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志俊的头像

徐志俊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7/25
分享

亲近宣纸

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古法宣纸制作工艺的影像,以及表演者在那巨幅宣纸上,用身体为杆,以双脚为豪,绘出山峦交错,起伏连绵的水墨画的场景,让我不由得对宣纸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与敬仰感。

宣纸”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著名学者张彦远所著的《历代名画记》中。其《论画体工用榻写》一章中说:“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是最早记载宣纸的文章。并且描述了宣纸的功用,用于书画,用于摹写。

宣纸润墨性好,耐久耐老化,不易变色。具有韧而能润、薄如蝉翼、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并且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作画“墨分五色”。自古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

2006年5月20日,宣纸制作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岭村,隶属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境内群山环绕,山峦叠嶂,溪水潺流不息,有“九岭十三坑”之称,这里就是宣纸的发祥地。

在一个初春的清晨,在泾县好友的陪伴中,我踏上了拜谒小岭村,探究宣纸前世今生的旅程。好友的舅父在小岭村经营着一家祖传的宣纸作坊。去他那里,能够与宣纸来一次亲密的接触。

车在青山绿水间缓缓地移动着,仿佛动态水墨画卷中的一叶扁舟。

我被沿途的美景所感染,由此及彼,我又想起了,北京奥运会开头的那一幕。也许正是这青山绿水的灵气,才能孕育出宣纸这一传世瑰宝。

伴随着我的想象与感慨,车已驶入了小岭村境内。

小岭村做宣纸者大多为曹姓。宋绍定二年(1229),小岭曹氏始祖曹大三率族人由南陵绿岭虬川迁至小岭,以造纸业为生计,并逐步形成“宣纸世家”。

好友早已等候多时,在他的引领中,我们进入了他舅父的生产作坊。他舅父也姓曹,他们家做宣纸这一行,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他生的黑中带红,比较瘦弱,常年的劳作,使得他的腰看上去,有点驼。笑起来,两眼边,浓密的鱼尾纹,让人顿感一种和善与亲切。

他急忙丢下手中的活计,做起了我们的解说员。从他的口中我们得知,宣纸的主要原料是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原料必须手工挑选,优胜劣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成品宣纸的质量。青檀皮的纤维柔软度很好,又有足够的拉升度,因为这个特性,它成为了制作宣纸的最重要的原料。

青檀皮是骨,山泉水是皮,沙田稻草就是肉。与一般稻草相比,沙田稻草的纤维量较高。在宣纸中起着填充和增强绵软性的作用。

将沙田稻草与青檀皮制作成宣纸原料,需要关键的三大步骤。

首先将加了碱水的山泉水把稻草浸泡。这样做,是为了去除稻草中的木质素、糖分等无益于宣纸保存的物质。

然后会取青檀皮和沙田稻草等原料,用工具捣碎,再加上草木灰等蒸煮。蒸煮过后的原料放置于朝阳的山坡上,日晒雨淋使之自然变白。再将这些发白的原料碾碎、浸泡、发酵、打浆……

捞纸,是将纸浆转化为宣纸的一道关键工序。捞的好坏,直接影响宣纸成品的质量。捞纸需要两位师傅,一位掌帘,一位抬帘,掌帘师傅一般为技术最高者,抬帘师傅则为辅助。两个人抬着纸帘在水槽中左右晃动,一张湿润的宣纸便有了雏形,整个过程不过十几秒。但是宣纸的好与坏、厚与薄、纹理和丝络就全在这一“晃”上。

这一落一起的动作中包含了轻重缓急,拿捏得当。经过摇晃,使纤维沉淀于竹帘之上,水份则从缝隙流失,纸张久荡则厚,轻荡则薄。

捞纸的手艺,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成的。听师傅说,要想捞的既快又好,最少需要六七年的功夫。

看着师傅们的操作,我和好友对捞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摩拳擦掌,也想尝试一番。从捞纸师傅手中接过竹帘,学着师傅们的模样,我们两竭力地配合着,僵硬地手把着竹帘,从纸浆池中捞纸,结果不是手法配合不当,就是捞出的纸厚薄不匀。

我不禁对这些敦厚的捞纸师傅投去了敬仰的目光。这些捞纸师傅,大都是朴实的农民,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太高的文化。但他们手中捞出的宣纸,确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古往今来,有多少旷世之作,是在这宣纸上呈现的;又有多少文人雅士在这宣纸上寄托情丝。郭沫若先生对宣纸这样评价到:“宣纸是中国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开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

捞上来的宣纸是湿漉漉的,显然是不可以书写的。接下的晒纸工艺,就是湿纸蜕变的过程。

之所以叫晒纸,是因为古人制作宣纸时,是利用日光照射,使其水分蒸发,从而成纸的。遇到刮风下雨,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随着科技的发展,制作宣纸的工匠们,不断改良,现在的晒纸工艺是在室内完成的。

晒纸这一个过程,最难的就是"揭纸"。薄如蝉翼的一张纸,如何完美地把它从纸贴上揭下来,其实是一件非常看功夫的事情。"力道重了,就会把它抓破;力道轻了,就揭不下来了。"

除此之外,另外一个难点就是晒纸时用松针刷刷干的过程。晒纸工人们将揭下来的纸贴在火墙上烘干,再用松针刷将其刷平,刷纸所用力道的轻重大小,都影响着这张纸之后书法绘画的质量。

宣纸的制作非常辛苦。晒纸一线经常面临许多挑战,尤其到了夏季,车间里的焙面高达50-80度,酷热难耐。所以凡是从事晒纸工艺的老师傅,生的都很瘦。

晒完的纸经过裁剪过后,便成了成品纸了。

宣纸上有竹林的高洁,兰花的飘逸,秋菊的孤傲,寒梅的气节,芭蕉的温润……事间百态,被一张薄如蝉翼的宣纸,展现的淋漓尽致。它寄托了古往今来多少才子佳人的才情,它浅颂低吟,唱逾千年。

我相信会将更多的人会被它的魅力所吸引,书画出承载各自心绪的诗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