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志俊的头像

徐志俊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11/08
分享

棍棒底下出孝子?

中国人有句古话——棍棒底下出孝子,追其溯源,恐怕就是出自韩非子的那句“孝子不出慈父之家”了。这句千古至言,不知成了多少严父厉母教子训女的座右铭。也不知有多少孩童是在棍棒底下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少年。

红楼梦三十三回时,宝玉被这戒条,活活挨了贾政几十大板,被打的皮开肉绽,差些昏厥,而政老爷回贾母的那句——“也是想贾家光宗耀祖”,不正是他想打出个孝子的佐证所在。

小时候的我也没能逃脱过这至尊名言的神威。妈妈没什么文化,老一辈流传下了的这句至言,自然就成了妈妈育儿的法宝。从棒槌到门栓到再后来的扁担,不知在我年少的屁屁上留下多少痕迹。从我“走为上”的逃跑,到妈妈“关门捉贼”的斗智斗勇,最终的我,还是屈服于妈妈的法宝之下。时至今日,每逢亲人聚会之时,还常笑谈于此。

棍棒底下真的能出孝子吗?如真如那样,人,岂不是兽性大于人性——只有驯服,才能善之。孩童时代有很多坏习惯,在不明事理之时,适当的体罚,虽显粗暴,但能立竿见影,使之往着好习惯的人生轨迹发展,但这终归是扬汤止沸。假遇青春,叛离期,只能事与愿违,更有甚者,悔恨终生——那些跳楼的新闻,似乎早已见怪不怪了。

古之二十四孝,无一例出于棍棒之下。究竟孝子是怎样练成的呢?。“母慈子孝”亦或“父子子孝”这两个词,让我似乎找到了点端倪。唯有父母以慈爱之心灌育出来的孩童才最具感恩之心,有感恩之心是孝道的前提。

孟郊的那首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报得三春晖。慈母的由心之作,虽只是件衣服但囊括了多少爱与不舍,怎能不让子女不以反哺之情回报呢?

倏然又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虽年少时与其父有隔阂,但就是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为其买橘子的背影,使其至死不忘,就是因为那几个橘子吗?很显然不是,是父亲对儿子的那份由心慈爱,深深的撼动了他。

言传身教,用慈爱之心营造一个孝的氛围,善对父母,身传子女,唯此才能让孝代代相承。棍棒底下只有逝去的亲情,何谈孝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