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周,连续两次到许家冲,我不得不为许家冲写点文字。或许这也是我和许家冲的缘分。
还没下车,远远看见的就是许家冲村委会广场上那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仿佛在召唤我们。
滔滔江水,千古风流。坝头库首,满村锦绣。
许家冲是习总书记视察过的村子,2019年8月,湖北省委直属机关工委把夷陵区许家冲村确认为“省直机关党员干部教育基地”。该基地开设现场教学课堂,发掘特色教育基点,推出系列教育套餐,正成为党员干部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加油站。
凡是到许家冲去参观学习的,应该都是去加油充电的。
要说两次去许家冲都与朱白丹老师有关。七月流火,我带着市水文化资源普查调研组去夷陵区水利和湖泊局,朱老师热情的推荐,我们调研组必去夷陵区所在的黄陵庙和许家冲,许家冲村是典型的移民新村,我们必须收集到水文化资源普查资料库,何况两地距离很近,只是许家冲在江北这边。
“坝头库首第一村,三峡茶谷东大门……”走进许家冲村便民服务中心,跃入眼帘的便是一张红色的《党员公约》。
“这是我们的‘治村之宝’,要永远传唱下去。”网格员韩鸿英拿着A4大小的《许家冲党员公约》告诉我们,许家冲还完善“村党支部、网格、村湾、党员中心户”四级治理构架。早在网络上看见许家冲村支书望作战等唱起渔鼓调《党员公约》,现场听到网格员的介绍更是亲切。用三峡地区流行的民间文艺形式——渔鼓调,填入党员公约内容,用大家熟悉的曲调唱党员公约,简单易学,通俗易懂,通过歌唱,使党员干部记住公约,警醒自律。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的时候看到了村党员公约歌,问大家会不会唱,村支书望作战便与在场的村党员干部一起唱起了渔鼓调党员公约。
习近平总书记听得很认真,他说;“渔鼓调很悠扬,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党员公约内容写的很好,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党员干部把党的作风和纪律要求记在心中,这种办法很好。”
坝头库首第一村,三峡茶谷东大门。党员公约是根本,明示党员亮身份。村规民约我遵守,维护正义敢出手。勤劳致富靠双手,发展产业我带头。移风易俗我先行,大操大办带头禁。全心全意为人民,优质服务暖民心。
许家冲村的“治村之宝”的渔鼓调早已传唱到祖国的大江南北,知道许家冲是坝头库首第一村。
因为三峡工程移民,1994年和2005年两次合村,原谭家坨村、苏家坳村和西湾村陆续并入,形成现在的许家冲村。许家冲村紧邻三峡大坝,被誉为“三峡坝头库首第一村”。从宜昌城到许家冲仅有40公里左右,上三峡专用高速开车四十分钟吧。如果排除三峡专用高速办理通行许可证的时间,或许还不要四十分钟呢。
刚到各县市区转一周普查水文化资源回到宜昌,朱白丹老师的微信电话找我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和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湖北宜昌的水利作家是否组织搞个志愿者活动,我说当时邀请李广彦老师参加水文化建设座谈会他还在山西出差呢!不知道回宜昌没?就这样朱老师联系广彦老师,他风尘仆仆的从武汉回宜昌,我们再邀请水利摄影家协会会员市局信息中心的小彭,一起参加,朱老师的二兄弟朱光华、朱华逊和太平溪镇水利站站长高信组成的江河志愿服务队。8月6日上午,我们沿着总书记足迹,来到许家冲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远远的,和上次一样,远远看见村委会广场上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活动现场,作为中国水利作协报告文学专委会副主任李广彦代表与会的湖北水利文协骨干作家向许家冲村委会捐赠各自出版的图书,许家冲村委会党支部副书记朱崇军接受捐赠并表示感谢。李广彦老师现场赋诗一首表达自己所闻所见许家冲的心情:
许是玉皇赐宝地,
家族落户西陵峡。
冲滩前辈放排号,
村育后生闯天涯。
优化环境成典范,
美妆风景绣中华。
如今来了总书记,
画卷尽展飞红霞。
藏头诗曰:许家冲村优美如画。
宜昌江河志愿服务队发起者朱白丹老师是中国作协会员,而且是参加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也是中国水利作协理事,面对许家冲的乡亲们他亲自讲授《水资源保护》,宣讲为什么保护、保护什么、怎么保护水资源,他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的演讲,见解独到、联系实际、受益匪浅,许家冲村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自觉承担起一江清水东流的责任担当......我和小彭拿着相机记录着,感动着。这位身患癌病,著书立说,在中央部委流域机构和十几个省市演讲授课百余场的全国水利系统知名作家、资深水行政执法和水资源专家朱白丹在故乡许家冲的演讲又是一道风景。
在许家冲村广场,有一排铺着洁白瓷砖的洗衣池,尽管家家户户有洗衣机,村民仍然保留着用棒槌洗衣的传统。过去是在江边洗衣服,现在用上自来水和无磷洗衣粉,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既照顾到村民生活习惯又环保。许家冲村委会党支部副书记朱崇军向志愿服务队队员们介绍了当年习总书记接过棒槌,俯身捶洗衣服的情景。后来从新闻视频里李广彦老师仔细了解细节问那位穿黄衣服的妇女,原来习总书记是从一位叫刘正清的妇女手中接过棒槌,那棒槌是扁棒头,栗子树的千担修的,如今被许家冲村民珍藏在玻璃柜里。
