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城城北的闹市中有一座尼姑庵,名曰:觉缘斋。雕梁画栋的院落,深红色松木门窗当街半掩着,古色古香的佛堂里青烟袅袅,佛音绕梁,几张红木的方桌和长条的木凳整齐的摆放在厅堂里。初春的阳光懒懒的落在庭院里的刚发新芽的小树上,一股凉风掠过枝头,从刻着喜鹊闹春的窗户缝里钻进了佛堂,绕过桌案上的供果盘,戏弄起香炉里燃着的几柱檀香和吐着红舌的玉烛。而后又顽皮的串到供台上翻弄起泛黄的经书,闹腾了一阵,这不识字的清风便从另一侧的纸窗缝里一溜烟游走,到别处欣赏初春的良辰美景去了。于是屋内的暖暖的空气中残留了水果、经书和烛火混合的香味。
在喧闹街市这难得的佛门清净之地,每天都有虔诚的佛教徒来吃斋念佛。每值黄昏晚餐时分,厅堂里便会宾朋满座,斋菜经年不衰的咸香素雅的滋味也留下了很好的口碑。菜谱上鸡、鸭、鱼、肉应有尽有,观其形足可以以假乱真,叫人眼馋,有素食者对此情有独钟。而做菜的主料“一品豆腐”是来自山青水秀的古镇青岩。提起青岩古镇,庵里的清莲居士白净的圆脸上露出几分喜悦,原来她就是喝青岩的井水长大的,从清莲居士的口中知晓了许多关于古镇青岩的故事。
“青岩”的由来:
清莲居士出生在书香门第,据说其先人和贵州历史上惟一的文科状元赵以炯是世交。清莲居士的祖父曾向她细说过青岩古镇的百年沧桑历史。青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洪武年间,迄今六百余年。古镇曾有九寺、八庙、三宫、三阁、一院、一楼,还有石牌坊、城墙等古建筑群。至今大部分仍保持完整。
祖父告诉她说:青岩土名叫“四只把”,意思是人们用四肢从大山里扒出来的地方。天启后期,土司官班麟贵率领管辖各土司土目及各族人民,伐树烧荒,炸石平地,自筑了城垣。城竣,命名为“青崖(岩)”,当地少数民族又叫它“王荣”城。“王荣”一词在布依族当地语里是“兵城”、“营盘”的意思。
青岩堡,背靠着狮子山,面环青岩河,地势险要,控制了当时通往各地的驿道,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当时青岩堡垒的设置还卡住了贵阳城粮米输入的咽喉。明崇祯年间,大旅行家徐霞客云游四海途径青岩,后其在《徐霞客游记》中称:“青岩其城新建,城中颇有瓦楼街市,是贵省南部要害”。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修建青岩城的重要。当时青岩城周围全都是少数民族村寨,以布依族的先民居多,时至今日青岩仍住着很多布依族人。城里的汉族的先人主要是远来的屯军大兵和家属,以及部分渐被“夷”化的汉族手工业者。到明末清初,青岩曾经商贾云集,寺庙林立,香烟缭绕,盛极一时。
在建城之后的数百年间,青岩古镇曾多次整修扩建,由最初得土城演变成现今的石砌城墙、石砌街巷。青岩镇内现在还保留的古建筑多为明清两朝所建。那幽幽青石板、斑驳的粉墙、古朴的民风还宛如当年。每当清莲居士的祖父踏着青石阶,一级一级沿坡前行,缓步于古城中,便仿佛着了布鞋青衫,又回到那远逝的年轻时代。
古镇遗风:
清莲居士的家在青岩古镇上,距美丽的花溪仅有十二公里。对于清莲居士来说这座街巷纵横错综的石城,永远是那么亲切。
每次回家她都得途经“定广门”,老远就可以看见城门上写着“定广门”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城门左右两边有逶迤的城墙,上面筑着敌楼、垛口、炮台。全是用方块巨石筑就而成的,一派青灰苍黑。在城门口,时常会迎面碰见牵着水牛下田的牧童拿着皮鞭,踏石阶走出城门去,古韵悠然,身后是牧童远去的背影和渐渐消逝的细碎的牛铃声。田野、石板路、牧童和水牛,在阳光中勾勒出美丽的光和影的奇妙剪影。恍然间,仿佛已置身于一幅宋人水墨画卷之中。
解读青岩,就像翻开了一本油竹纸面写着蝇头小楷的旧书。连随处可见得街角的寻常石屋也颇有韵味,青白的石头或棱或方。没规则的堆砌着,墙角厚厚的墨绿苔藓上映着几缕班驳的阳光。古老的木门已经在百年的风雨里褪去原有的鲜亮,唯有门柱上的雕花还依旧美丽着,每一瓣花瓣都绽放,花芯深处还未脱落的一抹红漆,象会透出清香。半掩的柴扉上贴着色彩鲜艳的门神画,门后是一个整洁干净的院落里,石井边青衫黑帽的老人拿着旱烟枪,悠闲坐在竹椅上晒太阳。院门外交错的街巷全是青石砌就而成的,青青石板路象树叶的脉络,连接着大大小小的类似的院落,都一例的是石墙、石柱、石屋顶,大多小院里都有这样一口围着石栏的水井。街巷曲径通幽,纵横交错,如棋盘,似迷宫,残留着无数的明清时代的古文化遗风。
