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许晓瑞的头像

许晓瑞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0/23
分享

去西藏,晒太阳

几年前,曾对自己说过,三十岁之前,一定要坐着火车去一趟西藏,去看看那座离天最近的城,去晒晒日光城的太阳,去看看那些信仰坚定的人们。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空旷而寂静的远方,讲述着一个民族千年的梦想。这是一片可爱的土地,在香甜而令人回味的酥油里,孕育着信仰坚定的人们……无意间翻看日历,原来,距离我的三十岁,已经没几年了。那,就出发吧,去西藏,去圆梦,去寻一丝寄托,去坐在充耳都是六字真言诵经声的广场,静待日光升起落下,去看无数鸟儿一起在宗角禄康的湖面飞过,看湖面映出的布达拉宫的倒影……

于是,我一个人的冬游西藏,开始了。

乘坐火车,越过天路

2019年2月12日晚,成都火车站候车厅大屏幕上显示,成都到西宁的k1058次列车正在检票。为啥到西宁呢?因为没有买着直达拉萨的车票,只好到西宁去换乘。2月13日中午,列车进站,换乘了z21次由西宁开往拉萨的列车。随着列车缓缓开动,我站在过道边斜倚着车窗,看着“西宁站”的标志渐行渐远,心中默念:终于踏上天路!这列车的卧铺和一般列车无二,只是多了藏式纹样的布置,床头多了一个供氧口装置。德令哈站,停了两分钟,对,就是海子诗歌里的那个“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的德令哈。晚上7点过到了格尔木,由于一路西行,那时候天还没黑,站台牌子上清楚地写着“海拔2829米”,海拔越来越高,距离西藏越来越近。停了25分钟,列车又不知疲倦地行驶起来。看会书,带着无限憧憬睡去,可这却是让人辗转反侧的一夜。车厢里又闷又干,心里莫名的烦躁起来,夜里醒来两三次,不得不把床头的供氧口打开。大约凌晨四五点,火车开始翻越唐古拉山脉,身体的不适开始加剧,不仅喘不上气,头也疼的厉害。喝两杯红景天水也不起多大作用,于是爬起来坐在窗边,将鼻孔和嘴巴奋力的往供氧口凑,大口大口地吸着氧气。还好,越过了唐古拉山脉,火车开始走下坡,海拔降低,缺氧头疼的症状逐渐消失。

身体感觉好些后,我轻轻拉开窗帘,扒着窗户看外面。天,依旧漆黑,只能见到山那若隐若现的轮廓,山的前面应该是冰雪,山的头顶是星子,几颗硕大的星在北方照着我们的列车前行。看着看着星星,天却慢慢亮了起来。到那曲了。只见窗上结着厚厚的水汽,去列车接头处随便洗漱了一下,用纸把窗擦得很干净,站在吸烟处看外面的景色。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番景色啊?看上去不远的山头白茫茫的,山的脚下,延绵的是黄的绿的草,草尖上结着厚厚的霜,似乎给草色加了一片朦胧感。大自然,一定是最棒的配色师,画面真是毫无违和感。温柔,这个词,跃然脑海。去餐厅吃完早餐,又急匆匆回到座位,欣赏起这美的不可方物的景致,甚至眼睛都不愿意眨,拍啊拍。更近了,天空更明朗了。蓝的天空,映着白的云,天色蒙蒙时看不清楚的景致,完整的呈现在了眼前。河流完全是冻住的状态,天空显得很低,云显得很白,心情很是激动。

列车啊,你慢些,再慢一些,多点时间让我留在这天路,和这一路的雪山,草原,河流,星星,稀薄的空气……一一告别。

太阳暖和,照耀拉萨城

“拉萨站欢迎你”,2月14日,我终于到了心心念念的拉萨。太阳挂在蓝得让人心醉的天上,像个老朋友在等着我。我的心跳得很快,想跳一跳,但是晓得这个地方“忌亢奋”,所以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悄悄在心里对自己说“西藏,我来了,我终于来了!”站前广场上稀稀拉拉的停着公交车,上车后,第一眼看见的藏族男子,身穿藏袍,手持佛珠,口中念念有词。车里静静地,公交车慢悠悠的开着,路上没多少人,到站了,象征性地停顿一下,没人上下便继续开走。车开过一座桥,桥下有水,我激动地自言自语:是拉萨河吧!赶紧打开手机地图查证。又过了一会儿,我一声惊叹,矮矮的山上,一座白墙和红墙筑起的宫殿,被蓝色的天空衬得越发显眼。这不是布达拉宫还是哪儿!车子在这一刻开得很快吧,隔着车窗,隔着马路,隔着空气,隔得那么远,我还是鼻子酸了,不知为何。

