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许秀玉的头像

许秀玉

网站用户

小说
201906/04
分享

双雕玉作联 第十七章 潜移默化的影响连载

时光荏苒,转眼就是三年。 郑家的两个女孩姣灵并美,长得活泼健康,十分可爱。

郑先瑞每日早出晚归,忙碌于生意,没有闲暇顾及家事。倘且稍有空闲,便与“如儿”及“兰儿”逗逗乐儿,父女之间亲昵亲昵。由于得子较晚,好不容易盼来两个女儿,郑先瑞非常溺爱孩子,任其娇宠而不欲管教。

老太太视孙女为两颗明珠。每当孩子在膝前嬉戏撒娇,稚趣玩耍的时候,她都满心欢喜,乐不可支。享受到盼望已久的逸致亲情,就是老人家生活中的最大幸福。

由古至今,教育子女就是道德文化铺就的特殊工程。母亲的品德情操,婴儿自母体里就得到熏陶,孩子的生性不同,与生俱来就有所差异。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于孩子的成长过程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也可以说,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就像一棵未经修剪的树苗,或是如同一块有待雕琢的璞玉,就看家长如何培育和雕琢了。

郑先瑞的两房夫人,文化修养不同,道德观念也有差异。营造的生活氛围和教育方式更是截然不同。

于氏的本名于韵书,出身一个儒雅的汉族家庭。于家在镇内居住百年,家传的祖训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于氏的父亲于孟启,在当地教过私塾,开过茶庄和药铺。为人师表,此人资历深厚,恪守职责。在商经营,他然诺不苟,讲究信誉,而且悲天悯人,具有乐善好施的心肠。

其母孔氏,祖籍山东曲阜人士,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直系后代。孔氏在家相夫教子,十分重视礼仁教育。从读书学习到为人做事,对待子女都是时时叮嘱,督促甚是严格。方方面面都都抓得很紧。

长辈以身作则,奉行勤勉俭约,乐意施济贫困,为子女做出了榜样。于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小养成一种严肃克己的道德观念。她生性谦和,知书达理,处事宽厚仁慈,待人接物从来不肯薄待他人或对他人无礼。

于氏有了女儿,也是注重礼仁教育。在女儿稚气未脱,咿呀学语的时候,夫人就耐心地教导她读书识字。希望在文化的熏陶中,女儿能够超凡脱俗,纯心做人。

小如玉脸庞圆润,小巧的鼻子,红嘟嘟的小嘴,黑色的眸子清纯见底。或许是由生俱来,或许是母亲的言传身教和基因遗传,小如玉生性乖巧,天资聪颖,自幼就对文学产生了极大兴致。

《三字经》和《千字文》,是她最早识读的经书。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小如玉能够奶声奶气、逐字逐句地背诵出来。特别是韵味十足的“三字经”,朗读起来津津有味,朗朗上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朗读经书的时候,小如玉童声甜润,长长的睫毛扑闪扑闪,没有畏缩和羞涩的样子。她的神态稚气动人,表情似思似绪,就像一个快乐的小天使。

小如玉喜欢读书,练习写字也很勤奋。书写汉字,从基础的笔画和方正的楷书练起。初练笔墨,她执笔姿态端正,手笔协调。每当坐在小课桌前练习写字,她都聚精会神,书写的十分认真。不仅陶冶了品格性情,也历练了意志和耐力。

在母亲的教导下,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成长。小如玉专心学习,乐此不彼,有着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之中,智力不断地得到开发,从而领悟出无限的奥妙和乐趣。

美慈最爱看小如玉认真背诵诗文和凝神写字的样子。每每坐在一旁观赏,都是爱心满溢,不时地夸赞:“人之初,天性中就有优劣之分。我们郑家的大小姐,就是人世间最聪慧、最美丽的女孩。”

然而,兰氏作为母亲,知识匮乏缺少素养,而且昏庸愚昧,自私刁蛮。正是应了那句古训: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

三岁的小兰玉脸庞稍长,眼睛又大又圆,薄嘴唇,模样也很俊美。她机灵顽皮,活泼好动,充沛的精力总是消耗不尽。对于身边的事物,具有超强的观察和模仿能力。

这天早晨,兰氏照例地坐在梳妆镜前,又是一阵胭脂粉黛,艳抹浓装。小兰玉站在旁边,眼珠滴溜溜直转,在观摩效仿母亲的行为。

兰氏梳装打扮之后,走出屋子。

小兰玉随即爬上椅子,抓起梳妆台的粉脂胭盒,打开盖子,拿出粉扑。对着镜子,将胭粉往脸上擦了一层又一层,抹了一遍又一遍。她左擦右抹,粉脂越抹越厚,嘴唇也抹得鲜红鲜红,才算过了艳瘾。然后,下了椅子,高高兴兴地跑了出去。

兰氏站在外间的立柜旁边,背着脸儿低头试鞋。小兰玉跑近跟前,腆着脸儿炫耀:“额娘,看看……我都会擦抹胭脂啦。”

兰氏扭头一看,孩子的脸蛋红白不均,涂抹得不成样子。她瞪起眼珠,朝门外尖声叫喊:“秋菊。”

秋菊蹲在门外的木盆跟前,正在洗衣裳。她被吼声吓了一跳,赶紧放下活计,跑进屋里请示:“小夫人,有何吩咐?”

