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廖小炎的头像

廖小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0/19
分享

蝶变新生

盛夏时节,走进下保村,你一定会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村落之间,古树名木参差耸立,交相辉映;房前屋后,苗木果树千姿百态,争奇斗艳;路边的荷花竞相开放,美不胜收;远处的青山,云雾缭绕。在这山青水秀美如花园的下保村,有这样一些贫困户,“虎瘦雄心在,人贫志气存”,在党和政府引领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贫困面貌,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一

见到陈桂芳时,她正在火热的灶台前炒冬瓜,头上戴着粉红色布帽,身穿蓝色工作服,双手握着铲刀来回翻炒着一大锅冬瓜,动作十分娴熟。

陈桂芳早年丈夫病逝,家里缺少顶梁柱导致家庭贫困。但是,生活还要继续,一双儿女还要她养育,陈桂芳感到千斤重担压在肩上。世上从没有被命运抛弃的人,只有被命运捆住手脚的人,一向坚强的她暗下决心:不能让儿女过贫困的日子,一定要争气,努力去赚钱,供他们读书。起初,她到外省打工,儿女由爷爷奶奶照料,过了几年,女儿到了上高中的重要时刻,儿女们舍不得妈妈去外地。她左思右想:这么多年没在家陪儿女,亏欠了他们,没有什么比家更温暖,没有什么比亲情更珍贵,要让孩子们感到家的温暖,让他们安心读书。于是,她回到新余打工,陪儿女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医药大学,让她感到很欣慰,但是每年上万元的学费生活费让她倍感压力。恰在这时,下保村颐养之家需要做饭的师傅,陈桂芳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被下保村委安排到颐养之家做厨师。自此,陈桂芳安心在此工作,并且十分珍惜这家门口的工作,因为这样可以在家照顾儿女,让他们有家的温暖。

近四年来,在下保颐养之家吃饭的老人从8增加到66个,陈桂芳付出了太多的辛劳。她不但每天要做好三餐饭,还要为下保村小组之外其他六个村小组50多位老人送餐,每天来回三趟行程30多公里,风雨无阻。陈桂芳干一行爱一行,为了把菜炒好,她会从电视上、手机上学习炒菜技术,炒出的菜色香味俱佳,让老人们啧啧赞叹。

酷暑七月,早晨5点,星星还在天空闪耀,路上没有一个行人,偶尔听到香樟树上鸟儿的鸣唱。此时,陈桂芳和另一个厨师陈姐分别从家里来到颐养之家,开始做早餐。陈姐煮稀饭和鸡蛋,陈桂芳把凌晨两点和好的面团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到蒸笼里蒸馒头,蒸熟后,与稀饭、鸡蛋一起分装到50多个送餐盒里,然后装到电动三轮车上,7点,陈桂芳骑上电动车开始送餐到六个村小组的接收点。一路上,美丽的格桑花在灿烂地微笑,欢快的鸟儿在树上歌唱,姿态万千的云朵在空中自由地游走,她全然无心欣赏,伴着电动车轮胎飞速旋转的声音,直奔目的地而去。

送完早餐,快到8点,颐养之家管理员买来了当天的菜,有小鱼、冬瓜、猪肉、茄子、鸡蛋等,见此,陈桂芳和陈姐就开始准备午餐。择菜、洗菜、切菜,每个环节都很认真,生怕有不卫生的东西没清理掉。之后开始炒菜,忙到11点,趁陈姐装菜的空隙,陈桂芳匆匆吃了几口饭,11点10分,她把饭菜装进送餐车,开始送午餐,顺便把个别老人提前说的卖给颐养之家的蔬菜带回来。12点回到颐养之家,陈桂芳和陈姐洗好碗,搞好卫生,才回家休息。

下午2点,陈桂芳开始准备晚餐。这天的晚餐是茄子炒肉、荷包蛋。她先煎荷包蛋,在灶台前,只见她放油、打蛋、翻蛋、装盆,接着下一个,煎了几个蛋,额上的汗珠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她匆匆用毛巾擦了擦,继续煎蛋,等煎完66个鸡蛋,已过去了一个小时。我凑近盆里一看,每个荷包蛋都很完整,细嫩滑爽,蛋黄煎至橙黄色,发出耀眼的亮光。为煎出漂亮的荷包蛋,她在家里练过多次,下了一番功夫。之后是洗菜、切菜、炒菜,忙到5点,匆匆吃了几口饭,装车、送餐,6点回到厨房,搞好卫生,6点半下班。

