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留下了我儿时许多的回忆。最让我难忘的,莫过于过年时的“舞狮子”与“耍龙灯”了。
舞狮子,又称“狮子舞”“舞狮”。大多是在过年或喜庆时表演。舞狮子由舞狮者,穿上狮裤、狮鞋,装扮成狮子的模样。一人舞头,一人舞尾,模拟着狮子的动作,作出各种形态,以图喜庆。千百年来,舞狮一直被老百姓认为有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
故乡一带的舞狮活动,一般是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领狮者拿着一绣球,带着舞狮者,走村串户。每到一户人家,领狮者会说出一连串的好话。大都是恭喜发财,好运连连之类的吉祥语。
领狮者的话音刚落,舞狮者就披上他们的“狮头”“狮背”开始表演了。说到舞狮表演,很多人会想到,电影黄飞鸿“狮王争霸”里舞狮者表演腾翻、扑跌、登高、走梅花桩等高难度的动作场景。那种动作,乡村的舞狮者是很难做到的。
农村最常见的舞狮动作,就是跳八仙桌。所谓八仙桌就是指桌面四边长度相等的,桌面较宽的方桌,大方桌四边,每边可坐二人,四边围坐八人(犹如八仙),故中国民间雅称八仙桌。
舞狮时,主户人家会把堂屋内,除八仙桌以外的其它物件,收拾的干干净净。好为舞狮者腾出施展身手的空间。
两位舞狮者一会儿从八仙桌上面穿过,一会儿又从八仙桌角落处跃起,上下跳跃,甚是精彩。
屋外早已挤满了看热闹的村民,有的孩童看不到,索性骑在了大人的脖子上。叫好声、欢呼声不绝于耳。
由于舞狮在老百姓的眼里是辟邪之物。所以,家里有孩子的父母,会在这时,向领狮者讨要几根舞狮的鬃毛,别在自家孩子的胸前,以求平安。
舞狮结束后,主户人家会给领狮者,香烟和点心之类的东西,以表感谢。
与舞狮不同,耍龙灯是不可以在家户人家的堂屋里表演的。村上,一般都是在元宵节那天晚上才舞一次龙灯。由于耍龙灯时需要场地开阔,所以基本上都是在共场上举行。而舞龙的费用,都是村民们自发筹集的,有钱的多捐点,实在没钱的,就到共场上做做后勤。
龙是古老的图腾,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乡亲们对舞龙灯这个活动是相当敬重的。
听父亲说,舞龙的人,在舞龙前,必须进行祭拜仪式。不然轻则,摆不动龙尾;重则,喷火时,伤了自己。乡亲们更是沐浴更衣,怀着神圣的心情来瞻仰舞龙者的表演。
舞龙者身穿黄色对襟衣,灯笼裤,腰扎红色绸带,头裹黄布,高举舞龙杆,兴高采烈地舞动着。那龙头硕大而威严,龙须飘动,目光如炬,真有一种“神龙”的感觉。两条龙都有二十几米长。一会儿交错,一会儿翻腾,一会儿又喷火,看得我们眼花缭乱。
龙头摆动,锣鼓齐鸣。龙随鼓动,鼓助龙威。真可谓,龙头摆动地天摇,锣鼓喧天震九霄。
现在,故乡的春节,已很少看到“舞狮子”与“摆龙灯”的身影了。听父亲说,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舞狮子”与“耍龙灯”的后人们,早已不屑先人们,这走村串户的手艺。
儿时“舞狮子”与“耍龙灯”的记忆,只能到梦里去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