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在古代为京畿之地,历史文化积淀极为深厚。在其多地均有皇帝离宫别馆和幸驾游弋的奇丽壮美传说。最著名的莫过于“上林苑”与“长杨宫”历史遗址,让人联想到古代帝王万马驰骋上林苑狩猎的威武雄壮的磅礴气势,更让人想到百姓的庄稼被毁目不忍睹的惨烈悲壮……现在我走进“上林苑”与“长杨宫”历史遗址,在出土的瓦当和其它文物的斑驳图案和文字里读出历史的真实。
上林苑,是中国秦汉时期的皇家园林。秦朝始建。据《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十年后(秦始皇三十五年),“乃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这些记载,为我们提供了上林苑在咸阳渭河之南和阿房宫在上林苑中这两个依据。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加以扩建。上林苑的扩建,始于汉武帝时期。据《汉书东方朔传》记载: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武帝命太中大夫吾丘寿王在今三桥镇以南、终南山以北、周至以东、曲江池以西的范围内,开始扩建上林苑,并有偿征收这个范围内民间的全部耕地和草地,用以修建苑内的各种景观。后来,上林苑又进一步向东部和北部扩展:北部扩至渭河北,东部扩至浐、灞以东,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规模,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班固的《西都赋》上说:上林苑“缭以周墙,四百余里”;张衡的《西京赋》上说:“上林禁苑,跨谷弥阜。东至鼎湖,邪界细柳。掩长杨而联五柞,绕黄山而款牛首。缭垣绵联,四百余里。”上林苑地跨长安、咸阳、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境,纵横300里,南部是由今蓝田的焦岱镇(鼎湖宫)开始,向西经长安的曲江池(宜春宫)、樊川(御宿宫),沿终南山北麓西至周至(五柞宫);北部是兴平的渭河北岸(黄山宫),沿渭河之滨向东。有霸、产、泾、渭、丰、镐、牢、橘八水出入其中。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及周至、户县界。据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终始灞浐、出入泾渭。沣镐涝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东西南北,驰骛往来。”是依据水系为上林苑划定范围。灞、浐二水自始至终不出上林苑;泾、渭二水从苑外流入又从苑内流出;沣、镐、涝、潏四水纡回曲折,周旋于苑中。设苑门十二座。上林苑外围以终南山北坡和九崤山南坡、关中八条大河及附近天然湖泊为背景,重要池苑有昆明池、影娥池、琳池、太液池四处。上林苑中还有许多池沼,见于记载的还有镐池、祀池、麋池、牛首池、蒯池、积草池、东陂池、当路池、大一池、郎池等。最著名的昆明池是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所凿,在长安西南,周长40里,列观环之,又造楼船高十余丈,上插旗帜,十分壮观。据《史记平准书》和《关中记》载修昆明池是用来训练水军。据《三辅故事》:“昆明池三百二十五顷,池中有豫章台及石鲸,刻石为鲸鱼,长三丈。”又载:“昆明池中有龙首船,常令宫女泛舟池中,张凤盖,建华旗,作濯歌,杂以鼓吹。”在池的东西两岸立牵牛、织女的石像。昆明池位于汉长安城西南,约一百余公顷,具有训练水军、水上游览、渔业生产、模拟天象,蓄水生活等功能。池中置动物石雕,附近亦开发自然风景,建置观、台建筑。影娥池和琳池为汉武帝赏月玩水的观景之处。太液池则在建章宫中,池中筑三岛模拟东海三山。