中午陈桂芳回到家,我和她谈了一下工作情况,她高兴地说:“这工作很忙碌,但是过很充实。比如早餐吃馒头,因条件有限,夏天只能在凌晨两点去和面,发酵三个小时,面粉才不会酸,冬天就要晚上9点去和面。如果早上吃炒粉,就要晚上准备好60多团,早上去炒就可以。现在吃饭的人多,还要让他们吃得满意,天天忙得团团转。现在政府对我们很关心,落实扶贫政策,儿女上大学有补助,我很知足,一定尽力把这工作做好。”

我问陈桂芳在颐养之家工作的感受,她快人快语:“要感谢政府,给了我一个家门口的工作,每月厨师加送餐工资有2800元,让我安心在家,方便照顾儿女,让他们有家的感觉。以前在外打工,漂泊不定,管不了孩子。现在过得很充实,下了班可以和村里的人一起跳舞健身,有时还参加下保农民艺术剧团的活动,有任务就去排练节目,表演小品小戏,每年参加村里的春晚表演,过得很开心。”言语中洋溢着自信而快乐的神情。

要想改变不幸的命运,唯一的途径就是勤劳。在家庭生活陷入困境时,陈桂芳没有坐等靠,而是用勤劳的双手,改变了贫穷面貌,照顾好了儿女,过上了幸福而快乐的生活。

  二

在下保旅游停车场,人们每天都能看到一个残疾老人,坐着轮椅认真地用钳子捡垃圾,为保持干净美丽的环境而忙碌着,他就是下保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胡建华。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94年底,胡建华在家做事时从一棵大树上掉下来,导致双腿瘫痪,为治病花光了家里的钱还欠了债,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全家生活陷入困境。

胡建华的家庭情况,村委干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17年9月,下保旅游停车场建成,村委即安排他做停车场及公厕的保洁工作,这对残疾的胡建华来说犹如天大喜讯。残疾的是躯体,不屈的是灵魂。从此,满怀希望的胡建华每天坐着轮椅走在美丽的下保,早出晚归,尽力保持停车场的卫生,只要看到地上有垃圾,就及时捡掉。对停车场公厕,他每天早晚冲洗两次,并及时做好保洁。如果你到公厕去,会看到洗手缸没有污水,地面和蹲便器没有污迹,墙面和门板很干净,整个公厕没有异味,只有檀香燃烧散发的香味。

盛夏七月,流金砾石,我在下保旅游停车场见到胡建华时,他刚打扫完停车场和公厕,同行的村委扶贫干部说,他工作认真负责,上级领导来检查时,都称赞公厕卫生搞得好,停车场卫生也好。

在停车场小商店前,我坐下和胡建华聊天。坐在轮椅上的胡建华,满面笑容,这是一个曾经失去生活信心的人对新生活的憧憬,是炎炎夏日里最美的一道风景。我问他为什么把这里的卫生搞得这么好,他自豪地说:“是党和政府让我重新焕发了生机,我要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关心,给我送来了电动轮椅,安排了家门口的工作岗位,每月工资1500元,我做梦都想不到,62岁了,还能得到这个工作,每天坐电动轮椅来上班。村委十分关心我家,去年还安排我老婆到颐养之家工作,让我在颐养之家吃饭,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这几年下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十分优美,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搞旅游开发,举办花海艺术节,人气越来越旺。现在每个村小组都修了柏油路,我坐轮椅出去很方便,真是享福!以前,没有电动轮椅,我很少出门,坐在家里像等死,活在世上受罪。对比现在的生活,真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下保的环境这么好,如果我不把这里的卫生搞好,怎么对得起领导的关心,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一翻肺腑之言,道出了他的心路历程和感谢之情。

信心是命运的主宰。胡建华是幸运的,也是感恩的,他在政府的关心下,勤勤恳恳地完成本职工作,为保护下保优美的环境做出了贡献,生活越过越好。

  三

炎炎夏日,凌晨5点,迎着第一缕晨曦,江菊保来到村后牛栏,把两头老牛和一头小牛牵引到村庄对面山下的草地上吃草,妻子喻细英来到厨房做饭,开始了他们忙碌而幸福的生活。

早晨6点,江菊保夫妻吃完饭,扛着扫把、篓子,开始分头打扫从青溪村小组到新峡公路路口5公里长的下保旅游公路,这是良山镇下保村委安排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喻细英的工作,但老伴江菊保每天早上都会打扫一半,减轻她的劳累。他们一路扫,一路看,不放过一个垃圾袋、一根柴草。

