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岩古镇,南北长约三里,东西宽约二里。周围山峦环绕,景色旖旎,一条大河就像一条长长的巨龙,自邑西北部绕过崇山峻岭奔流而来,沿着古镇东侧缓缓流去……
这里民风古朴,域内自古未曾发生兵戈之战,故称“大宁镇”。
大宁地区得天独厚,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素称“玉石之乡”。作为玉石产地,境内的玉石矿产有着悠久的开采历史。岫岩玉石质地晶莹,色泽多样,具有美幻毓秀等天然特点,自古就受到人类的崇拜和欣赏而著称于世。
然而,因为地处山区一隅,对外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自古以来,境内开采的玉石被运往河南、河北、山东、苏州、扬州等地加工。直到清朝初期,岫岩的玉雕业还是一块空白。这对当地人来说,无疑是一件久叹阙如的憾事。
岫岩也有“满乡”之称。自辽代建制起,就有满族先世女真人移居此地。千百年来,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耕耘拓业,繁衍生息,与汉族人民互通婚约,共同发展,凝聚传统魅力的满乡文化和汉族民俗文化一样在这里风然盛行。
清朝乾隆以后,朝廷为了“充实根本”,召集民众开发东北。作为满清人的发祥之地,陆续有外来人口进入境内,这里才渐次地有了以琢玉为业的玉石匠人。可是,由于玉器工艺不精,产品简单粗糙,只能卖给一些小商小贩。
玉石矿主郑世清,与家人居住在矿山老宅。郑家是满州镶黄旗人士,祖上由长白山移居北京,后于乾隆年间举家迁至岫岩。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当地购买大片的矿山和土地。到了曾祖父郑贵荣这辈,郑家已经成为开发玉石矿山的经营大户了。
同治元年,六十岁的郑世清身患重病。临终之际,他对妻子和儿子嘱托后事:“庄魁义对我有救命之恩,郑家人要有恩图报。凡是郑家后代,无论男女,尚且与庄恩人有联姻的机缘,就要结为亲家,以结百年之好,希望庄郑两家的姻亲血脉世世代代地传递下去。”
妻子满氏流着泪水说;“老爷,您放心吧……我们一向看重庄大哥的品行和为人。郑家有了后代,一定要与恩人结为亲家……实现您的这桩承诺,回报庄老太爷的大恩大德。”
儿子郑先瑞也是点头答应:“阿玛的嘱托,孩儿铭记在心。庄郑两家有了联姻机缘,我和额娘一定完成您的遗愿。”
郑世清又嘱托儿子;“为父的心胸不够开阔,一辈子庸碌无为……遗憾终生。为人一世,就要造福桑梓……做出有益于世道的事情。”
郑先瑞回问:“阿玛……您是赞成我去城里开办磨玉作坊,发展玉雕事业了?”
郑世清点点头说:“吾儿心怀大志,我早就应该支持你。”说完,他慢慢地合上眼睛,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父亲病逝以后,而立之年的郑先瑞接手家业。郑先瑞年轻有为,思想开阔,自立事起就看准玉器业潜在的发展商机和利润空间。得到父亲的临终首肯,他励志打破常规,拓宽经营范畴,使之玉石矿产自供外销,兼顾发展,决心在落后的形势下……发扬光大华夏神奇的玉雕工艺。
郑先瑞守孝期满,将矿山的事务交与贤能人打理。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为了方便经营,实施蓝图,他与母亲携同家人离开矿区的乡间老宅,搬进城镇居住。
随着玉雕业的开拓和发展,以及郑家三代人在报答救命恩人的过程之中……所遭遇的种种挫折与奋斗经历。
因此,这里流传着一段神秘凄美的玉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