晟又卷入了“柳晟策反事件”。《旧唐书柳晟传》是如此记载的:“朱泚反,(柳晟)从帝至奉天,自请入京师说贼党以携沮之,帝壮其志,得遣。泚将右将军郭常、左将军张光晟皆晟雅故,晟出密诏,陈祸福逆顺,常奉诏受命,约自拔归。要籍朱既昌告其谋,泚捕系晟及常外狱,晟夜半坎垣毁械而亡,断发为浮屠,间归奉天,帝见,为流涕。”

经过“李怀光叛乱”等波折后,李晟收复了长安,各种史书均把这次光复描述得充满了英雄主义色彩,其中最简略的《新唐书》是这样记叙的:“晟率浑瑊、骆元光、尚可孤悉师攻贼,晟薄光泰门,败贼将张廷芝、李希倩,贼弃门哭保白华。晟引军还,居三日复战,大败之,乃分道入。泚将段诚伏莽中,为王伉所禽。姚令言、张廷芝与晟遇,十斗皆北,遂至白华。”“及泚众频败,遂择精兵五千配光晟,营于九曲,去东渭桥凡十余里。光晟潜使于李晟,有归顺之意。晟进兵入苑,光晟劝贼泚宜速西奔,光晟以数千人送泚出城,因率众回降于晟。”《旧唐书-张光晟传》“始,张光晟以精兵壁九曲,距东渭桥十里,密约降于晟。晟之入,光晟劝泚等出奔,故泚挟令言、廷芝、休、子平、朱遂引残军桅,光晟卫出之,因诣晟降。”《新唐书》又载:“李晟爱张光晟才,表丐原死,置军中。骆元光怒曰:‘吾不能与反虏同坐。’拂衣去,晟乃杀之。”

张光晟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幕,扮演的是一个悲剧角色,先是被利用,然后被出卖。他的临终遗言是:“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尽管这句痛切直言,被轻蔑地斥为“贼臣之词”,却是他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痛苦的智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