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全宪章的头像

全宪章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9/05
分享

敬畏山水

敬畏山水

在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长廊中漫步,我的眼光始终不能被人物画所吸引,我总认为夺人心魄的人物画,应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和十七、十八世纪欧洲绘画大师们笔下的经典人物。而在中国画中,让我心旷神怡、思绪奔涌的都是山水画,走进画家们笔下的山水,气势郁郁苍苍,长林巨嶂,云山满幅,变化无穷。如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远山近水,雄峰小桥,一派淳厚气象。再如宋代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等,墨气中流露的,尽是山水的峥嵘景观,云海的苍茫意境,林木的幽深情怀。人呢?万物之灵长的人在哪里?在这些宏大浩荡的山水云际间,你不注意看,竟发现不了人。仔细寻来,才能在山溪小桥间,渔舟孤帆下见到那很渺小的人,在苍天厚土之间,人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他们在大自然的磅礴气氛中,就像匆匆奔忙的蚂蚁。

每每看到此处,我为古人们在画中对自然界人的准确定位而惊诧。他们深谙人在自然山水中所处的角色。山河雄壮人声小,自古小丘比人高。在这些艺术魅力永存的作品中,画家们表现的,不仅是对万里江山的热爱,还有对大自然的崇敬,甚至是敬畏。为了不使人在山水面前显得过分谦卑,古人们便在画之意境上把人与山水融为一体,让人在山水间,浑然忘却身在何处,达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境界,让人在大自然中安稳和谐地与周围山水相处,方显出这锦绣河山的生命内涵,这大概是古人在山水画中的弦外之音吧。

现代社会人把自己看得越来越威猛无比了。自然山水在人眼里越来越不屑一顾了,人们忘记了地球上山山水水是与人类和平共处的伙伴,而不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们登泰山,上华山,脚踏三山五岳,那不是你征服了一座座巨峰,而是巨峰用它坚实的肩膀把你扛起来看远处的风景。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座山都是人类的父亲,它用身躯支撑着人类希望的天空;每一条河都是人类的母亲,她用自己的乳汁滋养着人类的生存。对自己雄壮而又慈爱的父母,人呵,怎能不该有一丝敬畏呢?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它们的自然天赋,本身就蕴含着祖先在沉默中对我们的注视。想一想,我们有时对自然山水的狂妄和践踏,那真是对自己祖先的亵渎。

那是一个盛夏的周日,我们几个朋友,来到南山鞑子庙后边的雪山峡谷中,晴亮亮的天忽而袭来几片阴云,榆钱大的雨点呼啦啦砸下,几个人慌忙躲到一块山岩底下。本来在雨雾中看山看水是别有诗意的,但那“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境,往往取决于人的心境。我看到那几块云是从山林中升起的,我看到那白亮亮的雨鞭是山挥舞起来的,我看到一派淋漓酣畅的洗礼是这条峡谷制造的。山就有这么大有脾气,水就有这么大的能量,人呢?此时躲在山崖下。这是一块赭红色的断崖,横空从山脚下斜出,一副桀骜不驯的走势,一种突出重围的姿态,嶙峋中透出果敢,坚硬中使出倔犟。在冷雨中瑟瑟的几个人,竟然同时被这块岩石的威猛与冷峻惊住了。我突发怪想,假如这块断崖此时稍微动动身子,人将会怎样?不,所有的山峰在人们找它作庇护时,它不会有一点恶意产生。它知道人是弱者,它根本不会计较人站在某一座峰顶上时那种得意忘形、不可一世的小丑样。需要保护人和其他生灵时,山是慈祥的长者。而此时当一座断崖呵护几个小虫虫一样的人时,我对它,对面前所有群峰顿生敬畏之情。怕到深处,竟是对大自然雄峰阔水的恐惧。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外有一座棒槌山,山上兀立着一块像农家女洗衣用的棒槌一样的巨石,每年旅游季节,游客纷纷上山去摸那块巨石“棒槌”。那个“棒槌”既像大山凌空长出来的大拇指,又像上天从哪拈来的一块石头,随意竖在那里忘了拿走。它像要离山而去,却又把根扎在山上。仰头望,危乎高哉接云天。就是这么一块山石,只怕有一阵山风就可以将它吹去,但是任凭人的无数双手推,它却纹丝不动。当我有一天看见它时,只敢用手轻轻抚摸那光滑的石壁,绝不敢写上“到此一游”的戏语。这是对一块山石的敬畏,更是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崇拜。

记得小时候看到过一首产生于大跃进时代的民歌,大意是在高山大河面前,人就是天皇玉帝,要山水怎样,山水就必须按人的意志改变模样。这首民歌本来是想表达人类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但是,后来由于把人的意志抬举到了绝对高度,人在自然面前就忘乎所以,横行肆虐了。在此后的岁月里,人对自然的改造变成侵略式的征服,对大山之上林木的疯狂采伐,对山中矿藏的无度开掘,对滔滔江水的随意截留,对泱泱大湖的盲目围垦,造成了对山河之表之源的惨烈戕害!

在已翻过去的历史一页中,我所看到的大都是英雄般高大的人物画,偶尔见到几幅山水画,那山、那水也都在人们征服后自豪的目光里成为可怜的陪衬。这是虚夸的艺术对自然的蔑视,实际上,大自然山山水水的广阔胸怀和无边气量,容忍了我们的狂妄和不自量力。其实它只要动一丁点报复之心,人的那点英雄气就会变成可怜的呼救和痛苦的呻吟。

有时细读唐诗,特别惊讶于古人对山水的那份崇敬如此虔诚。我想象着那一个乱云飞渡的日子,诗人杜甫在泰山之巅“一览众山小”,但他觉得这是泰山的高度让他“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他看到了泰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恢宏气势,人才有了眺望天下的眼光。我又想到天姥山留给李白的感觉“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那山是如何的雄奇“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李白诗心再狂,也不敢对山水有一句谩语。当他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时候,他便向往山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在山水面前一向谦恭的先祖们即使喝醉了酒也是口出真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慈爱得让人类感激不尽的山水,奇美的让人类羡慕不已的山水,慷慨得让人类羞愧难当的山水,崇高得让人类永远向往的山水,我们,有什么资格在它面前有一丝不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