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湘西熊大的头像

湘西熊大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11
分享

簸箕叔叔

叔叔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他编的簸箕既结实又美观,左邻右舍都愿意让他编,他也总是来者不拒。

叔叔用的工具很简单,一把尺,一把镰刀,还有几条细麻绳。原料是从地里割回来的高粱秆。先把高粱秆的上半部分截掉,留下带穗的下半部分,再把它们均匀地劈开,然后用尺量好尺寸,用镰刀把多余的部分削掉。这样,一个簸箕的“帮”就做好了。接下来,就是编簸箕了。只见叔叔左手拿着“帮”,右手拿几根高粱秆,在“帮”上上下穿梭,左缠右绕。不一会儿,一个圆圆的簸箕底就编好了。然后,叔叔把编好的簸箕底扣在“帮”上,再用麻绳一圈一圈地勒紧。最后,把一个用高粱穗做成的“簸箕舌”钉在簸箕的前边,一个漂亮的簸箕就编好了。

叔叔编簸箕的时候很专注,眼睛紧紧地盯着手中的活计,手指熟练地编织着,胳膊不时地伸展一下,好像一个演奏家在弹奏一首优美的乐曲。我常常看得入了迷,觉得叔叔的手指就像一根根神奇的魔棒,在“帮”和“底”上穿来绕去,就编出了一个漂亮的簸箕。

我问叔叔:“你编簸箕的时候为什么不用数数?”叔叔笑了:“数数?咋数呀?这都是老人们一代代传下来的手艺,熟练了,自然就不会出差错了。”我又问:“叔叔,你编一个簸箕要用多长时间?”叔叔想了想说:“快的话,一天能编两个,慢的话,一天只能编一个。”

“那你一天能挣多少钱呢?”我好奇地问。

“挣不了多少钱,主要是乡亲们用着方便。”叔叔淡淡地说。

“那你为啥不多编一些呢?那样就能多挣钱了。”

“编多了没用,放时间长了,簸箕会裂的。”

“那你为啥不编点别的东西卖呢?那样也许能多挣点钱。”

“别的我也不会编呀,再说,乡亲们用惯了簸箕,别的东西也不一定中用。”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看来,叔叔编簸箕不只是为了挣钱,更重要的是为了方便乡亲们。

叔叔的簸箕编得越来越好,不仅结实耐用,而且美观大方。乡亲们都很喜欢,争着抢着买。叔叔编簸箕的名气也越来越大,附近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我们村有一个编簸箕的“能人”。有人建议叔叔到城里开个簸箕专卖店,肯定能挣大钱。叔叔听了,只是笑笑,不置可否。

一天,叔叔到集上去卖簸箕。回来的路上,看见一群人正围着一个外地人在看什么。叔叔也凑了上去,只见地上放着几个精美的工艺品,有老虎,有狮子,还有小鹿,都是用高粱秆编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咋样?买几个吧?”外地人吆喝着。

“多少钱一个?”有人问。

“十块。”

“这么贵?”

“贵啥呀?这是纯手工艺品,放到城里的大商场,几十块也买不着。”

人们听了,都摇摇头,走开了。外地人急了:“八块,八块总行了吧?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人们仍然没有停下来。外地人叹了口气,收拾起东西,走了。

叔叔看着外地人的背影,若有所思。

从那以后,叔叔不再编簸箕了,他开始编各种小动物,有猴子,有兔子,还有形态各异的小鸟。虽然叔叔编的动物没有外地人编的那么精致,但也很可爱。人们都说,用这些活灵活现的小动物装点居室,比放那些花钱买来的塑料花强多了。

叔叔编小动物的时候仍然很专注,很用心。不同的是,他的脸上多了一份从容和自信,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知道,叔叔一定是在编新的“簸箕”。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