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伟的头像

徐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2/20
分享

何处是心安

昔庄子日:超然世外,欲乘物以游心,逍遥驰骋必先了悟宇宙之真谛,才能至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下百川因容而深邃之境界。

古之先贤对于宇宙万物至理的探究,可谓是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伏羲仰观日月星辰之变化,俯察山川风物的法则,了悟阴阳,画出八卦,用以演示宇宙万物之间的运行规律。

诸子百家,各著其说,争鸣于天下。孔丘周游于列国,欲复周礼,推行仁政。老子骑青牛出函关,留下道德五千言。白马驮经来洛阳。自此奠定了华夏儒、道、佛三家鼎力之局面,后世诸多学派、思想大多无外乎此三家。

儒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礼记.大学》上说:“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里的“知”即是了悟宇宙真谛,自然规律之意。那么,知从何来?朱圣人认为格物方能致知。诓得阳明先生和他的小伙伴对着院中的竹子傻站了七天,除了头昏眼花干瞪眼,也未格出个所以然。

直至到了贵州龙场驿,他才恍然大悟:“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心外无理,心即理。”他以花来印证:未看花时,花与人同归于寂。来看花时,则此花印于心底,可见花不在心外。

人常说,境由心生,物随心转。心居于中虚,以治五官,心为五官之统帅。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一个人贪不贪,在于其内心的修养,并不囿于外在的条件。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种种烦恼、贪欲皆由心起,佛家说:万法唯心造,诸相由心生。

不是幡动,也非风动,而是心动;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个水,心念一起,则屏障随生。可见,若想无烦恼,除非心能安。何处能安心?唯有修心,时时心斋。如何修心?老子说清静无为、清心寡欲、心无杂念。形如槁木,心如死灰。阳明先生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儒家教人恪守中庸,凡事中规中矩不出格。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明白了自然造化之功,知晓了四时变化之理,便不会伤春悲秋。乃知寒来暑往、枯荣萧瑟、干旱内涝、风花雪月皆自然现象。乃知生死有命、生老病死皆人之常情,非人力所能左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客观规律,终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