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周六上午,狠毒的烈日白花花的炙烤着大地,难耐的伏热搅得人心里烦躁。我与西安朋友相邀,到周至县沙河城市湿地公园散游纳凉。
走进公园大门,宽阔的河面,碧波荡漾,轻舟游弋;两岸垂柳依依,凉风习习,顿觉浑身充满了精神,一扫燥热的无奈,游兴正浓。突然“东坡——嫰麻花儿——,东坡——嫰麻花儿——”一声声浑厚的男中音独特的叫卖声吸引了我们,循声望去,只见沙河公园大门正南大桥下边最北边有一仿古凉亭,凉亭飞檐古朴,两边各挂着一面迎风晃动的锦旗,走近一看,锦旗上书写着:“正宗东坡嫩麻花”。凉亭周围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争相购买“正宗东坡嫩麻花”。往后一看,呀!购买人们已经排成了长龙,排在后边的人不断的埋怨着:不许插队,不许多买,大家都要买点尝尝鲜。我们被这挣购的场景所吸引,心里痒痒的,过来仔细的观察这里“正宗东坡嫩麻花”到底有多好呢?分开人群只见这个摊点前竖着一块一米见方的招牌,上边写道:
终南老郝家——东坡嫩麻花
东坡嫩麻花是周至县终南镇老郝家祖传特色休闲小吃,从北宋创牌到现在已有千余年历史,虽经星转斗移,时代变迁,风风雨雨一路走来,但它仍以其特有的品味,享誉终南古镇,独领风骚。
相传北宋徽宗年间,苏辙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今终南镇)。一日,哥哥苏东坡来终南古镇看望弟弟苏辙,苏辙便请哥哥东坡到街上品尝终南小吃,当兄弟俩走到老郝家麻花摊前,主人认识提举大人苏辙,忙笑呵呵端上一盘请提举大人品尝,东坡见盘中麻花金黄醒目,经不住香气诱惑,就来了食欲,随手取过一个吃了起来。麻花入口,顿觉甘甜爽脆,甜而不腻,口感清新,齿颊留香,东坡拍手叫好,一时诗兴大作,脱口赞道:“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水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这就有了东坡嫩麻花的来历。
看到这块招牌,我对这名不见经传的农家小食品深厚的文化积淀深感惊讶!怀着好奇,我们了解到这块牌子是我县著名作家孙治民老先生撰文,我们当即采访了孙老师,原来孙老师的祖父和“正宗东坡嫩麻花”第34代传人郝明德是至交,在民国年间,郝明德在终南镇是响当当名人,“正宗东坡嫩麻花”的老字号驰名关中八百里,成为誉满陕西的著名小吃,郝先生自然成了当地的保长、乡绅。国民党每次催费,郝老先生给民众尽力做好思想工作,出色完成任务。对于家境贫寒的人家,郝老先生就自己补上。每到二三月,村里人生活接济不上,郝老先生就将生活用品送到村民家里。到年馑饥饿之时他就把“正宗东坡嫩麻花”送给村民充饥,民村激动地称其为:“救命麻花”……但社会风云变幻,难容这么好的一位老字号的企业家在终南立足。那是一个深秋,国民党苛税比牛毛还多,收了三次税后,国民党官兵又来逼税,郝老先生看到百姓的生活艰苦难耐,三令五申得向当局诉苦,但遭到了一顿毒打,没收了郝家老字号麻花点,并把郝老先生关押起来……孙老师的祖父替郝家照顾一家。三年后,郝老先生被保释,回家后一病不起。临终时,为了感谢孙家,就把自己家“正宗东坡嫩麻花”的配方交给了孙老师的祖父,并掏出一个被包裹多次红布包裹,递给孙老师祖父。孙先生打开一看,一份发黄的麻纸,便不解地问这是什么。郝老先生神秘而深情地说:“这是苏轼老先生为我家麻花店题的诗呀!着我们家的传家宝,更是我家致富的秘诀呀!我为了感谢你,这些全留给你呀!”在多次推辞之后,孙老先生收下了这个秘方和苏轼的题诗。
望着络绎不绝的顾客一边品尝着麻花一边笑盈盈地离去。我上前采访了一位老者:“您好,大伯,您这么大年纪,这种麻花您能吃吗?”那位大伯不解的问:“你不知道东坡嫩麻花,它的特点油而不腻,酥而不粘,脆而不烂,清香可口,老少皆宜。你不信尝尝!”说扬长而去。“大妈,你怎么买了三盒麻花,你怎吃得完呢?”两手拎了四盒麻花,衣着时尚的老年妇女气喘吁吁地冲出人群。她找了个长椅坐下,缓缓气,给我说:“这麻花,挺难买的,我今天专为了它,从西安赶过来,我的孙子和那老板特爱这玩意,一天不吃就带气。今天我买了四盒,给我上海的女儿一盒,给我在北京儿子一盒,给我的老妈一盒,给我家留一盒……哈哈哈哈!”说完指着一块牌子让我看,奥,原来是“正宗东坡嫩麻花”在2014年四月份周至县著名特色小吃绿色食品大赛中荣获“银奖”,并代表周至县参加了西安市著名特色小吃绿色食品大赛。这时我对“正宗东坡嫩麻花”充满了期望,好不容易的买了五个,我们体验了周至美食小吃不同凡响的魅力。
游完水街,夕阳掩映着如烟的垂柳,鸟雀卖弄着歌喉,凤蝶在荷花上翻飞……我们欣赏着如画美景,处处感受着水街的麻花香。回家时,路过卖麻花古凉亭,看着小山堆似的“正宗东坡嫩麻花”卖完了,我们在心里默默祝福着“正宗东坡嫩麻花”老字号的金字招牌一定焕发春青的光彩,那水街的麻花香会飘得更远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