据《汉书旧仪》载:“苑中养百兽,天子春秋射猎苑中,取兽无数。其中离宫七十所,容千骑万乘。”可见仍保存着射猎游乐的传统,但主要内容已是宫室建筑和园池。据《关中记》载,上林苑中有三十六苑、十二宫、三十五观。三十六苑中有供游憩的宜春苑,供御人止宿的御宿苑,为太子设置招宾客的思贤苑、博望苑等。上林苑中有大型宫城建章宫,还有一些各有用途的宫、观建筑,如演奏音乐和唱曲的宣曲宫;观看赛狗、赛马和观赏鱼鸟的犬台宫、走狗观、走马观、鱼鸟观;饲养和观赏大象、白鹿的观象观、白鹿观;引种西域葡萄的葡萄宫和养南方奇花异木如菖蒲、山姜、桂、龙眼、荔枝、槟榔、橄榄、柑桔之类的扶荔宫;角抵表演场所平乐观;养蚕的茧观;还有承光宫、储元宫、阳禄观、阳德观、鼎郊观、三爵观等。皇宫以外供皇帝临时居住的宫殿馆舍,漫山遍野;亭台楼阁,迂回曲折,长廊连绵,中间需要停宿;削平山岭,建筑房屋,亭台极高,视不见地,青龙驾车,东房行进,聚集美玉,装饰房间……上林苑中不仅天然植被丰富,初修时群臣还从远方各献名果异树2000余种。从这可以看出上林苑可谓亭台满山,花木峥嵘,宫殿成群,雕梁画栋,蔚为壮观。
《羽猎赋》载:“武帝广开上林,东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滨渭而东。周袤数百里。”这里是依据周边宫观的位置为上林苑划的界限,而且范围的界定比《上林赋》中的表述更明晰。究其原因主要是:司马相如与汉武帝虽是同代人,但比武帝年长23岁,在武帝执政中期(公元前118年)就已谢世;他写《上林赋》时,上林苑正处在扩展时期,因此依据水系界定自有道理。而扬雄处于西汉晚期,他的《羽猎赋》比《上林赋》要晚大约100年,而且是在随从汉成帝游猎上林苑、身临其境的情况下写成的,这时上林苑规模早已定型,因而赋中所划界限便更为具体。如此巨大的皇家园林,在建设之初就受到了常侍郎东方朔“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的谏阻。历经昭、宣二帝之后,到元帝时,因朝廷不堪重负而裁撤了管理上林苑的官员,同时把宜春苑所占的池、田发还给了贫民使用。成帝时,又将“三垂”(东、南、西三边)的苑地划给了平民。西汉末,王莽于地皇元年(公元20年)拆毁了上林苑中的十余处宫馆,取其材瓦,营造了九处宗庙;接踵而来的又是王莽政权与赤眉义军争夺都城的战火,使上林苑遭受了毁灭性的劫难。《西都赋》讲到:“徒观迹于旧墟,闻之乎故老”,说明东汉初期班固在写《西都赋》时,上林苑已是一片废墟了。上林苑自秦至西汉,在中国历史上大约存在了240多年。
综上所述,上林苑的规模,以现在的区域度量,应是地跨蓝田、长安、户县、周至、兴平五个县(市)和西安、咸阳的两个市区。东起蓝田焦岱镇,西到周至东南19公里的五柞宫遗址,甚至在周至今青化一带发现额顶石匾上镌刻着“清华苑”城门楼,据说这是上林苑的西门,建有观赏白鹿的白鹿观和养鹿坊,直线长约120公里;南起五柞宫,北到兴平境内的黄山宫,直线长约25公里;总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减去40平方公里的汉长安城面积之后,上林苑的实际面积约为2460平方公里。这样宏大的规模,是中国历代王朝的皇家园林无法逾越的。
