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荣斌的头像

徐荣斌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310/28
分享

明体适用,刮磨心性的一本好书 ——读徐荣斌《圣贤二曲》有感

李述奎(述而)

这一周,伴着绵绵秋雨,细细读完了徐荣斌老师所著的《圣贤二曲》这部历史小说。掩卷沉思,不得不疾速记录下稍纵即逝的一些感受。太难得了!我读书不多,对历史典籍了解甚少,对发生在身边的历史故事更是知之不多。庆幸的是有机会结识了作家徐荣斌老师,拜读了他创作并题赠的《圣贤二曲》这本书,算是补上了乡贤历史文化这一课,对我来说亦是十分重要的启蒙读物。在此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

《圣贤二曲》写的是明末清初陕西周至县大儒李颙(字中孚,号二曲)的故事。周至县南依秦岭,北借骆水,乃山曲水复,人文杰出之地。小说引人入胜,通过李二曲曲折的人生经历,叙述了一介大儒成长的历史过程,暗含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成才之道。李二曲出身寒门,出世即多难,房屋被人纵火烧毁,襁褓中即遭绑架,洪水险夺命,私塾遭拒绝,九岁丧父,家中时常断粮,食不果腹,逃难躲避,颠沛流离。小说依据历史的真实叙述李二曲的身世,让我们看到了人物所处环境的艰难,人生的不易。孩童时期的李二曲,通过躲避战乱,对社会产生了疑问,也通过母亲的答疑解惑,产生了成为像岳飞一样大人物的理想,从而引发了我要读书的志向,并且通过巧妙的细节构思,使李二曲于朦胧之中接触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曾益其所不能的先贤哲理,顿悟到要成就一番大业,就必然会先经受一番艰难困苦的磨砺这样一层人生境界,甘愿去过边读书边放羊的生活。应该说,这样的生活铺垫为小说故事的设定营造了代入感,符合人物成长的发展脉络,也是小说获得成功的第一步。接下来,李二曲这位真实的历史人物,通过勤奋耕读,特别是研读先圣往贤著作、研习心学,使自己努力修成为品德高尚之人,成为在陕西乃至全国都很有影响力的圣贤大儒,这就很有信服力。当然,天赋也很重要,李二曲神童一般的长相,圣人一般的横空出世,与孔子、老子甚至李白杜甫均相像甚多,给人印象深刻。

(二)

历史小说应以历史事实为依据。李二曲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作者以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的《二曲集》等资料作为参考文献,且周至有李颙墓,也有李二曲后人为作者提供的较祥实的资料为依据,如果作者据此向前推进故事情节,完构一个想象中的故事世界也是不成问题的,但《圣贤二曲》这部历史小说的难点在于人物的思想性,怎样通过故事情节来增强人物传世的思想,无疑是作者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小说以建构生命意义为视角,旨在唤醒生命这个人人都在关切的主题,引导出生命至上亦是道德至上的理念,意在达到修身正己,实现人人道德自律的理想教育的终极目的,这也是传统教育之必须。为此,作者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故事,采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动用了大众都熟悉的文化元素,如孟母三迁,只为儿子成长环境;岳母刺字,只为儿子精忠报国;韩信受胯下之辱,成为大汉兵马元帅,以及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蔫等等艰苦力学的事例,逐步塑造了李二曲锲而不舍地读书,学识渐广,书理渐通,熟读精思,学问日进之丰满形像。可喜的是,在知识海洋中的遨游,也成就了李二曲与朱玉婵琴瑟合鸣的美好姻缘,令人振奋。二曲与玉婵共同匡正了人生的奋斗目标,在书海中迎风破浪,直济沧海的人生磨砺,对读者产生了不可或缺的激励作用。

(三)