从定广门入城,一进城门最先看到的是一道昂立的石牌坊——“周王氏媳妇刘氏节孝坊”。高9.5米,宽9米,呈四柱三间四顶式。四立柱南北两面有石鼓护柱或狮护柱。坊的正中横梁上刻有空雕“二龙抢宝”和“五龙图”,雕刻十分精美,中间还嵌圣旨立匾。岁月的长河奔流不息,贞节牌坊的概念早已为世人所淡忘,古牌坊下曾走过无数中外游客。他们在现代生活中对“婚外恋”、“离婚”这些字眼逐渐司空见惯之后,贞节牌坊下除了赞美古坊的宏伟壮观,又怎么能理解一个世纪以前那个将名字嵌入牌坊的妇人,曾经经历了何等的磨难,又牺牲了一生的幸福,才换取了永恒的贞节之名。
除节孝坊外,北门外的“赵彩章百岁坊”、南门内的“赵理伦百岁坊”也非常壮观。特别是“赵彩章百岁坊”的护柱石狮的“下山虎”造型,气韵生动,气势威猛,让人叫绝。艺术大师刘海粟称赞备至,认为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山灵水秀自然人杰地灵,于是青岩出了贵州历史上惟一的文科状元赵以炯。状元府邸也同别家的房子一样有着一正房两厢房,堂屋里陈设着当年赵家两兄弟当年一榜两中的圣旨和御赐‘文魁’的木匾。只是年代太久远,那“文魁”的木匾已经老化褪色,风蚀开裂,进门处影壁上的九龙图也已经模糊不清。只有那纸糊的镂花木窗、独具匠心的雕花红木家具和窗外参天的古梧桐还能透出一点当年赵以炯金榜题名的荣耀。在状元府邸,还有一处引人注目的是状元亲笔书写的一幅百寿联,联上是用各种书法字体写的“寿”字,竟有百字之多。当街竖立的两道“百岁坊”也因了这吉利的“寿”字而昭示于世人,此处乃长寿之地。
关于赵状元,流传着许多古老的传说。据说赵状元有日读书于树下,一巨蟒出来觅食将其围住,由于看书过于专注,状元郎竟没有丝毫察觉。几个时辰过去,巨蟒疑其是一块石块,于是索然离去。小镇清幽确实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多少青岩的读书郎,带着满腹诗书从深深石巷出发,远走他乡,求取功名。青青的石板路上,迎来送往了多少志士仁人。抗战期间,镇上更是有众多名人到此栖身,其中有周恩来、邓颖超、李克农等人的亲属。古镇不大,却有古老的寺庙、幽静的道观,肃穆的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十六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中叶,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相继传入青岩,形成了四教并存的独特文化,此为国内罕见。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矛盾而又统一地的在小镇上延续着。清莲居士说在这些庙宇中,她最爱的是慈云寺的戏楼。镇上的人在慈云寺大殿后面的回廊里喝茶聊天,一转头就可以看见戏楼。回廊与戏楼的群楼相连,同戏楼一起围成了一个方正的院落。从前的人看戏可有讲究,这小小的戏楼也不例外。戏楼为实木结构,上下共分两层,戏台在楼上,漆了红漆,戏台前的护栏上刻着的图画是 “三国”的故事。戏台正中是龙凤图案盘饶而成的硕大的一个“福”字。院子里枝繁叶茂的梧桐老树也宛如看戏人般把枝叶低低的垂在楼前,伏首期盼。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把班驳的树影投射到楼上的纸灯笼上。今日虽然戏楼上人去楼空,可是手捧一碗热腾的苦丁盖碗茶,隔着明晃晃一地阳光望过去,仿佛又见了昔日戏台上旗帜翻滚、裙袖飞扬,鼓声阵阵的热闹场景。只是此刻,寂静院中阳光凝固了,龙飞凤舞间流动的光影也凝固了,于是时间停滞了,岁月的痕迹模糊了。
古镇小吃:
在青岩,除了饱览厚重的人文历史,还可以一饱口福。从戏楼的院落外,循着的阳光的方向,漫无目的的沿着石板路走下去,可以看见有住户在自家门前摆起小摊,给游客出售自己腌制的水盐菜、干香辣鸡角和百年老字号的黄家玫瑰糖、刺梨糯米酒、双花醋、豆腐皮、苦丁茶等深受人们喜爱的食品。在离戏楼不远的一个小巷的转角有一家卖玫瑰冰粉的小摊子。古老的小镇上曾经发生过多少美丽爱情故事?冰粉里盛放着玫瑰,恰似甜美的爱情滋味。
