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英俊良兄的头像

英俊良兄

网站用户

诗歌
202004/01
分享

故里三题

一.  遥远的记忆------紫薇山庄断想

在大别山南麓的一个皱褶里

有那么一个村落---花屋垸

因其有一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花屋民居

而逐渐被人们把这里铭记

迟来的我,和我的诗

在这儿再也寻不到风花雪月的影子

面对着这片气势恢弘、琉檐青瓦的建筑

以及四周环绕的茂密的 松柏和紫薇

我只有深深的思考和沉重的叹息

遥想当年的罗有琦老人

带着先辈千里迢迢从江西迁来时的嘱托

选中了这儿的风水,看上了这儿的地气

招募邻近三省能工巧匠,历时五年

盖起了这注重“龙、水、格”的“围龙屋”

现在,这座古建筑群虽绣迹斑斑

但古戏楼上的雕龙画凤还是栩栩如生

古建筑上的雕梁画栋仍不失典雅之气

我仿佛看到了节衣缩食、勤扒苦做的罗家人

于一天辛苦劳作后回到围屋里

吃着粗粮,品着野茶,轻言浅笑

尽情地享受着这山高皇帝远的欢乐

偶尔也请来戏班唱唱节日的喜庆

让坐在戏楼上的人粗评细议

罗家人最惬意的也不过如此

一弯小河把围屋环绕

那清冽的山泉 有着罗家女子的神韵

清风舞明月,幽梦落花间

罗家女儿勤于桑陌,纺于迴廊

偶尔也把无暇的相思来漂洗

于是,这环绕的小河有了欢快的节拍

围屋后倚青山,青山逶迤巍峩

这可是罗家男儿的脊梁

轻拭相思泪滴,望穿往事如烟

罗家男儿耕于田畴,就读油灯

也翻山越岭走出去探求真谛

走出了一个个朝政栋梁,荣耀了罗家门庭

踟蹰九曲迴廊寻找历史的足迹

看到了罗家人经历的那些岁月

虽然没有经过战乱没有经过浩劫

善良本份的罗家人虽安于一隅

但那发黄的税契记录着他们辛勤的劳作

那斑驳的青砖青瓦土墙凸现非凡的智慧

还有那几十囗天井承接的兩水消失何处

至今还是无法破解之谜

不得不让我们这些后人肃然起敬

紫薇山庄,你是我们历史的一瞥

让我们分明看到历史的斑驳

听到了历史的呼吸

可是,我们除了瞻仰

除了叹息、除了思考

还能为你做点什么呢?

你这中华民族文明的瑰宝

难道永远静静地躲在这大别山的皱褶里?

 二.  天堂吊锅:大别山的味道

是季节的温馨

让劳作一天的人们

紧围着你把幸福和安宁烘烤

把欢乐和惬意评品

于是,古老的村庄

飘荡着甜蜜的夜话

夜幕带走了太阳的余温

只有星星在窗外微笑

此时,一家人围着温暖

就着菜的喷香、酒的浓酽

把话题聊得

伴着炉火噼噼啪啪直响

年迈硬朗的爷爷

捋捊花白的胡子

一口醇香早把他灌个半醉

可从那旱烟杆里抽出的故事

还如此久远绵长

一如那吊锅打底的蕴藉

那么浑厚,那么奇妙

奶奶还是那么琐粹

夹菜添酒忙过不停

毫不理会爷爷的喝斥

她老人家的日子

总是被苦涩和甜蜜填满

其实那吊锅中煮着的

尽是女人的柔情

才令山里的男子汉

永远爱怜不已

外地打工回来的爸妈

就着一碗碗老米酒的醉态

洗去漂泊的风尘

不时用略带异乡的囗音

瞎掰着他乡趣事

吊锅中的那一份份牵挂

被煮得扑扑直跳

天堂吊锅

煮着季节的温情

飘着幸福的香甜

整个大别山的味道都在里面

三. 高庙铁索桥:那一抹乡愁

那一抹浓浓的乡愁

被高庙铁索桥

拴在了日夜流淌的义水河两岸

一岸是乡村的落寞

被日夜涌动的车流

沿着平坦的柏油马路

交给了外部世界的诱惑

一岸是天涯飘泊的呓语

在一个冬日的午后

被悄悄地背回乡村

让年迈的父母

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收掇

人生的旅途中

有多少次从这桥上走过

义水河两岸仍是季节的错落

也许在一转身的瞬间

那山一程水一程的盼望

就印在了桥下的浪波里

熟悉的背影

温暖的乡音

还有那恒久热切的期盼

氤氲在乡村的每个角落

叹你天涯咫尺的疲惫身影

懂你钢铁骨胳的坚硬

知你悠悠岁月经历的风雨

共享此时万水千山的期待与柔情

高庙铁索桥啊

你把最浓的乡愁情结

酿造成冗长时光里

最令人陶醉的芳馨

一桥花絮纷飞了时间的暖意

两岸秋雨洒落着离别的泪痕

乡愁的月光皎洁在钢索上

陪伴着飘扬的红丝带

呢喃着缠绵细语

在每一个相思的夜里

在每一个企盼的清晨

将每一缕苦涩的思绪

和那些点滴的惬意

缠绕成最浓烈的乡音乡情

多少风霜雨雪、雾霭晴岚

高庙铁索桥

你是我今生最醉美的山水

晨曦中

露珠儿串起乡愁的醇厚

薄暮时

炊烟里飘荡相思的缠绵

我深深知道

桥的那一头虽然有诗和远方

而桥的这一头

永远是不变的乡恋和乡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