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向前学乐天,认知非凡传千年!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居香山,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存诗最多的诗人,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相对讲,白居易的一生是比较完美的:少年扬名,中年得志,晚年闲适。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从小受到非常严格的家教,立志苦读,五岁他开始学习作诗,九岁他已经可以熟练掌握声韵格律,他每天学习时间安排的满满的,昼夜奋发钻研,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到后来,他被累得口舌生疮,手肘成胝,以至于小小年纪就成了少白头。十六岁白居易到长安,带着作品拜谒大文学家顾况, 顾况看见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道:“长安米贵,白居不易!”白居易把刚写的准备应试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呈给顾况,顾况读起他的诗作时,严肃起来,他越读越佩服白居易,随赞叹道:“有才如此,居天下都不难。”努力不负有心人,白居易一举成名天下知。《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成了白居易的成名作。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自幼勤奋,努力学习,刻苦读书,青年时,他在三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高中进士,由于当时只录取了十七人,他是同年进士中最年轻的一位,白居易得意地自称 “17人中最少年”。白居易步入仕途,他做官不争名夺利,不阿谀奉承,不拉帮结派,他尽职尽责,努力做好官,做清官,做忠官,同时,他不断创作大量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使权贵相目而变色,使执政柄者扼腕,使握军权者切齿;他直抒己见,针砭时弊,敢言相谏;他忠心为人,热心待人,诚心做人;他清正廉洁,坚持正义,刚直不阿,官越做越大,发展基本还算顺利,官至三品的高官,是上大夫的级别了,也算得上踌躇满志!
“浩荡入溟阔,志泰心超然。”白居易的仕途肯定也是有风雨,有曲折,有磨难的,他在朝廷和地方总共做了四十多年官,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闲适”的生活反映自己“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认知,晚年的白居易出钱开挖龙门一带阻碍舟行的石滩,事成后作诗《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并序》留念,诗中仍反映出他“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观;晚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阳的履道坊宅园,与刘禹锡唱和,时常游历于龙门一带;他尚在履道里第举行“七老会”,与会者有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与白居易;白居易晚年笃信佛教,为僧如满之弟子。最后,白居易满足自己一生所获所得所为,以一种坦然释怀知足的胸怀走完了一生。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现存三千多首诗,有诗王、诗魔、白二十二之称,他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和元稹友谊甚笃,世称“元白”,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他一生经历了爱情的不如意,亲人的离世,好友的故去,仕途的坎坷等大风大浪,他没有气馁,梦想依旧,更加务实,力所能及地做事;他的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白氏长庆集》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白居易的一生也很符合人生规律,日出日落,潮涨潮退,花开花谢,他的认知逐渐发生变化,少年发图读书,到兼济天下为志,再到独善其身做事。从白居易的认知里,更加要践行家庭教育的巨大重要,树立良好的家风,从小让每个孩子牢记:守法、博爱、壮志,在家里依从父母,在学校听从老师,在单位服从领导,在社会遵从法纪,让爱父母,爱师长,爱单位,爱社会伴随一生;位卑不敢忘忧国,脚踏实地出凯歌。天有风雨霜雪,月有阴晴圆缺,地有高低平洼,不指责,不埋怨,不愤懑;少批评,多做自我批评、少为人师,多为学生、少说话,多做自我革命,逐步提高自己的认知,既要有凌云志,更要做平凡事、抨击时弊,不如努力、有气吞山河如虎之势、更要有不惧风雨之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吾辈之山河,一草乃吾辈之一草,一木乃吾辈之一木,一石乃吾辈之一石,绝不许他人取半草、持毫木、拿微石,胆有欺吾辈山河,吾辈必热血葬之,吾辈必粉身灭之,吾辈必铁拳碎之,绝不后退半步。待晚年时,回头看看走过的雪地里,留下深深的大大的长长的脚印,再仰头望望自己培育的遍野参天大树,棵棵结满硕果,最后昂首瞅瞅万里晴空,跪下摸摸广袤大地,今生如白居易的认知一样,无忧无虑,无怨无悔,无声无息,含笑满意而去!
绿水青山意志坚,共谱新篇家国欢!
202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