在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上林苑中矗立着与周至关系最密切的是长杨宫遗址了。长杨宫,故址在今陕西省周至县东南。《三辅黄图?秦宫》:“长杨宫在今盩厔县东南三十里,本秦旧宫,至汉修饰之以备行幸。宫中有垂杨数亩,因为宫名;门曰射熊馆。秦汉游猎之所。”故址曾因山清水秀、村社辏集、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而享誉关中甲。汉代的上林苑是个皇家休闲园林,栽植大量观赏植物;而司马光描述的“独乐园”,则是个草药园。秦汉时期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植物专类栽培形式,“长杨宫”、“竹宫”、“棠梨宫”、“葡萄宫”以及“青梧观”、“细柳观”、“花木观”和“蕙草殿”等,都是明确地以较大规模分别采用了垂柳、竹子、梨、葡萄等观赏植物为造景材料,以专类植物群落种植方式布置。现在北司竹村周围尚有竹林宫、竹林寺等遗迹。当时不少花圃、宫苑还直接以花木的名字来命名,如药圃收集了大量的芍药,名之曰“芍药园”;不仅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而且湖中盛栽荷花,盛夏红裳翠盖,景色迷人。西周时矢侯封地终南被封为矢国。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于终南初次置县,称为宜寿县。后曾历置终南郡、周南郡、恒州等,仅置县历史就长达700余年。终南古镇人文底韵深厚,早在秦汉时期就被视为风水宝地。秦昭王时被封为上林苑。其时,苑内百亩翠竹枝繁云天,百亩垂杨婀娜多姿,称曰长杨宫。《水经注卷十九?渭水三》载:“东有漏水,出南山赤谷。东北流径长杨宫东,宫有长杨树,因以为名,漏水又北历苇圃西,亦谓之仙泽。又北径望仙宫。又东北,耿谷水注之,水发南山耿谷,北流与柳泉合。东北径五柞宫西。长杨、五柞二宫,相去八里,并以树名宫,亦犹陶氏以五柳立称。故张晏曰:宫有五柞树。在盩厔县西。其水北径仙泽东,又北径望仙宫东,又北与赤水会,又北径思乡城东,又北注渭水。渭水又东合甘水,水出南山甘谷,北径秦文王萯阳宫西,又北径五柞宫东,又北径甘亭西。涝水北注甘水而乱流入于渭。即上林故地也。”《东方朔传》称:武帝建元中微行,北至池阳,西至黄山,南猎长杨,东游宜春,夜漏十刻乃出,与侍中、常侍武骑、待诏及陇西、北地良家子能骑射者,期诸殿下,故有期门之号。且明入山下,驰射鹿豕狐兔,手格熊罴。上大欢乐之。上乃使大中大夫虞邱寿王与待诏能用算者,举籍;阿城以南,盩厔以东,宜春以西,提封顷亩及其贾直,属之南山以为上林苑。东方朔谏,秦起阿房而天下乱,因陈泰阶六符之事。上乃拜大中大夫、给事中,赐黄金百斤。卒起上林苑。故相如请为天子游猎之赋,称乌有先生、亡是公而奏《上林》也。”这些说明了长杨宫的方位、用途及规模。经几番调查,秦汉时期长杨宫遗址,在今周至县终南镇东南约5华里的竹园头村西50米,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遗存建筑台基高约3米,文化堆积层厚0.5~1.5米。村南原有高达3米多的大型夯土台基,10年前被毁铲平,在此采集有秦汉云纹瓦当,标志方位的白虎、朱雀、玄武瓦当。