住的地方叫“西措”,就在布达拉宫旁边几百米。是一家很有趣的青旅,在这里认识了一大群有趣的天南海北的小伙伴。休整片刻后,在房间里实在待不住,于是慢悠悠的走到药王山观景台,迈台阶的时候,我惊异于我的心跳之快,自己测了测,每分钟120次,我不禁为了第二天登布达拉宫而感到担心。药王山观景台是五十元人民币的拍摄点,也是很多人到拉萨的打卡地。有拍写真的情侣,有转塔的藏民,有架着摄像机的摄影爱好者,也有络绎不绝的游客。下了药王山观景台,我溜达到了宗角禄康——布达拉宫背后的一个公园,公园里有湖,阳光洒在湖面上,湖面上有数不清的不知名的鸟儿,这鸟儿,让我想起了家乡冬天的红嘴鸥。这些鸟儿给冷清的冬季,增添了一丝热闹。在湖边坐了很久,晒太阳,看鸟儿,某个瞬间,有这样的一个念头闪过:如果有来生,我想做一只宗角禄康公园湖上的鸟儿,天天盘旋在布达拉宫的上空,晒着太阳,多妙啊!

暖和的太阳,照着拉萨城,照着布达拉宫,也照着我,真暖啊!

布达拉宫,一生执念

早上八点,我觉得自己起得挺早。可是来到布达拉宫广场前,却看到了络绎不绝的人群,都朝着布达拉宫的方向行进。导游要求我们在布宫东门外集合,从正门沿路排队,拐个弯一直排到了东门,几百米,人挤人,因为九点才开门,所以队伍一动不动。春节的正月间,是冬游西藏的旺季,加上免门票,不用预约,所以就排了长队。终于熬到了九点,队伍开始缓缓挪动,我们加入了巨长无比的回形阵中。听导游讲,布达拉宫所在的山叫做“马布日山”,因为土色微微泛红,又被称为“红山”。公元631年,松赞干布开始兴建,所以,布达拉宫距今已经1300年。松赞干布修建的是红宫部分,包含999座宫殿和一座修行室,不过许多宫殿随着吐蕃王朝灭亡而在战火中毁灭。真正保存到现在的只有法王洞和帕巴拉康,也就是观音圣殿。至于我们现在看到的白色部分,是1645年由五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在布宫遗址上修建。1682年,五世喇嘛圆寂,弟司桑杰嘉措为其修建灵塔,并扩建红宫,此后,历任喇嘛又扩建冬日光殿等建筑。直至1933年,喇嘛圆寂,其灵塔被建在了红宫的西侧,至此,布宫完成了所有的重建扩建工程,模样也保留到现在。

红宫是举行佛教活动的场所和灵塔祭祀宫殿。白宫是喇嘛的冬宫,也就是居住和行政办公的场所。最下面的一圈,是雪城,占地五万平方。走进大门,那扇厚厚的旧旧的木门,仿佛打开了一个神秘的藏王朝,又似抹开了一段尘封已久的故事封面上厚厚的灰,所有的情节扑面而来。沿着雪城的路缓慢前进,一边走,一边听导游讲“雪城”的故事。进入布达拉宫的第二道门,有座高耸的“无字碑”,此碑又叫功德碑,是为纪念五世喇嘛的,他是公认的最伟大的喇嘛。告别无字碑,我们沿着阶梯往上爬,阶梯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的给朝拜的藏民,右边的给游客。一路走,一路都是雪白的墙,导游说,这白墙叫做牛奶墙,是牛奶、酥油加蜂蜜混合抹成。啧啧啧!真想去摸一摸,闻一闻。每年的11月,都会重新抹一次。爬一个多小时,一直与缺氧、头疼、心慌抗争,终于到达德央夏广场。这是布达拉宫最后一个可以拍照的地方,许多人都聚集在这里休息、拍照。我也留下了在布达拉宫最高处的最后一张照片。

