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荣斌的头像

徐荣斌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8/17
分享

史海探秘遇知己 激情挥汗写春秋 ——创建历史文化研究会纪实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史海浩瀚,谜团神奇,吸引着一代一代的仁人志士,激情飞扬,不惜艰难,不断探索,用自己的睿智和坚韧的毅力,拨雾见日,让真相水落石出,书写着辉煌而灿烂的人生。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就是这样的一个社团,这里的一群人就是史海探秘相遇的知己。他们激情挥汗,无私奉献,宣传周至,是书写周至县发展壮美蓝图的文化脊梁。

我记得我们在2010年4月相识,那时李水先生任安检局局长,利用《二曲文学》杂志为安检局做一期“安全从我行”的专刊,我们都在受邀之列。当大家都聚集在周至安检局大院时,彼此都有种“同是天涯爱文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亲切感,每个人亲和的微笑,融化了我们彼此间陌生与隔膜,彼此通了姓名,原来个个都是周至县境内耳熟能详的文友。大家似乎顿时成了久未谋面的知己朋友,相见恨晚的抱怨,打开了大家封闭的心灵的闸门,在树荫下,石凳边,台阶上,彼此间交流着每天都能读到对方的作品,品评切磋,坦诚布公,顷刻间整个院子成了人声鼎沸、学术气氛浓郁的文艺批评交流会,在此我认识了周至作协主席李水、文联主席国稳社、著名作家任升、寇建全、孙治民、李文斌、《二曲文学》主编解超、副主编杨菊红、周至才女路宝莲、夏红雪、赵巨、刘慧……特别是被誉为“周至县历史文化活百科全书”的李瑞祺先生,热情、亲切、和蔼的性格,渊博的知识,严谨治学、执着探索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我有幸被司竹镇政府邀请,参与编撰《周至文艺·司竹专辑》,在镇文化站召开了“《周至文艺·司竹专辑》受邀作者座谈会”,在会上,我认识周至著名女诗人杨亚红,她清丽优美的语言,激扬智慧的诗情让我敬佩不已……会散后,我在吃饭时,认识了著名散文作家户县作协主席赵丰先生。他为我讲解了散文创作技巧。我正和路宝莲女士交谈间,李瑞祺老师脸上飞跃着开心的笑容,大方地伸过手来,我在蒙顿中恍然明白过来,脑海里浮现出在上次安检局组织的采风活动中他留给我们件件有趣的往事。我们热情握手,客气寒暄,然后进行了深入的交谈,最后一起便开始了司竹镇文化采风活动历程。

这次活动,让我大开眼界,我仔细采访,深入调查,在这期杂志上我一共写了6篇文章《司竹赋》、《司竹村堡史话》、《御竹皇苑龙泉寺》、《路宝莲和她的文友们》、《高歌猛进歌勇进,云帆高挂济沧海——司竹镇教育发展纪实》、碎戏剧本《生活变奏曲》全都刊登,累计4万字,并且成为报告文学专栏主持人,我在主持人语中激情地写到:“我要用如椽大笔,展现司竹镇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要用如潮的激情,热情的欢迎四方宾朋走进司竹,了解司竹,建设司竹……”。从此,我有幸结识了李文斌、赵永武,成为周至县文联机关刊物《周至文艺》的一名编辑。在编辑部里,我们相遇了政协办公室主任、《周至文艺》主编梁库望、和编辑部的李瑞琪、孙治民、杜崇斌、任齐斌、杨亚红成了朝夕相处的文友。由于兴趣爱好相同,我和李瑞琪、孙治民、任齐斌四人走得更近,有了组建创建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构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想法逐渐变得越来越具体,于2012年4月我们在李瑞琪老师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研究此事。随后我和李瑞琪老师商议,设立邮箱,创办了《周至文史》电子版,接连出刊了 12期,全国毛姓协会会长毛井根先生、浙江大学教授赵振峰对电子杂志予以极高的评价,受到了县政协刘乃宗主任的好评,并邀请我参加了第十四届政协周至县资料委员会会议 ,会议上聘请了李舟水、赵寿铭、张军堂、李瑞琪和我等十四名政协周至县资料委员会委员,当会颁发了聘书,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对周至历史文化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坚定了要将《周至文史》办成纸质刊物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我们犯愁没有经济实力办纸质刊物时,文化局局长朱小良看到我们的电子刊物时,当即拍板下拨5000元钱予以支持,紧接着我们的行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得了周至县聚仙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振旗先生、原翠峰镇官村中学校长李驰华先生等一批企业界明星大力支持,使我们的刊物由电子版飞跃变成装帧精美、图文并茂、栏目众多、内容丰富的现代化的新潮杂志,得到了县上领导肯定和好评,使我们杂志的电子版登上了周至县人民政府官方网站美丽周至栏目,受到了更多认识的好评。面对不断飞来的赞誉,尽管那时工作的很累,但我的心里却充满的无限的幸福和满足……