朱崇军副书记当起了临时讲解员,带领志愿服务队队员们还参观了村污水处理厂和三峡移民陈列馆,也就是许家冲的村史馆。
回想六年前的春天,历历在目。阳春四月的荆楚大地,春意盎然,活力奔放。4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实地察看三峡移民新村建设和生产生活情况。该村紧邻三峡大坝,全村人口中移民占90%以上,是湖北省移民安稳致富示范村。村子坐落在半山腰,俯临长江,景色秀美。总书记沿着宽敞的村道进村,驻足察看太平溪镇污水处理厂,了解长江沿岸乡村生活污水处理情况。随后来到村委会广场,结合展板听取湖北省和宜昌市三峡移民搬迁情况以及许家冲村发展情况介绍。广场旁边有一个便民洗衣池,一些村民正在洗衣服。习近平走到她们身边,同她们亲切拉家常,并兴致勃勃拿起棒槌试着捶洗衣服。村民们告诉总书记,过去是在江边洗衣服,现在村里建了洗衣池,用上自来水,污水也集中处理,这样既照顾到生活习惯又很环保。总书记关切地询问村民们日子过得好不好、是否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并深情地说,为了三峡工程建设,不少人离开了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来到新的家园,这也是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贡献。村集体是一个大家庭,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是大家庭中的一员。要团结一心,相互关爱,相互帮助,齐心协力把新家园建设得更好。
习近平走进村便民服务室,详细了解许家冲村党组织建设和便民服务情况,饶有兴趣聆听村干部们齐声高唱用渔鼓调填词创作的《村党员公约》,夸奖内容写得好、朗朗上口。他还到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察看库区特色产品展示,了解村民依托沿江依坝优势发展特色民俗产业、以特色产业带动创业就业等情况。他强调,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村党支部要成为帮助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近在咫尺的许家冲,遗憾没有机会参观学习,庆幸的是机会来了就是连续两次。
被誉为“三峡坝头库首第一村”。2020年8月26日,许家冲村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这段文字是从胡振东先生报道我们沿着总书记足迹走进许家冲的文章中得知的。我想,许家冲不仅仅是峡江大地的一面旗帜。
许家冲村牢记总书记嘱托,紧盯生态保护,发展乡村旅游,扶持传统手工业,村民们鼓了“钱袋子”富了“脑瓜子”,快步奔走在乡村振兴大道上。从许崇军副书记的介绍中,看见许家冲的新变化,真为他们高兴。他指着低洼处的污水处理厂介绍说,太平溪镇的污水处理都集中在这里,许家冲村实现了垃圾分类、干湿分离、日清日洁,村里还采取积分兑换方式,鼓励村民将家里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收集起来,兑换生活用品,村容村貌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望着眼前的五星红旗附近的村街,耳畔响起朱副书记的介绍,浮想联翩。“过去管不住斧头、守不住山头,如今漫山遍野的脐橙、茶、核桃成了许家冲的金疙瘩。”随着有机茶生产基地面积逐年扩大,许家冲年产干茶超过了2000吨,以云雾观湖、双狮岭茶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企业蓬勃发展,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村里的创业带头人谢蓉,传承峡江地区非遗技艺“牵花绣”,发展手工刺绣产品。“与4年前相比,企业生产车间从300平方米扩大到1200平方米,员工从几个人增加到100多人,销售额最高达到2000多万元,人均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
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从经济日报记者董庆森柳 洁2022年6月13日的报道中,找到许家冲小康生活的几个数据。“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许家冲开办了38家民宿,近200人吃上旅游饭。”许家冲村的上级太平溪镇党委副书记周利河介绍,去年,许家冲村经济总收入近1亿元,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476元,比2018年增加了9000多元。
笔者从事水利宣传三十年,比较看重数字,就像关注我们江河湖泊水库的水位数字一样,知道我们许家冲三峡移民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都高兴了,朱白丹老师说,我们要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广彦老师拿着手机捕捉他心中最美的优美如画的风景。
相隔一周,两次到访许家冲,真是一种莫大的荣幸。依依惜别前,忍不住又拍摄了村委会广场上那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在七月酷热的阳光下,从镜头里看似乎越来越鲜红了。
许家冲上红旗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