进白宫的台阶有左中右三个,其中,中间的台阶专门供喇嘛行走,两边是供三品以上的官员出入,左进右出。新中国成立后,中间的台阶再也没有人走过。前来参观的游客,只能往左边进入。台阶很窄而且很陡,参观的人只能一个一个排队向上爬。由于人很多,大家的距离非常近,几乎是被人流推着向上。走到白宫顶层,向着冬日光殿前进,参观了喇嘛的法台宝座,后面供奉的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像。宝座左面悬挂的是喇嘛的画像。无论你从什么方向看,喇嘛的眼睛都注视着你。画像两边是喇嘛的书房和更衣室。朝拜厅的东南角,是喇嘛的会客厅。藏语为“达丹白孜”。其中一间,陈毅元帅曾经来过,在会客厅外,还挂着他们的合照。慢慢朝前走去,目光却停留在在红色墙上映出的无数细碎光斑上,觉着煞是好看。若没有如织的游人,静静坐在此处看看书,想必也是极好。

告别了白宫,我们进入红宫参观。红宫著名的殿堂有主体坛城殿、殊胜三界殿。坛城的梵文叫做曼荼罗。是佛修行的道场,但却不是真实存在,而是根据幻想而打造出来。殊胜三界殿是红宫最高的建筑,也是最为重要的建筑。如大家所熟知的“金瓶掣签”就是在此举行。从五世喇嘛开始,历代喇嘛的灵塔都安放在布达拉宫内,唯有仓央嘉措除外。不过,布宫里还是有一座他的宫殿——长寿乐极殿。我想,所有来布达拉宫参观的人,都不会错过喇嘛的灵塔吧!最小的(九世喇嘛)、最精美的(八世喇嘛)、最大的(五世喇嘛)灵塔。在藏民们心中,五世喇嘛的功绩最大,所以他的灵塔理应最大。五世喇嘛的灵塔,高12.6米,由3721公斤黄金打造而成。除了黄金,这座灵塔中还藏有一个绝世珍宝——塔前明珠。导游告诉我们,这明珠是大象脑子里天然生成的,珍贵无比。

大名鼎鼎的法王洞,也是此次参观的重点之处。法王洞是除了帕巴拉康外,唯一保留至今有着1300年历史的建筑。这是一座岩洞式的佛堂建筑,现在洞里供奉着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等的塑像。我被拥挤的人流带进了洞内,不足三秒,还没看清松赞干布身边的两位公主长啥样,就又被人流带出来了。

出了红宫,刚刚眼前看到的一切,不真实的像是另一个世界的幻像,让人没缓过神来,在脑中久久盘桓着……白玛草墙,在高原日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干净、漂亮,更是纯粹圣洁。我坐在宫门外,寻了个能晒到太阳的地方,眺望整个拉萨城。有人说,布达拉宫是藏民们心中的圣地,一生追随,一生朝拜。于我,布达拉宫,是心中的执念,见了,还会想再见!

大昭寺前,生日快乐

2月16日,是我的生日。睡到十点多,醒来后,对自己说了声“生日快乐”。今日计划,是在大昭寺过一个有仪式感的生日。呵呵,所谓的仪式感,便是买一块蛋糕,插上蜡烛,在大昭寺许下愿望。

走过八廓街,来到大昭寺门前广场。今年的正月恰逢藏历新年,朝圣藏民络绎不绝,寺前香火鼎盛,佛殿门口都是日夜磕长头的人。光滑的青石板,白的、黄的、红的墙,与高原空旷辽远的蓝天,洁白的云朵组成了一幅让人心旌荡漾的画面。在拉萨的街头,除了虔诚朝拜的人,你还能见到多数人都手持一个保温壶,里面装着家里制作的上好酥油,每尊佛像前,藏民都会恭敬地将酥油举过头顶,请求僧人帮忙添酥油。酥油是从牛奶、羊奶里提炼出来的,提炼时,要经过1000多下的敲打,使得奶乳分离,分离出来浮在上层最好的便是酥油,下层的则是油渣。藏民们将自己家中最好的东西带到寺中,毕恭毕敬地奉给自己心中的神灵。

