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廖小炎的头像

廖小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8/30
分享

乡村公路变奏曲

从新余城区开车回到农村的老家,走在宽敞平坦的柏油路上,回忆起小时候的泥土路、砂石路,一种“换了人间”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老家是一个离城区十五公里的平原村庄,改革开放初期,交通不便,要进城办事,先要走五公里的乡村小道,再到乡里坐公交车。提起这段乡村小道,我至今仍然心有余悸。这条小道在出村不远处,是一条连接附近村庄、方便村民去乡里赶集或办事的主要道路,路面上没有填砂石,是一条光秃秃的泥土路。晴天还好走,但是到了雨天,泥土被浸透变成烂泥路,人在上面行走异常艰难,更不用说自行车、板车等其他交通工具了。烂泥不但会弄脏鞋子,而且会黏在鞋底,让你走不动;骑自行车更是寸步难行,轮胎粘满泥巴,每次骑自行车,我都是推着车艰难地走几步,就要停下来用棍子拨掉轮胎上的泥巴,以至几公里的路要走大约一小时。这就是我“恨之入骨”的赶集之路。

上世纪80年代,我在城里读师范学校的三年,都是走这条路来回,如果周末碰上下雨而又没有重要的事情,就一两个月不回家,真是道阻人情。

还有一条路让我难忘,就是我上中学的路。那是一条只能一二个人通行的狭窄又弯曲的土路。中学离我家有五公里远,路上要经过几个村庄。那时,我和村里的小伙伴每周日下午上学、周六中午放学回家就走这条路,上学有时还要肩扛三十斤米交到学校领取饭票。如果碰上下雨天,泥土粘在鞋子上,很打滑,又怕摔跤,就干脆脱掉鞋子,小心翼翼地赤脚行走,但是不免要打滑,摔倒在泥地里,很是狼狈。这是我艰辛的求学之路。

如果这些路铺上砂石该多好啊!上世纪90年代初,在乡政府支持下,老家通往城里的路终于华丽转身,铺成了一条我们梦寐以求的砂石路。这可乐坏了全村的父老乡亲,尤其是上学的孩子们,更是手舞足蹈、激动不已,因为,下雨天我们可以去附近村庄的亲戚家做客,也可以坐上父亲的自行车去镇里赶集,去城里玩。可是好景不长,由于长期的踩踏和车子碾压,石头压成了粉状,被雨水冲刷掉了,路面变得坑坑洼洼,下雨的时候,泥浆一不小心就会从缝隙里飞窜出来,弄脏衣服。通往中学的小路也因各种原因没有硬化。所以,修一条和城里一样的水泥路是我们的远大梦想……

“快到喽,村里又做了好多楼房呀!”车子进入了老家附近,爱人的叫唤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一下子回过神来。前面一条长长的柏油路映入眼帘,真的难以置信,揉擦揉擦本以为看花了的双眼,安定安定怦然跳动的心,我不禁哑然失笑,这条路的确是曾经通往老家的烂泥路,我再熟悉不过了。

柏油路平坦宽阔,令人适意,两旁绿树成荫,田野里生机勃勃,在一片金黄的稻穗映衬下,显得魅力无穷。村里楼房林立,今昔无法相比啊!我赶紧停车,掏出手机,不停地拍照,然后转发朋友圈,让所有在外工作的小伙伴们都知道,我们村也通柏油路了!我要把我的快乐与他们一起分享。也许我发送的这组图片会激活他们尘封的记忆,也会让他们想起那久远的“烂泥路”,他们肯定会和我一样感叹不已:柏油路不再是镜中花、水中月了,它已经活生生地出现在了我们面前。

我开着车缓缓地、小心翼翼地行驶在新修的柏油路上,真怕一不留神压坏了它,更怕它瞬间从眼神里消失,毕竟这条柏油路对父老乡亲而言真的是来之不易,理当百般呵护它。

到家了!到家了!车子一直开到村口,前方,一条通往镇里的柏油路也呈现在我眼前。来到村里,只见水泥路修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口,我不禁对乡亲们说:“现在村里变化大呀,建了新房子,修了水泥路,出门真方便呀!”乡亲们说:“修了水泥路,下雨天出门也方便了,新余复市四十年来变化真大呀,是党的好政策给我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呀!”

40年的发展,40年的跨越。新余复市40年来,一条条宽敞的公路修到了各个村庄,一幢幢洋房在农村拔地而起,一辆辆汽车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拿我来说吧,现在的收入大大提高,9年前买了小汽车,每人一部电动车,上下班及出门办事十分方便。

条条致富路,让乡亲们的干劲更足,兴办各种实体企业,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乡村振兴高潮迭起,人们的生活比蜜甜,明朝还会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