兰氏不问青红皂白,张口就骂:“你这个蠢货,连个梳桩台都收拾不好。”

秋菊不知原由,一时满头雾水。她不敢吭声,不敢怠慢,只想去到屋子里收拾一下。

兰氏凶狠地抓住秋菊的衣领,朝其脸上“啪啪啪”地甩了几个耳刮子。气势逼人地数落:“你这个蠢货,看看兰玉的脸,都给弄成什么样子了。”

秋菊声怯气短,被打得晕头转向,身子一软就瘫坐在地上了。

小兰玉耳闻目睹,也跟着使劲地拍打秋菊,鹦鹉学舌地连连叫骂:“蠢货,蠢货。”

兰氏怒气未消,又歹毒地踹了秋菊一脚,厉声教训:“蠢货,还不快去给兰玉洗脸。”

秋菊被踹倒在地,浑身哆嗦、眼眶里充满了泪水。她战战兢兢地爬起身子,带领兰玉来到外间洗脸架的水盆跟前,小心翼翼地为她洗脸。

小兰玉娇纵过甚,像个撒野的顽童。站在脸盆跟前,仰了脸儿等着洗脸。腿脚却是鼓足力气,“扑蹬扑蹬”地连踹秋菊。嘴上叫喊:“就怨你,就怨你。”

秋菊忍受煎熬,犹如生活在魔窟之中,感到绝望和恐惧,泪流不止。

兰氏站在一旁,瞧着女儿霸气的样子,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常言说:外鬼易挡,家贼难防。这天半晌,兰小鬼迈入郑家大门,走进西房。他的屁股还没落座,就急着说明来意:“姑娘,家里没有银子了,你得接济接济。”

兰氏不悦地小声回应:“阿玛,我每个月都拿出银子接济家里,我的私房钱早就被你们刮剥光了。您总是找我要钱,我哪里还有银子呀?”

兰小鬼苦着脸说:“你去跟女婿要点银子,他总不能不给吧。”

兰氏瞥了父亲一眼,怨声回复:“哥哥卖掉马匹的事情,老爷至今怒气未消。我为兰家讨要银子,还不得被臭骂一顿。”

兰小鬼耷拉着脑袋,唉声叹气:“家里没有粮食,就要吃不上饭了。你若不接济家里,全家人就要掉顿了。”

兰氏不满地反驳:“我当姑娘的时候,家里一直是粗汤淡饭,缺米少盐。自打我嫁到郑家,家中月月有了进项,花钱也不知道仔细一些,没有钱就伸手来要。别说没有银子,就是有多少银子也不够家里人这么刮剥呀。”

兰小鬼声音不大,却振振有词:“姑娘,你还有脸说呢?你能嫁到郑家,还不是依仗阿玛给你出谋划策。郑先瑞那是被忽悠迷糊了,才娶你作为二房夫人。你能够享受今天的福气,还不是凭着老子的能力和本事嘛。”

兰氏被逼无奈,暗示地指了上房说:“好啦。等我想想办法,去给家里弄点银子。”

兰小鬼心领神会,一时默不作声。

这个时候,冯头赶着马车停在门前。老太太与春花穿戴整齐,穿过庭院,向大宅门外走去。

主仆迈出大门,登上马车。老太太吩咐车夫:“冯头,赶车去庙街,我要到庙里上香。”

冯头点了头,喊一声“驾”。车轮滚动,马车顺着街路向北驶去……

老太太和春花走出大门。兰氏探出头来,形色慌张地走出西房,奔向上房。进入寝室,她拉开桌柜的抽屉,将一个铁制的首饰盒拿出来。随即,打开盒盖,从里面拿出一副金手镯,脚步匆匆地走了出来。

兰氏转回西屋,把镯子塞给父亲。兰小鬼接了金镯子,悄悄地揣入怀内。然后,迈出房间,急步地奔出郑家大门。

此时,秋菊在下房干活。兰氏父女鬼祟的样子,她暗暗地瞧在眼里,知道一定不是好事。

日近晌午,老太太和春花出门回来。

二人走进上房,迈入寝室。春花做事细心,瞧见抽屉有点变样了,她拉开抽匣,拿出首饰盒子,发现少了一对金镯子。一时找不到,她端着盒子告诉主人:“老夫人,首饰盒里的金镯子怎么不见了?”

老太太坐在床上,露出质疑的神色说:“我们出去不到一个时辰。今天家里没有外人,首饰盒里的金镯子怎么会丢了呢?”