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长杨宫遗址一直是竹园头村生产队取土的土场,遗址惜被夷为平地。1982年3月,周至县文化馆马伯乐同志曾对长杨宫遗址做了初步调查,在竹园头村为周至县文管所征集到一批秦汉砖瓦。近年,笔者又有幸见到从长杨宫遗址中发现的汉代砖瓦精品。而今这里出土有五角形水道,空心砖以及有十多种有文字和图案的瓦当等文物。故认为是昔日长杨宫建筑残迹。今择其要者,予以介绍:(1)白虎纹瓦当,面径19.5厘米,当心有园乳钉,虎的形态随瓦形作圆形布局,虎头高仰,张口吐舌,身躯细长,身上斑纹简洁,姿态矫健。(2)朱雀作鸵鸟形,该瓦当三分之一残缺,直径19厘米,朱雀引颈回首,口啣丹珠,尾部羽毛十分简洁生动。朱雀纹瓦当,朱雀张口啣丹,前方有一盘曲似蛇的纹饰,直径14.2厘米。朱雀姿态优美。(3)玄武纹瓦当:有两种版别。第一种,玄武纹为俯视构图,龟咬住蛇的颈部,蛇身曲体盘绕在龟背间。该瓦为浅灰色陶质,直径18.5厘米。龟背甲纹与蛇身鳞甲纹简洁大方,与一般卧龟形玄武纹迥异。其二为玄武云纹瓦当,灰陶质,直径16厘米。双线十字将瓦当面分为四区,三个区内饰羊角形云纹,一区为龟咬蛇腰组成的玄武纹。俯视构图。(4)夔龙纹空心砖,残长49.5厘米,宽38厘米,厚15.5逗呀之。夔龙身呈横“S”形,双线阴刻,刀法犀利娴熟,线条遒劲有力,明快流畅。此砖与1975年在咸阳窑店秦遗址发现的龙纹空心砖,以及1988年在乾县秦甘泉宫遗址发现的龙纹空心砖造型纹样、刻制手法相同。这些文物的出土,足以证明了长杨宫格次之高,气势之雄伟,堪与皇宫媲美。长杨、五柞宫名亦见于出土文物,如《小校经阁金文》卷十一就收录三件长杨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也收藏一件五柞宫鼎盖,汉长杨宫出土之画像砖《白虎图》,如此图所拓周至汉长杨宫遗址所出之画砖《白虎图》,阳刻线描虚虚实实,舒展开张;虎之造型朴实可爱,拙中见巧,以其能于似与不似中见出作者绘画之功力者,当知此物为汉代作品。然而由于年代久远,行政区划的变迁,其遗址之所在,多有歧异之说,现加以考辨。
秦长杨、五柞是秦汉时期有名的两座离宫,地处渭河之南上林苑中,每见于文献记载。秦汉皇帝游猎南山,都要驻蹿在这些宫殿里,《汉书》武帝纪、宣帝纪、元帝纪、成帝纪以及司马相如传、东方朔传、杨雄伟、张汤传等,大量记载着西汉武帝、元帝、成帝经常在上林苑行猎,来往于长杨、五柞宫之间,特别是汉武帝,每到冬季都要到长杨宫狩猎,当时狩猎宏大的场面在《上林赋》中描写的淋漓尽致:“于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猎。乘镂象,六玉虬,拖蜺旌,靡云旗,前皮轩,后道游。孙叔奉辔,卫公参乘,扈从横行,出乎四校之中。鼓严簿,纵猎者,河江为阹,泰山为橹,车骑雷起,殷天动地,先后陆离,离散别追。淫淫裔裔,缘陵流泽,云布雨施。生貔豹,搏豺狼,手熊罴,足壄羊,蒙鹖苏,绔白虎,被班文,跨壄马,凌三嵕之危,下碛历之坻。径峻赴险,越壑厉水。椎蜚廉,弄獬豸,格虾蛤,鋋猛氏,羂騕褭,射封豕。箭不苟害,解脰陷脑,弓不虚发,应声而倒。于是乘舆弭节徘徊,翱翔往来,睨部曲之进退,览将帅之变态。然后侵淫促节,儵夐远去,流离轻禽,蹴履狡兽。轊白鹿,捷狡兔,轶赤电,遗光耀。追怪物,出宇宙,弯蕃弱,满白羽,射游枭,栎蜚遽。”王龙标在《青楼曲》也曾写道:“白马金鞍随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楼头少妇呜筝坐,遥只飞尘入建章。”