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咸肉,是农村腊月里的重头戏。一条条红白相间的咸肉,在冬日的暖阳中晾嗮,预示着,年就要到来了。
腊月里,是咸货腌制的季节。冬至一过,就数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九天腌咸货,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习俗。
水咸菜、萝卜干、大头菜……可以说,大多数上了点年岁的人,一生都是在各类腌菜中度过的。那些浸泡着岁月清贫的坛坛罐罐,偶尔间,也会显露出些许富足,譬如腊月里腌制的咸肉。
孩时农村腌的咸肉,主要是以猪肉为主。条件好一点的人家,还会腌一些鸡、鸭、鱼、鹅之类的其它肉类。
腌咸肉的猪肉,来自于自家圈养的肥猪。每年的春天,乡亲们都会去猪行,买一只小猪苗回来喂养。经过女主人一年精心的服侍,到了年底,小猪仔已经变成了油光发亮的大肥猪了。四五个壮汉,把猪栏扛开。大家围成个半圆,把肥猪逼到墙角。一拥而上。揪耳、扯尾、抓腿……大肥猪在嘶鸣中,结束了自己吃睡的一生。
腌肉用的盐,一般都是粗盐。父亲说,粗盐虽然看起来颜色发暗,但腌肉,比起精盐更有渗劲,更易腌透。讲究一点的人家,会用毛刷子,粘点高度白酒,给鲜肉先洗个澡,这样腌制出来的咸肉,外表颜色发白,很有卖相。
土陶缸,是咸肉腌制的最好容器。它肚大、口广,又是纯天然的陶土烧制而成。在腌制过程中,不会与盐产生化学反应,是农人们腌菜的不二之选。
咸肉是要切成规则的条状,才可以腌透的。腌不透的咸肉,很容易变质。像猪腿、肋条等骨头比较多的部位。农人们会事先请杀猪匠帮忙把骨头剔除,只有这样才能腌实、腌透。
腌制的咸肉,在土陶缸里呆上一段时间后,农人们会把上下的猪肉,依次调换一下位置。俗语叫“翻缸”。因为这时的盐,都已融化成了盐卤,流到了缸的下面。只有把它们调换一下位置,才能保证一缸咸肉的口味,咸淡均匀。
晾晒,是腌制咸肉必不可少的环节。缸里湿漉漉的咸肉,只有经过暖阳与西北风的洗礼,才能散发出它诱人的香味。大多数人家晒咸肉,都是挂在自家门前,朝阳,显眼的位置。由老人或小孩看着——因为不远处的猫和狗,正瞅着它们垂涎三尺呢。
咸肉的烧法有很多。正月里来了亲戚,咸肉可是出尽了风头——咸肉河蚌、红烧咸肉、大蒜咸肉、咸肉蒸百叶……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以咸肉为主题的菜肴,为农人们争足了面子。
岁月轮转,日新月异。老百姓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腊月里腌咸肉的习俗,却始终没有改变。腊月的寒风中,百姓门前,那一挂挂红白相间的咸肉,给人一种浓重的烟火气息。它依然是腊月里的一道靓丽风景。
咸肉让我们不仅品味到了岁月的味道,更感受到了生活的变迁。它作为一道承载人们记忆的传统美食,见证了我们由贫到富,由苦到甜的点滴,它让我们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陪伴我们成长的传统和情感始终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