玫瑰冰粉是当地井水做成的,透着一股天然的清凉。调冰粉的玫瑰糖水是用红糖加井水熬制好后,放入青岩糖渍玫瑰和鲜薄荷叶汁。于是这冰粉吃起来清凉滑爽、甘甜可口,唇齿间留着沁人心脾的玫瑰香味,恰似中式的玫瑰果冻布丁。曹雪芹曾在《红楼梦》一书中提及玫瑰糖水的绝妙,如今青岩古镇的玫瑰冰粉便了了这份浪漫的玫瑰情结。
青岩人十分好客,到了青岩走了累你可以到任何一户人家歇脚。主人会送上一杯苦中带甜的苦丁茶,拿出自家做的小吃来招呼客人。有的人家还会为你支起一个烧烤碳盆,为你烤起著名的青岩豆腐来,半寸见方的小豆腐块在火上一烤不一会儿就变得鼓鼓囊囊了,夹上一块蘸了用青岩双花醋调制的辣椒水,开胃又解馋。到了晚餐十分,镇上很多人家都有为游客准备可口的晚餐,用餐就在院子里。跨过门槛走进去,院子摆着方木桌、老靠椅,墙上挂着金黄的玉米和通红的辣椒--沉甸甸的黄和火辣辣的红,再加主人家脸上温暖的笑容,端出热腾腾的家常菜,俨然就是走进家了。在青岩吃饭最不能错过的美食是鸡辣角和卤猪手。鸡辣角是用干的红辣椒泡过舂成糍粑辣椒,然后把切好的鸡丁炸干备用,用热油把舂好的糍粑辣椒炒香,放入鸡丁、甜面酱、豆腐乳一同熬制而成。做好的鸡辣角酱辣而鲜香,开胃除湿。卤猪手秀色可餐,酱红多汁,十里飘香。吃起来香糯可口,肥而不腻,润肺养颜。在青岩人家吃饭,时蔬大多是田地里现摘的野菜。喜欢吃野菜尝鲜的朋友不能错过的是凉拌灰灰菜和农家老腊肉炒山折耳根,一道凉菜鲜嫩爽口,一道热菜咸香微辣。再喝点青岩自酿的刺梨糯米酒,保准让人大饱口福。
这就是青岩,流动着玫瑰味道的自由空气,散播着慵懒恬静的阳光,象旧旧的棉布袄子,因为经年而柔软、因为自然而亲近,更象随手拍下的老照片,把六百年的沧桑定格成一个恬淡、宁静的画面。
《寻枪》与青岩:
昨日看了姜文、宁静主演的影片《寻枪》。一个小镇的警察马山(姜文饰)曾经为了小镇的安宁不辞辛劳,一天在妹妹婚宴的酒席上,因醉酒丢了枪,接下来的是一连串的噩梦般的故事。于是马山开始了漫漫的寻枪之路,古镇曲折幽深的小巷,四周冷冰冰的石板,马山匆匆的脚步和沉重的背影,无不烘托出电影里那种诡秘而紧张的气氛。
在静静的狮子山下,安静的石头小城外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和菜地,几凹水塘间或的在田中错落。已是春风吹开沉寂的冰冻的时分,油菜花开满了田野,满眼的金黄在山谷里蔓延一直伸向残阳映红的天边。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虽年久失修,却仍风韵犹存,如没落贵族家里的千金,虽荣华尽去,却还在步履之间透出雍容。仿佛你爬上石阶,在楼前轻扣门环,就会看到清纯美丽的李小萌(宁静饰)温柔的应声开门。体会到马山与初恋情人重逢那种晃如隔世的感觉。
牌坊后一条青石板街绵延向远方,两排古老的石屋和店铺沿街而建,店里和路边的小摊上甚至可以买到一些青岩人家祖上传下来的老古玩。穿着青色长衫,包着深色头巾的布依族女子担着两个圆圆的竹筐急匆匆的往街市上赶,前边的竹筐里装满了用草绳串成串的红红的干辣椒和后边的竹筐里装满了田坎边刚摘下嫩嫩的散发着清香的山折耳根。女子细碎的脚步和她在风中摇动的银制大耳环,随着她婀娜的背影消失在小巷中。恍然间你会想起马山,你便以为随时有可能在某个小巷的转角与他匆匆而行的他撞个满怀。马山朴实执拗的性格象是青岩人的刻画。那街边停着的轿车你会误以为是贩假酒的周小刚的,让人忍不住想捡了一块石头扔过去为马山报仇……
尾声
日落时分,小镇上袅袅炊烟从青瓦的屋顶渐渐地升起,暗暗的灯光悄悄地透过一扇扇古朴的窗栏,投射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显得宁静而安详。六百多年的古文化浓缩在那被磨得发光的青石板铺成的小道上,六百多年的世事变迁刻画在小镇的古朴的院落之中。青石铺就的古驿道,绵延向远方,一切仿佛古朴的水墨画卷,青岩无时无刻不散发着令人神往的古韵。
末了耳畔又似响起青莲居士的话:“生活就象这豆腐干,越嚼越有滋味,而要晓豆腐的滋味,你就得去青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