半晌午,喻细英打扫完旅游公路,马上开始她的第二个公益岗位——看护村前的马槽水库,她仔细察看水库的水位和周围情况,清除杂草,看看是否有人在钓鱼,为保护村集体财产而尽力。这个岗位虽然轻松,但责任重大,她不敢有丝毫懈怠。她的脚有点残疾,仍坚持每天到水库察看两次。看完水库,喻细英来到自家的菜地,先摘菜,再锄草、浇肥。笔者看到,菜地里的辣椒、茄子、蕻菜、豆角、大豆、南瓜、冬瓜、苦瓜、芋头等菜长势喜人。喻细英说:“种这么多菜,吃不完的拿去卖,还可以换点荤菜吃。”

中午,我来到喻细英家,她正坐在大簸箕前,仔细地分拣一堆从山上摘下的野生鸡椒子,准备卖给别人做药材。她双手粗糙,有着农村老年人特有的茧子,一看就知道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村主妇。谈到保洁工作,63岁的喻细英高兴地说:“现在政府真好,前年给我安排了工作,每月工资900元,去年又给老伴安排了工作,解决了我家的温饱问题,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镇里帮扶干部经常来看望,关心我那没有爸爸、母亲改嫁的孙女,鼓起了我们生活的信心,感谢党和政府。”

江菊保打扫完旅游公路,准时来到下保村附近的江西清欢农业开发公司的果冻橙基地,开始他一天的工作。去年5月,在村委介绍下,江菊保与这家公司签订了长期劳动合同。自从有了这份工作,他每天都高兴得合不拢嘴。在闷热的果冻橙大棚里,我见到江菊保,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手上的青筋清晰可见,一张苍老、布满皱纹、饱经风霜的脸,一双慈祥和善的眼睛,深邃明亮,看上去很有神。谈到他的工作,他爽朗地说:“我今年66岁,没想到在家门口有这么好的工作,每月工资1500元,蛮好。以前真是苦,就种几亩田,有空才出去打点工,一年到头赚不到几个钱,还要养育上学的孙女,现在有这工作,收入大大提高,真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一定好好做事,要对得起领导的关心,对得起老板,让他们放心。”说罢,他右手拿起剪刀,左手拿起一根枝条,熟练地给果冻橙剪枝,不一会儿,豆大的汗珠从他额上滚下来,他全然不顾,继续剪枝。在大棚内,我遇到基地技术主管谢师傅,谈到江菊保的工作表现,一个劲地说他做事认真负责,老板很满意。

临近中午,江菊保骑着电动车回家。一路走一路看,不管地上有矿泉水瓶、塑料袋、柴草,还是烟头,他都会停下车捡起放垃圾袋里,这是他每天回家必做的事。看到干干净净的旅游公路,享受着下保优美的自然环境,他犹如快活的蜜蜂。回到家,江菊保看到老伴炒了红烧鱼、辣椒炒蛋和苦瓜,十分开心,拿出碗筷,倒上谷酒,美美地吃起来。他感慨地对我说:“以前没有政府安排的工作,生活很苦,没有什么荤菜,基本上吃自己种的菜,现在有政府关心,赶上了好时代,过上了小康生活啦!”

傍晚,江菊保来到山下的草地上,把两头膘肥体壮的老牛和一头小牛牵回家。这牛呀,是他美好生活的希望。这不,在他的精心饲养下,一个月前,母牛生下了一头小牛,越长越高。他满怀希望地对我说:“这小牛长到明年初可以卖掉,为来年的生活打下坚实基础。”此时,他眼里充满美好的憧憬。

江菊保和喻细英夫妻因为身体原因,儿子早逝媳妇改嫁留下孙女要抚养,家里缺少劳力而贫困。但他们深知,劳动创造美好未来,只有劳动才能走出贫苦。如今,江菊保一家摆脱了贫困,这其中有政府的帮助,也由于他们“人穷志不穷”,勤劳肯干,认真负责,忠于职守,才成就了他们幸福的生活。

  四

采访回来,陈桂芳、胡建华、江菊保、喻细英那勤劳的身影,时时浮现在我眼前,我仿佛觉得,他们每天在美丽的下保飞舞着,歌唱着,犹如勤劳的蜜蜂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幸福的生活。

如今,下保村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摆脱了贫困,正朝着小康生活迈进,这是国家扶贫攻坚的重大成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又一座重要里程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