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池草的头像

池草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806/21
分享

从另一面来读《红楼梦》

一直以来,读这本书,都是从正面来看的,从来都没有想过从另一面来读一读,去思考一下作者以及作者所代表的那一种立场观点。书中所表述的事,可以从反面来看,也可以从正面来欣赏,主要在于读者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观点。不同的人读出不同的感想,也就不奇怪了,也是读书的一种境界。

起初读《红楼梦》的时候,并没有读太多,跟所有人一样,只是读爱情,去读贾宝玉与两个女孩子的故事。不管是悲欢离合,还是皆大欢喜,都是故事的结局。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一年比一年成熟了,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后,再去读这本书,又读出了另一些认识来。

假作真时真亦假,从这一点来看,作者有所隐瞒,并没有把真实的意思表露于外,而是深深地隐藏在文字的背后。很多的红学者,还在不断地研究,谁是作者,谁又是书中的某个人物,以及书中的故事隐射了历史中某个事件。我只知读书,并不懂得去探讨,所以,只能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与一些浅见。

一般情况下,我不敢妄猜与杜测,去怀疑前人的推断与结论。但我既然想到了,认识到了,那不说出来,又显得浅陋之见。对于作者的一些认识与推断,说出来也是比较正确的。毕竟见仁见智,都是一种读书的态度。谁又能证明,哪一个最能读出作者的真实意图来的呢?因此,各读各的,也就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来。

作者所说,不仅要从正面来看故事,而且要从反面才能去读,因为真实的故事隐蔽在故事的背后。同样的道理,我不仅从正面来读此书,而且从另一面去分析作者的真实心理。从表面上来看,似乎主人公很不幸,也是极其悲惨的,值得读者去同情,或者生出怜惜之心来。但静静地想一想,又感到了另一种意味,是什么呢?

书中所说的先祖,常常感叹后辈们的不上进不思发愤,也经常地来光顾,要发出一些叹惜,以此来唤醒这些醉生梦死的人。但细想下去,此一种观点,不就是希望家族永远兴旺发达,永远地家丁满满吗?作者所处年代,正是封建地主时代,地主阶级是处于最高层的,也受着下层人的恭敬与侍奉,难道这一种状态要保持永远吗?

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我终于明白了,一方面作者要悲叹爱情的不幸,另一方面又恨世道不公平。旧地主被新地主更替了,一朝君主一朝臣,作者正是那一种没落的旧地主,所以,要感叹,要埋怨,要发泄。从书中各个方面来看,作者只是埋怨家族人的沮丧与没落,没有进取心,而且希望后辈人可以如秦可卿一样,把整个家族挽救回来。作者看到的只是家族人的纸醉金迷,与不思进取,只会挥霍,而不懂得节俭,但他想过下层的人群吗?

面对丫头们的自杀,作者并没有表现出对家族的痛恨,只是轻轻地叹惜,似水年华的逝去。在作者的眼中,所看到的还是分等级的人群,包括那些年老的下人们。虽然作者把年轻的与年老的分开了来评判,但还是没有看到他们身上的痛苦与困难。不管是否年轻是年老,他们都是一个同样的身份,那就是穷苦的百姓们,是很卑微的下人。在主子们面前,是不敢多说一个字,不敢抬头看脸的佣人。

主子们不幸了,或者遇到了困难,或者被排挤了,或者受到了冷落,那作者就要愤怒,或者要大声呐喊,但面对下人们的处境,或者不幸,作者并没有多少同情,更不会去替他们申冤,或者呐喊。金钏儿跳了井,是被宝玉调戏的;鸳鸯自杀了,是畏惧贾赦的权威;晴雯死在了破屋里,那是被王夫人因为听信了谗言,而固执地判断是晴雯想勾引了贾宝玉。很多的下人的命运都是不幸的,是如草芥一般,被这些没落的主人们抛弃,或者坑害了。

再来看作者笔下的警幻仙境,那是谁的天堂呢?估计不是穷人们可以呆的地方,贾宝玉跟着仙子走进的居所,可以去听曲,品茗,还可以看各种薄册,但作为穷人或者下人可以进得去吗?大门口的狮子,也是势利眼,不会对主人吼叫,只会低头哈腰地讨欢喜,但一遇到了穷人面前,还不是凶相毕露,恶语相向?

仙女来引宝玉入梦,是受了贾宝玉先祖的托付,怕这些后辈们只知玩乐,而忘记了进取,以及要懂得节省,还得留下家产,以备不测。从这一点来看,仙境只是富人们的仙境,而不是穷人们的天堂。在那些记载着历史的书上,也分着等级的。富人,贵人,包括这些没落的地主阶级,都可以进入正册,而那些穷人,以及这些下人们,则都是记在了又又又副册里。看似作者要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不过只是作者要说出对他不利的势力,以及一些不太公正的现实罢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