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平阳《背着母亲上高山》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诗。这首诗是那样强烈的打动了我,让我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沉思中,并产生背着母亲上高山的豪情。母亲,我们谁不是母亲生的,可母亲的世界,我们做子女的谁有真正关注,给予母亲丁点安慰呢。母亲——之所以伟大,除了她给予你生命,更多的是那份无私的情怀。 还是让我们读读雷平阳的诗吧:
背着母亲上高山,让她看看
她困顿了一生的地盘。真的,那只是
一块弹丸之地,在几株白杨树之间
河是小河,路是小路,屋是小屋
命是小命。我是她的小儿子,小如虚空
像一张蚂蚁的脸,承受不了最小的闪电
我们站在高山之颠,顺着天空往下看
母亲没找到她刚刚栽下的那些青菜
我的焦虑百布满了白杨之外的空间
没有边际的小,扩散着,像古老的时光
一次次排练的恩怨,恒久而简单
读雷平阳的诗,没有玄虚的东西。朴素与朴实,想来该是诗的本质之一。他用诗歌记录了对母亲的热爱!
我想绝大多数人肯定是因为类似的情感经历才会与作品产生共鸣吧!联想到我的母亲,我觉得作者写的就是我所想的,我的母亲也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我十六岁的时候就离开了母亲,寻找出路。那是十八岁的哥哥去当兵,八岁的妹妹和母亲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一个叫顾店镇的老家,那是枝江的“西藏”,最偏僻的丘陵小镇;父亲在市直水利单位一条叫东风渠的管理单位上班,母亲就是那个叫半边户的农家妇女。记得当时分天到户,母亲就整天在她那几亩责任田里劳作,她很满足,因为再也不操心原来在生产队里挣工分,老是一个超支户了,因为那样还需要父亲那他的工资回来买生产队里发的稻谷。
在我三十六岁,父亲六十三岁的时候,那是2003年的夏天,我们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一辈子分居二地的父母,因为退休回家而团聚的父亲,刚回家二年,检查时肝癌晚期,弄到宜昌住院二个月就去世了,从此母亲又回到了孤独。我们兄弟妹三把母亲接到城区住几天,再回乡下,就这样城乡穿梭,免得她老人家伤心,可屋漏偏逢连夜雨,事隔二年,2005年的秋天,哥哥在汉宜高速上意外车祸身亡,当时隐瞒着母亲说哥哥去外地出差出了车祸还在医院治疗,可实际上哥哥当场被撞死亡,直接拖到殡仪馆了,我们担心母亲知道就彻底崩溃了,我们除了拖延下迟点让她知道真相,或许会安慰下母亲脆弱的心灵,母亲最后还是知道了,那是把哥哥安葬在朝阳公墓的头七,母亲除了流泪还是流泪,母亲就这样在我和妹妹之间来往。好在我上班的地方距离城区八十多公里的山区,是为城区输送水源的水库工程,生长在平原的母亲几乎没看见什么高山,母亲一下子就喜欢了我上班的大山,说是陪着我上班呢!我对她说,您陪我上班等我干到退休还有上十多年呢,快八十岁的母亲身体硬朗,她很快适应了山里的生活,自己生活还能自理,种点菜园,在那山脚下她的几块簸箕大的菜地里忙得不亦乐乎。或许,只有这样她才能忘记痛苦,周末回城区,她总要提醒给妹妹带点她种的蔬菜。时刻提醒我自己开车注意安全。母亲是悲伤的,但母亲也是幸运的,虽然她经历这么多痛苦,她没有文化而且脾气也很古怪,但上帝还是给她留下最后的二个孩子,热爱自己母亲的孩子。
记得春节到幺幺家拜年,她提醒我不要嫌弃年老的母亲什么的,我回答说怎么会呢!我记得父亲去世的前夕,我曾经向父亲保证过的,如果一个男人连自己的母亲都不爱,那么他还能爱谁呢!母亲常说,她不想火葬,死了就埋在这高山上,我回答她不要考虑这么多,再说父亲还埋在祖坟的松林里呢——母亲真是老糊涂了。母亲在城里和小妹生活了几年,她学会了过马路,学会了逛超市,学会了打电话,如今她离开小妹,跟我来到高山尚已经三年多了,她很快适应自己山民的生活,每周叫她出去到山外城区玩几天,她似乎不愿意呼吸山外城区的的空气了,饮用城区的自来水。她问我城里的市民真的是喝我们这水库里的水?我说那是肯定的,母亲若有所思的说,看来你们这工作还真的蛮重要呢!
母亲随我到山里,为了联系方便也为了解除点她的孤寂,给她买了个老人机,让她时常和山外的几个婶们通电话,可她开头一句总是说,我在高山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