陕西周至有天下第一福地楼观台,是中国道教始祖老子李耳讲述《道德经》之地。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认为,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是理性——叫做“道”,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康德继续说,中国哲学中一个特异的派别是以思辨为特征的,这派哲学与密切联系的生活方式的发挥者是老子,老子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要说圣贤李二曲何以成为大儒,固然离不开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借鉴历史,潜心圣贤,修养自己,这是他学到的读书的第一要义,同时他也达到了读书悟道,创新思维,见解超群,独树一帜的高度,确切说把书读通了。但这种思想深邃的开始,我认为是从那个寒冷的冬天,饥肠辘辘的李二曲冒着大雪及时去归还所借之书,晕倒在楼观路旁开始的。楼观获救并得到张道长指教,李二曲了解了道德运行之规律,改变了读书的方向,确立了读书不为科举,更不为求功名,只为修身悟德,潜修学问,构建学说,做天下第一等人,谋兴国安邦之大事为上的志向。君子固穷,安贫乐道,放下功名一身轻,这是李二曲内心真正的快乐与惬意。小说写到这里,开始了李二曲读书明理的人生过渡,通过拜访眉县杜明远先生,引出王阳明与张载关学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全书的核心,清晰地标注出了李二曲读书明理的思想脉络,成为二曲思想的种子,也使全书承前启后,顺利过渡,完成了李二曲家国情怀,求真务实的思想转变,顺理成章,令人信服。

(四)

注疏纠谬,形成新的思想体系,是《圣贤二曲》这本书的中心内容。小说写李二曲,也是通过李二曲教化于民的方式,向我们说明这本书的现实意义。从第九章开始,李二曲而立之年,已经学形兼备,自成一家,以理学名士闻名关中,成为清初著名学者,小说已成功一半,而后继续博览群书,取得自己传世的学朮成果,进而像孔子当年周游列国一样南北讲学,反身践行,具有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教义。民间已称其为“李夫子”“二曲先生”。但我最感兴趣的章节却是在“论禅仙游寺”之后,悠悠岁月,禅意人生的生活内容。用今天的话讲,禅意也是人生舞台,我们更须学学李二曲是如何参禅悟道的,或许这也正是我们所缺少的意识,又或者说这是李二曲学说形成的前提,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禅即是悟性,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人人必俱备。小说通过仙游寺法师把佛教理论上升到了理学高度,完成了由佛至理的过渡。朱先生的死,让二曲意识到,天地之正气,终以还天地而不可留也!唯有“默坐澄心”,“切己自反,以心观心”方能应接万物,立于不败之地。这让我不由得也想到了明代“心学”宗师王阳明和他强调的内心的力量,追求透明本心的主体意识。一个人要想使自己达到一种很高的境界,必须把自己的心域拉到无限远。对李二曲来说,产生这样心域的标志便是诞生了他的《悔过自新说》,他所说的悔过自新,完全是一种内心的省察与修养,是一种自觉地用理学精神反省自我的办法,经过数十载的研究与践行,他创立了“明体适用”的经世实学,使张载的关学升华到新的高度,推向了大众化。什么是“为往圣继绝学”?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此后的淡泊名利不入仕,治乱世民心,仁政爱民的思想升华,都有了坚实的理论根基,直至今日,这些理论仍有着普遍的现实意义。

(五)

谈一点对《圣贤二曲》这本历史小说的认识。好的文艺作品要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同样,好的历史小说也要融入当代人的审美理念,通过发掘和提炼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例如家国情怀、明德弘道、修身齐家、行为规范等等来赢得读者,使作品可读和耐读。李二曲出身贫寒之家,通过博学和创新,使自己的学术成果上承先贤下继绝学,革故鼎新,教化天下,遗憾的是传播影响力还不是太大,我也是近年来才知道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位民间的圣贤大儒,亦于近日读到了《圣贤二曲》这部作品,从而深切体会到作家的使命和责任感,那就是要将沉浸在历史长河中的思想文化打捞上来,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建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任重道远。《圣贤二曲》这本书情节并不复杂,但人物形象十分厚重,文脉渊源流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圣贤二曲》这部历史小说尽管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但是在勾沉历史文化脉络上,我觉得应给予盛赞,因为我所学到的,恰恰是文学教会的,同时,对这本书的阅读,须是反复阅读,即回味式体验,这也是学以致用的需要,如此,我受益不浅。

2023.10.1写就于觉晓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