进入大昭寺的门,是座小院,院内的大木桶便是用来熬酥油茶的。如此大的规模,可见大昭寺香火之鼎盛。“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的俗语广为流传。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修建了大昭寺,最初寺名为“萨惹”,后来演变为拉萨,也就成了这座城市的名称,而大昭寺则成了这座城的中心。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为巩固实权,与盛行佛教的尼泊尔和唐朝联姻,先后迎娶了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赤尊公主。赤尊公主进藏时带了释迦牟尼8岁时的等身像,供奉于大昭寺,文成公主进藏则带来了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像,供奉在小昭寺。到了武则天时期,武皇帝想要请回文成公主带来的这尊佛像,可是西藏百姓不愿意了。为防止佛像被带走,他们将佛像请到了大昭寺,并藏在了一个山洞里,并在山洞口挂上了一幅文殊菩萨的像。武则天一直将自己比作文殊菩萨,所以军队不敢进入,佛像也因此没被搜出。自此,该佛像就一直被供奉在大昭寺殿内。

大昭寺的左侧通道,清一色的藏民虔诚有序地排队朝拜,就是为了瞻仰释迦牟尼12岁的等身像!在信仰坚定的西藏人心中,佛祖亲自为这尊等身像开了光,见此佛像,如同见到了2500年前的佛祖本人。他们相信,见一眼这尊佛像,便能除去人生三毒。与信徒们一样,我沿着顺时针方向参观了大昭寺各处佛殿。最后,走到佛祖12岁等身像面前,这也许是世界上离佛祖最近的地方。每个人都在这里许下心愿,面对至尊的佛祖,大概虔诚的灵魂许下的愿望都会得到祝福。我相信,我许下的生日愿望也一样。停留不过三五秒,又被拥挤的人流带到了殿外。所以,磕长头的藏民们,日夜兼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就为了这短暂的一刻吗?我想,这一路的艰辛与亲眼见到佛祖等身像的那一刻,直到将额头贴在佛像前的玻璃上,心,此刻趋于安宁。到大昭寺朝圣,是信徒们一生的梦想,能亲眼见佛祖的人,都是幸运的。还有很多人,磕了一路的头,等待了一生,最后也没能来到这里。大昭寺里有一根用布包裹的神秘柱子,布的下面全是没能来到大昭寺的藏民的牙齿。山高路远的朝圣路,充满了艰辛和说不清的意外,有人往往在途中就去世。这些人临终前,就会敲下自己的牙齿,托同伴带到这里嵌入柱子,就当他们也朝见了佛祖。

通过窄窄的楼梯爬上二楼,视线豁然开朗起来。熠熠生辉的金顶,在鳞次栉比的瓦檐和白色经幡的衬托下更显庄重威仪,让人感觉离天更近了一些。蓝天白云下,白色的经幡在风中上下翻飞,法轮一转,诵经声起,不知道又解了多少苦,圆了多少众生的梦。拿出好不容易没被挤变形的蛋糕,插上蜡烛,坐在长椅上许愿,一只猫兴许是闻到了蛋糕的香味,跳上了椅子,和我坐在一起。身边的游客不多,几个喇嘛在旁边坐着晒太阳。这一刻,岁月和时间一同静止。身后的烦恼也暂时被忘却,我就只是我自己,微风吹动了大殿檐角挂的铃铛,风动诵经,偶有鸟雀啁啾几声便又飞走,画面显得格外宁静动人……

大昭寺门前洒满阳光,打上一壶甜茶,坐着聊聊过往。来大昭寺的人们,这家网红甜茶店,仿佛成了必打卡之地。甜茶店门口排起了长队,与不远处朝圣的队伍形成了鲜明对比。一队人在地上三步一跪拜,绕着大昭寺,不知行了多少路,走了多少个时辰,另一队人,则咬牙在瑟瑟寒风中排一个多小时的队;一边是为了修来世,一边是为今生,各自都有着不同的执着。也许,这就是信仰。

在西藏,有种信仰叫一生朝拜。西藏,让我信了人间有净土,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信仰。如若不是亲眼所见,你不会相信无论多晚、多黑、多冷,每个时段,拉萨城从来不缺朝圣者和磕长头的信众。哪怕是晚上十二点,凌晨三点,早上五点,伴随信仰而生的微弱灯火依然在他们的精神高地轮回繁衍,长燃不灭。

“少年琐碎零星步,曾到拉萨卖酒家。少年初来为伊人,可知后来有多少人来为此少年。”一路走,一路听故事,见不同的人,看不同的风景,我信,每一个尘埃落定,都是因缘和合。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距离初到西藏之日,已一年有余,对西藏的念想,却从未断过。我与西藏的缘分,绝不止于此。我知道我会再去,我只希望下一次能够早点到来。

你或者我,踏上这条路,就该用诚意去走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