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小南门外,数里处,蜿蜒的丹金漕河之滨,有座形如拳头隆起的小山丘。她茂林修竹,郁郁苍苍。夕阳西下,山中百鸟齐鸣,四周波光潋滟。古人有诗曰:“青绫绕水色,翠羽叠山容”,她就是有着“乌龙叠翠”美誉的乌龙山(又名顾龙山)。
第一次去乌龙山,是一个山花烂漫的春夏之交,我应乌龙山景区一好友之邀,特去攀登。那天,天朗气清,雪白的云朵,悠闲的在空中飘舞着。仿佛妙曼的少女,挥舞着薄沙般的衣袂一般。经过飞檐翘角,白墙黛瓦的圆拱形山门,顿时被其间苍翠遒劲的老松与娓娓动听的鸟鸣声感染。仿佛自己突然从喧嚣的都市,穿越到了远离凡尘的桃源之境。
清风拂面,暗香浮动 ,有种久违的欢畅涌动着我的心。这种欢畅,就像小时候,父母不在家,偷偷和小伙伴们跑去野外放风筝,尽情蹦跑的那份感觉。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始建于元代的
龙山宝塔。远远看去,她形如春笋,瘦削挺拔,塔身色如乌铁,塔顶如翘起的华盖,塔刹如鎏金的宝瓶,金灿灿的,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好友说:“听当地老人说,龙山塔历经战乱,曾是破旧不堪的,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她进行了多次修缮。塔刹的这宝瓶,是后来修缮时才补上去的。原先的那只,在日本侵华战争时,给帝国主义掠夺走了。
在许多不知名花草的夹道迎接中。我俩,来到了这座巍峨建筑的底层。好友介绍到:此塔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共七层。高约四十米,呈八角型,自下而上呈锥形。隔一面有一圆形拱门,上下交错,外壁各层有四廊腰檐,塔内则呈正方形,从第五层正中的横梁之上,竖着一根十几米的塔心木,依靠第六层的楼梁和塔顶层架固定位置,突出塔顶,以承受整个塔刹。
我们俩自下而上,沿着狭窄,陡峭的木制楼梯,拾阶而上。待爬到第五层时,不觉额头已沁出微微的汗珠。耳畔不时传来塔角那清脆的铃铛声。
“终于到达第七层了……”好友长吁一口气说道。走出拱门,一缕清风顿时拂面而来,一丝凉爽顷刻从肌肤传递到了心头。凭栏远眺:绿色的田野、翱翔的飞鸟、绵延起伏的山丘、树叶般的渔舟……尽收眼底。这一切构成了一副美丽的山水画卷。而站在塔顶的我们,似乎也成了这唯美画卷里的寥寥数笔。看着远处鳞次栉比的房屋,还有那川流不息喧哗的街市。感觉那些离我是多么的遥远,我立刻有种释怀后的舒畅。我的心,也随着这清风一起飞扬起来,掠过田野,河流……融入到了这绚丽的春光之中。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雅士,被她的秀丽风光所折服,不惜笔墨,寄情于此。
南宋监察御史张岩游顾龙山时留有:“顾龙山色郁苍苍,此日登临忆上皇……”的优美诗句。明代诗人更有“一春今日好,与客泛新晴,野水绿于染,……谷鸟巧呼名,归线渔舟晚,吉扉敝月明。”的墨迹流传于后世。
遥想当年,那些文人雅士们,或淡出红尘,竹杖芒鞋游览于此;或是酒足饭饱,到此怡情小憩。不管他们持以何种心态而来,乌龙山都毫不吝啬的给予他们心灵上的慰藉。乌龙山,她没有华山的险峻,不如泰山的威名,更没有黄山的秀丽……。但她数百年来,却以自己独有的韵致,备受人们的青睐。
如果说文人墨客的墨迹,还不足以显示她的灵与名。那么“治隆唐宋”的朱元璋,在此留下的诗词与足迹,恐怕就更能彰显出她的魅力了。
好友领着我,沿着宝塔旁一条幽静的小路,往山的至高点走去。不时有蝴蝶,麻雀……等,这里的“小主人”从我们的头顶掠过,好似在欢迎着我们这不速之客。
快到山顶时,一座古老的建筑,便呈现在了我的眼前。门前那棵需几人合抱的银杏树,还有那被岁月磨洗的乌青铮亮的石龟,无不在向我们诉说着它的历史与沧桑。它就是始建于梁武帝时期的圆通寺。相传朱元璋带领义军东征攻集庆路时,在金坛地区同高五郎作战曾驻营于此,夜宿禅房,并即兴写下了:“望东南,隐隐神坛。独跨征车,信步登山。烟寺迂迂,云林郁郁,风竹珊珊。…………他日偷闻,花鸟娱情,山水相看”的诗词。明正德年间,敕石造亭置护,名曰:御碑亭。只可惜后来突遭雷击,所幸亭损碑存。看着那斑驳的石碑,发亮的石龟,还有那苍老而又茂密的银杏树。我仿佛看到了开创大明基业两百多年江山的明太祖,在禅房中,正和谋士们秉烛夜谈,部署作战计划,运筹帷幄的场景。又隐约看到他,在这郁郁葱葱的山林之中,娱情于花鸟,眷念于山水间的柔情。
倏然间我若有所悟,一种历史的厚重与苍凉,扑面而来,并立刻氤氲开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气场。挤压着我脆弱的心灵,转瞬间我心灵外面包裹着的那层:浮躁、贪婪……的外壳,被粉碎的无影无踪,我的心顿时澄明起来。
圆通寺的正前方,便是山内最大的寺庙——宝塔寺。宝塔寺初名“汉寿亭侯祠”,据当地老人说,刚开始这座寺庙是祭奠关羽的祠堂。历经沧桑,后又因战乱而焚毁。清康熙年间重修,坐西朝东,依山而筑,改名宝塔寺。看着寺庙内念念有词地敲着木鱼的小僧弥,和那香炉里袅袅不断的烟雾,还有纷至沓来,虔诚的善男信女。我不由的想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而后又跟随好友沿着曲径行走,游览了吕祖殿,季子殿…………等古迹。
下山时,天色已是黄昏,西天嫣红的夕阳,在西山上,久久不愿离去。一阵清爽的微风拂面而来,仿佛带走了一身的烦恼与疲惫,身体的每根神经都舒展开来了。逆光下的乌龙山,格外的静谧安详。倏然间,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苍髯老者正慈祥地对人们诉说着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