描写的就是汉武帝射猎的宏大场面。狩猎之后,则将猎物送到了射熊馆。《汉书?元帝纪》记:永光五年,上幸长杨射熊馆,大事骑猎。《雍胜略》载:长杨宫在周至县东南三十二里。“宫门建有高台射熊馆(亦作观)”,供皇帝观看校猎。射熊馆是长杨宫管辖下的一个别馆,汉武帝好自击熊。曾在此一日击熊二十四只,故名曰“射熊馆”。遗址在今尚村镇北临川寺村,明崇祯年间,该村修建的城门楼的石匾上镌刻着“射熊堡”三个大字。清乾隆年间周至知县邹儒有《射熊馆》诗写道:“曾闻高馆势凌空,武帝登临亲击熊,我欲停车问故迹,满郊禾黍动西风”。汉武帝曾多次在此狩猎,而且喜好亲自与兽搏斗,《上林赋》中描写的更细腻:“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然后扬节而上浮,凌惊风,历骇猋,乘虚无,与神俱。躏玄鹤,乱昆鸡,遒孔鸾,促鵔鸃,拂翳鸟,捎凤凰,捷鹓鶵,揜焦明。道尽途殚,回车而还。消遥乎襄羊,降集乎北纮,率乎直指,晻乎反乡。蹷石阙,历封峦,过鳷鹊,望露寒,下棠梨,息宜春,西驰宣曲,濯鹢牛首,登龙台,掩细柳。观士大夫之勤略,均猎者之所得获,徒车之所轥轹,步骑之所蹂若,人臣之所蹈籍,与其穷极倦谻,惊惮詟伏,不被创刃而死者,他他籍籍,填坑满谷,掩平弥泽。”司马相如见武帝以万乘之尊亲履险境,不以为然,乃作《上书谏猎》以劝谏。汉成帝元延二年(前11),下令扶风郡调集民众,西自褒斜谷,东达弘农郡,南到汉中的秦岭中,张设捕兽网点。捕到熊罴、豪猪、虎、豹、长尾猴、金丝猴、狐、兔、麋鹿等,运到射熊馆,建围栏圈住,令少数民族使者入栏与野兽搏斗,谁捉到什么野兽,就赏给谁,汉成帝以观赏为乐。关中因这次民众捕兽,致使秋收无法进行。杨雄还作过《长杨赋》以“振师五柞,习马长杨,简力狡兽,校武票禽”之句讽劝。
五柞宫则为上林苑中的一个离宫,属长杨宫管制,秦时修建,汉武帝进行扩建,因宫周围五柞树覆盖(古代以树木作为宫阙的边界),故得宫名,从集贤的历史以及文献史料可推测五柞宫主要功能是皇上休息和娱乐的场所。集贤古乐可上溯秦汉,在春秋战国时期,舞蹈成为了宫廷的乐舞。秦朝统一,汉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大量的舞女和宫廷乐队出现在皇宫里,成为皇族彰显身份的标志,在西汉时期,舞女成为女子谋取身份的第一条出路,只要美丽,就能成为宫廷舞女,而且宫廷舞女是一个俸禄200石的不错工作,大量的宫廷乐队都是普通平民经过努力奋斗到统治阶级里,在统治阶级里,舞女和乐工成为皇室和诸侯王王室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大多数的舞女里,有些嫁给了皇室,成为了皇后,但是这些乐工都是皇帝和诸侯王的附属。汉代的五柞宫和甘泉宫一样,建筑非常奢华,而汉武帝又在甘泉苑增修很多宫殿。于是,甘泉宫的崇殿华阙,成为穷奢极侈的代表。扬雄欲有所进谏,甘泉宫却又不是成帝所筑;欲缄口不言,却又不能已,遂在《甘泉赋》中夸张铺饰,极力描绘,盛赞它"似紫宫之峥嵘",将此宫殿与传说中上帝的宫殿相比拟,以期对统治者有所警诫。同时,作品还提出"屏玉女而却虙妃","屏玉女而却虙妃。玉女无所眺其清卢兮,虙妃曾不得施其峨眉。方擥道德之精刚兮,侔神明与之为资。宫廷的乐舞盛于唐、宋。又吸收元、明、清代姊妹艺术和民间音乐精华。演奏风姿瑰丽,韵律古朴天成,气质典雅庄严,程式结构严谨而富有变化,得到中外音乐家的高度评价。2011年4月中旬,考古人员在周至县集贤镇集贤东村发现了一处秦汉遗址,专家研究了夯土、陶下水管、云纹瓦,确认此处为秦汉遗址。