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滚子
现在,一提到种地,人们想到的已经不再是老牛拉犁、人工点籽的画面,而是大型播种机纵横原野的震撼。机械化元素早已掌握现代农业话语权。
然而,在我的家乡——吉林省东南部,有些村庄还保留着以牛、马为动力的传统耕种方式。那些以留守老人为主的家庭,如果耕地面积小又地处山坡,根本无法开展机械化作业,只能依靠人和牛马。传统的耕作方式,表面看毫无技术含量,但是,其中有一项操作,不但看起来很有趣,还很有理——压滚子。
压滚子,农民兄弟祖祖辈辈传承积累总结出的生产经验。种子被种到土里以后,田垄就被翻起的松软泥土封了起来。经过滚子的碾压,田垄变得平整密实,短时间内保证了泥土湿度,也有效防止了种子被风化,温暖潮湿的环境使种子顺利发芽。相同厚度的泥土,使种子发芽和秧苗生长的更加同步,更方便日后的田间管理。
通常,滚子分为木制和铁制两种,比较常见的是木制滚子。选取一段一米半左右笔直的原木,削去表面不平整的地方,将表面打磨光滑后,把一根长绳两端分别固定在滚子的两头圆心处,这样,一个简易的滚子便做好了。最初滚子都是靠人来拉的,属于典型的体力活,因为新翻的垄沟底部是尖的,人走起路来,东扭一下西扭一下,常常把双脚磨出血泡。后来,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滚子开始由牛、马来拉,即便这样,人并没有完全解放,仍需要寸步不离地紧跟牲口在垄沟走。
压滚子算不上重活儿,完全可以交给孩子们干。两个孩子赶着马压滚子,觉得一直跟着马走实在太累,设想两人分别坐在地两头,只等马拉着滚子走到地头,把马头调转过去,让马拉着滚子自己去走,越想越得意。开始,马还真听话,规规矩矩地走,孩子玩得尽情,渐渐忘了还有工作在身。等到缓过神儿来,马早在十分钟前就该到了。想到大事不妙,急忙跑到地中间察看,哪还有马的影子,两小时就能压完滚子,害得大人用了半天时间去找马,两个孩子都没躲过一顿“笤帚炖肉”。
在粗放的农业耕作中,压滚子是难得一见的精雕细刻,它让我们看到,勤劳朴实的农民兄弟不但有拓荒的力气,更有绣花的精神。一片一片土地被压得平平整整,就像人就把头发梳理得油光顺滑,整个人都精神起来一样,整块田地都焕发着勃勃生机。
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很多原始的耕种细节完全融入机械化耕作的气势恢宏。压滚子总归要退出历史舞台的,但是,关于它的记忆可能会越来越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