春花心里纳闷,也是疑窦重重,警觉地说:“老夫人,家中没有外人来过,东西丢了一定是家贼。我把院子里的丫头通通叫到上房,此事必须认真追查,仔细地问个明白。”

老太太皱着眉头说:“春花,不能把丫头通通叫来,这种追查的方式不太妥当。大家凑在一起,人人都要顾及面子。偷了东西不肯承认,瞧见的人不便说出来。东西非但查找不到,事情还要闹得鸡飞狗跳,搞得家里乌烟瘴气。这件事情必须妥善处理,悄悄地暗中查问,也许能够追查出一点头绪和线索来。”

天色傍晚,春花带着秋菊来到上房,站在老人面前。

老太太凝重地坐在椅子上,语气不紧不慢:“秋菊,今天上午,我和春花不在家里。你看没看见有人来过上房?”

秋菊胆小怕事,声音有些颤抖:“老夫人,我没看见有外人来过上房。”

老太太一副尊严的神态,紧迫地追问:“你没看见外人来到上房,那就是家里人来到上房了?”

秋菊吓得头冒冷汗,“噗通”一声跪在跟前:“老太太,我不敢说……说出来……小夫人会打死我的。”

春花知道秋菊的处境,为她壮胆:“秋菊,这件事情不要害怕。有老夫人做主,你就照实说吧。”

秋菊左右为难,只能说出实情:“今天上午,小夫人来过上房。回到西房之后,小夫人的父亲就形色匆匆地走出屋子,离开了郑家。”

春花则是气不打一处来:“老夫人,兰氏总是甜言蜜语,其所作所为却是十分卑鄙和虚伪。对于图谋敛财以及偷摸之事,她可是颇有心机,满肚子都是心眼唉。”

老太太愁绪满腹,长长地叹口粗气说:“秋菊,你起来吧。我都知道了。”

秋菊吓得手脚冰凉,战战兢兢地站起身子。

此时,东厢房内,夫人坐在屋子里。

美慈从门外进来,小声告知:“夫人,听春花说,老太太丢了金镯子,有人看见小夫人曾经去过上房。现在,秋菊被春花传讯到上房去了。”

夫人目光一怔,焦虑地说:“秋菊真够可怜的,闹不好又要被兰氏打骂一顿。我去上房看看。”

夫人来到上房,推门迈进屋子。秋菊怯懦地站在一边,样子可怜巴巴的。

老太太瞧见夫人,气愤地说:“兰氏进了郑家,我对她不薄。她竟然搞起了小偷小摸,盗走我的金镯子送给兰家人,真是大米干饭养出贼了。”

夫人走近跟前,好心相劝:“额娘,捉奸捉双,捉贼捉赃。知道金镯子被兰家人拿走了,却没有当场抓获,找不到确凿证据。兰氏若是拒不认账,东西也是照样要不回来。况且,此事还会闹得天翻地覆,搅得家中鸡犬不宁。这件事情,额娘还是经一事,长一智吧。以后,额娘的金银财物需要妥善保管,多加小心才是。”

就此,春花想起一件事情,坦然说了出来:“老夫人,西房小夫人的偷摸行为,我们已经有所察觉,只是不愿意说出来。那一次,我从外面回来,看见小夫人面色慌张,鬼鬼祟祟地走出上房。回到屋子,发现老夫人给我的一副金耳环不见了。当时,我告知老夫人,您却说我或许放错了地方,或是不小心弄丢了。我怕追查下去,会引起老夫人不开心,虽然心里难受,就没有为此太多计较。”

老太太气得鼻气一哼,满面怒色说:“西房的行为你们早有觉察,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一回,倒是偷摸到我的头上来了。”

夫人一向心慈绵软,好言劝解:“额娘,兰氏毕竟是郑家的媳妇,这种事情若是传了出去,被外人品头论足,对郑家的名声也不好。再者说,兰氏若是知道秋菊供出实情,还不得抓个垫背的,要拿秋菊问罪?额娘一向大慈大悲,还是息事宁人吧。免得秋菊为此受到打骂,无端地遭受皮肉之苦。”

春花也是可怜秋菊,改口奉劝:“老太太,兰氏心狠手辣,时常欺凌打骂秋菊。若是知道秋菊供出实情,还不得把秋菊打个半死?反正金镯子也找不回来了。老太太素有佛心,一向处事宽容,还是把事情压下来吧。”

老太太一脸无奈,态度有些缓和:“咳,回想起来,这些都是我的错。兰氏这种货色,是我逼着儿子娶来家的,我这是作茧自缚,自作自受。明明知道偷了我的东西,却要忍气吞声,打掉了牙也要咽进肚子里面。”

此后不久。郑先瑞得知兰氏的偷窃行为,决定将其休回娘家。老太太顾及面子,以“休妻破地,到老不济”为由,坚决反对。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