周至县原人大常委会主任、作家、周至地方文化学者张长怀推断,五柞宫遗址应该就在集贤东村,这是依据清乾隆年间、民国时期的周至县志,以及唐朝的《周至六朝石墨录》,明朝的《广两曲至》等史料推断的。这有可能是汉武帝五柞宫遗址。北距长杨宫五公里。《周至县志》及其它史料上面都记载了五柞宫的方位,以及相对距离。“五柞宫在周至南三十八里”,“长杨五柞二宫相去八十里中有清梧观,五柞宫西有清梧观,观前有三梧桐树”。据《西京杂记》卷第三《五柞树与石麒麟》记载:“五柞宫有五柞树,皆连三抱,上枝阴覆数十亩。其宫西有青梧观,观前有三梧桐树。树下有石麒麟二枚,刊其肋为文字,是秦始皇骊山墓上物也。头高一丈三尺,东边者左脚折,折处有赤如血。”究其命名,据有关资料推测:《诗经》有云:“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駾矣,维其喙矣。”表现了日益强大的周族对昆夷的蔑视和胜利后的自豪感,歌颂周文王的武功文略。皇上乃九五之尊,京城皇宫多用“九”,离宫用“五”则显尊贵。联系起来,“五柞”作宫名,便有做像周文王那样具有武功文略的清明之君的意思。五柞宫的位置其中一个重要的参照物——长杨宫,其遗址20多年前已经找到,即周至终南镇竹园头村。因此,根据方位推测,五柞宫应该在集贤镇。《上林赋》中描写其周围的环境:“崇山矗矗,巃嵷崔巍,深林巨木,崭岩参嵳,九嵕嶻嶭。南山峨峨,岩陁甗崎,摧崣崛崎。振溪通谷,蹇产沟渎,谽呀豁閕。阜陵别岛,崴磈葨廆,丘虚堀礨,隐辚郁垒,登降施靡,陂池貏豸,沇溶淫鬻,散涣夷陆,亭皋千里,靡不被筑。”这里碧水环流,青山相依,林木青翠,鲜花不断,亭台楼阁,掩映其中。在这人间仙境,汉武帝晚年怀疑左右人用“巫蛊”来咒他,因而制造“制巫蛊狱”事件,死人数万,太子刘据也为此而被杀。随后查明“巫蛊”是一桩冤案,致使武帝十分伤痛,晚年因此病居于长杨宫和五柞宫。《汉书?宣帝纪》载:“二月,行幸盩厔五柞宫。(师古注曰:“长杨、五柞二宫并在盩厔,皆以树名之。帝往来二宫之间也。柞字或作莋,其音同。)乙丑,立皇子弗陵为皇太子。丁卯,帝崩于五柞宫,入殡于未央宫前殿。”这里讲的是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武帝居五柞宫病笃,立弗陵为皇太子,以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上官青为左将军,封桑弘羊为御史。以上名臣拜卧内床下,受武帝遗昭,共辅幼主。次日,汉武帝刘彻驾崩于五柞宫。太子刘弗陵继位为汉昭帝。
总之,秦汉以后,宫殿建筑始终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上林苑”与“长杨宫”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最为精美的宫殿群建筑艺术的典范之作。这是古代建筑匠师们智慧的结晶和创造。可惜许多宫殿建筑都已在长期的战争硝烟里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而成为历史的遗迹。整个建筑依山傍水,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奇石池沼的完美布局,与自然美景相得益彰,使园林景色更为生动、灵巧,增添了无穷的情趣。则更是以其丰富多姿的独特设计,在世界建筑艺术上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