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志俊的头像

徐志俊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2/24
分享

抬阁春会

在常州金坛,春天有很多集场、集会,在这些群众活动中,最让百姓们难忘的,当属金坛的抬阁了……

在旧时的金坛,每年的清明节前后,都要出一次抬阁,俗称 “春会” 。以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金坛抬阁最早源自于古代的细打锣鼓,起源于明代,鼎盛于清末,是一种融合戏剧造型,杂技娱乐表演为一体的大型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是若干童男童女扮演成古装戏剧人物,悬立在数层阁架之上,由人抬着并配之吹打器乐,浩荡出行的一种传统杂技娱乐形式。

金坛抬阁集建筑力学、造型艺术和戏剧人物形象为一体,构思新颖,设计巧妙,机关设置惊险绝妙,人物装扮栩栩如生,充分显示了金坛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抬阁由几名壮汉抬着,在鼓乐声中缓步行走。前面锣鼓开道,两侧百姓夹道相迎。旁边则备有鸳鸯叉,时时维护抬阁上小演员的安全。

鸳鸯叉同时具备给抬阁小演员递饭送菜的作用——小演员一旦上阁,直至表演结束,是不可以下阁的。所以在上阁前一个小时就不可以喝水,上阁前半个小时,必须方便结束。在阁上的吃喝问题,都是由下面的工作人员放在小竹篮里,然后用鸳鸯叉架着递上去的。起抬时,上面小演员离地有3米多高,悬于半空,宛若天人一般。抬阁的道具是用铁杆做成的一、两丈的高杆,高杆上有分枝,高杆的底部固定于抬桌之上。小演员被装扮成戏剧中的经典人物。手持各式道具,在阁上随着乐声轻轻舞动,表演出惊险、玄妙的各式形态。 

由于抬阁表演的特殊性,抬阁小演员的选拔成了金坛抬阁的一个重要环节。挑选小演员时,对体重、年龄、灵活性、勇敢程度……都有非常严苛的要求。

家住金坛大南门的陈女士,已是满头银发的古稀老人了。她清楚地记得自己童年时做抬阁小演员的场景:那时她刚上幼儿园,扎了两个羊角辫,生的眉清目秀,性格外向,胆子也比同龄的小孩要大的多。当金坛抬阁的工作人员到她们幼儿园挑选小演员时,她是第一个被选中的。经过几天简单的培训,她就开始上阁了。刚开始有点紧张,排练了两次过后,她便完全放开了。抬阁师傅交代的各种表演姿势,她都学的像模像样。很快她便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抬阁小演员。

当时的线路是从金坛的大南门出发,经思古街、再到北水关,一路上敲锣打鼓,抬阁队伍在前,百姓随后,绵延数里。金坛城里可谓是万人空巷,场面非常的壮观。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金坛抬阁已经成为了金坛人民精神文明的一种象征。金坛抬阁经过几代金坛抬阁人不懈的努力,已经成为了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管是小演员的服装,还是抬阁的一系列配套设备都有了质的提升。沿袭旧俗,每年的清明节前后,金坛抬阁人仍然会进行一次表演。只是现在的金坛抬阁已不再是旧时祈祷风调雨顺的一种习俗,它已然成为了旅游景点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它已成为国泰民安的一种象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