《周至文史》杂志的飞速发展,我们成立了理事会,在多次磋商合作中,我们理事会成员由原来的2人,发展到了6人,特别是周至县政协委员、哑柏德高望重的企业家任顺生先生地进入,为历史研究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他和李振旗先生共同努力,号召哑柏9家企业家加入理事会,使理事会成员发展到16人,使研究会地发展有了坚实资金来源。我以《周至企业界名流支持周至文化活动》为题,在陕西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予以报道。《周至文史》杂志的成功发展,周至许多文化界的名人纷纷加入研究会。原西安市政府办公执事薛俊武先生、新华社驻陕西分社高级记者屈毓晓先生、陕西省历史文化馆主任徐耿华先生、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中心主任、文化产业博士赵东先生,县文化局局长朱小良先生、县文联主席国稳社先生、作协主席李水先生、政协办公室主任梁库望先生、周至报社长罗秋芒先生及刘新宇、吕相等20余人加入历史研究会,提升了研究会成员文化素质和文化内涵。研究会的会员发展到120人,qq群成员发展到180人。研究会的发展使它在周至县站稳了脚跟,美名远扬。

研究会在艰难的发展征程中,为周至县发展维护了声誉。2014年元宵晚会,央视节目竟将赵公明说成是户县人。经过了曲折奋斗历程,陕西青曲社社长尹志宇在陕西人民政府网站为周至人民道歉,二位演员王声和苗阜专门参观了财神庙和楼观台,并到水街为周至观众演出。我们的讲座从西周文化、终南古镇到马召古镇的宣讲,特别是与曲江组织的财神论坛,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与县政协合作推出了周至“十大著名景区”和“十大历史名人”的评选活动,在全社会影响很大,使会员丰富了历史知识,激发了更多的人了解周至,热爱周至、建设周至的强烈愿望。

2015年5月28日我们历史研究会李瑞琪、李刚、孙治民、李驰华、徐荣斌等5位会长受邀参加周至县孔子协会举办的清末民初关学大儒牛兆濂先生思想研究座谈会。牛兆濂先生的第四代曾孙牛锐先生深入浅出地诠释了从宋代大儒张载创立关学的“四为”思想,赵瞻、李二曲等人的发展和弘扬,牛兆濂先生倡导和终结,突出了关学在关中的发展、作用及意义。最后谈到习总书记问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关学在陕西的研究情况,并希望关学研究得到各级部门的重视,为此大家探讨了关学在今后历史文化研究中作用及具体研究措施。牛锐先生和李二曲后裔李刚先生共同表示关学发展要走“探寻古人,弘扬关学”文化产业的新路子。这为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又增添了一条新出路。我经过反思,构建了一条新思路:宏观上,仿照眉县横渠镇的张载祠,修建赵瞻、李二曲、牛兆濂历史博物馆,展示他们的睿智思想著作、人生经历,拉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宣传上,组织人力将关学思想变成像三字经一类或关学哲理故事读本,开展关学思想进校园活动;活动上,举办国际关学学术研讨交流会,以提升关学学术品牌效应。

不道桑榆晚,黄昏犹喜明。我们历史文化研究会的人员尽管年龄偏大,他们多数是退休后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在经济至上,物欲横流的今天,可他们却不图名利,甘于寂寞,发挥余热,与文友合作,研习周至历史发展难题,弘扬正能量,助推周至社会发展,为周至人民默默地作出了有益的贡献!这正是:史海探秘遇知己,激情挥汗写春秋!

最后我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周至历史文化事业的发展,祝愿研究会成员身体健康,学有所成!也祝愿这个社团的事业蒸蒸而上,多彩而辉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