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廖小炎的头像

廖小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0/22
分享

情洒八百桥

从新余城西天工大道出发,跨过天工大桥,顺着漂亮的经开大道前行2公里后右拐,沿着新修的乡村柏油路行走3公里,经过江西岸、英台上两个村庄,就来到了有着800年悠久历史的良山镇八百桥村。

盛夏时节,在八百桥村党群服务中心,我见到了年轻的新余市优秀驻村干部吴喆,他个子中等,清瘦儒雅,温和中带着韧劲。

2019年4月,吴喆被所在单位——新余市邮政管理局选派到八百桥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从此,与八百桥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吴喆初来八百桥时,从经开大道通往八百桥的路还是二十多年前修的水泥路,到处坑坑洼洼,小车底盘不小心就会磕一下;村前的八百桥江多年没有清污,江里的臭水随风飘向村里;房前屋后杂物乱堆乱放,地上杂草丛生,蚊虫乱窜,到处脏乱不堪。此情此景,让离开乡镇工作岗位五年的吴喆深感焦急和不安,农村的面貌怎么还是这样?他决心“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村委一班人共同努力,争取项目,发展产业,改变村庄落后面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对于良山镇政府办公大楼,吴喆是熟门熟路,因为他多年前曾经在这里工作过。到八百桥驻村工作后,为了村里事务,他多次找镇党委政府领导汇报沟通。立项目争资金,是村里发展所必需,为此,他多次跑区里、市里有关单位,诚恳地请求支持。项目开工后,他天天跑工地,察看施工进度、指导施工、把好质量关,每个项目,都饱含着他辛勤的汗水与付出。

“9月19日通往村庄道路开始铺水稳层了,12月4日村里的路开始打柏油了……”在吴喆的驻村笔记中,详细地记录了村庄道路建设的点点滴滴。2019年底,从经开大道经过江西岸村、英台上村到八百桥村的3公里长、6.5米宽的柏油路建成。同时,经过吴喆和村委争取,在八百桥村东面新修了一条1公里长的通往经开大道的柏油路,村民以前骑摩托车去镇里办事要20分钟,现在走这条路只要10分钟。两条道路建成,村民们上通良山、下达新余都十分便利。2019年,通往各个村小组的柏油路陆续修好,出行条件有了质的飞跃,村民们无不欢欣鼓舞。一条条新路的建成,犹如一条条致富新干线,引领村民走向致富大道。贫困户李冬生正骑摩托外出,我问他现在出行的感受,他兴奋地说:“我在新余打工,来回骑摩托车,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走路都不会脏鞋,真是太好啦!”

到八百桥驻村后,吴喆走遍了全村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时在贫困户家一呆就是半天,有空时和他们一起劳动,与贫困户处得很和谐。

在英台上村小组,我们见到刚放下农具的刘绍兰——这位从贫困户到种粮大户的坚强女人,在吴喆和村委的大力支持下,流转土地300余亩,依靠勤劳的双手,不等不靠,成为良山镇“脱贫之星”,在脱贫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让吴喆和村民们都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刘绍兰丈夫2011年在外务工时,因一次事故造成下半身瘫痪,为治病花费了大量资金,成为贫困户。吴喆经常到刘绍兰家走访,仔细询问她丈夫的病情及治疗情况,宣讲国家有关政策,让她家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享受国家扶助政策,如农业补贴、安居改房、交通补贴、就医报销等。一次走访中,听说刘绍兰的儿子要找工作,吴喆决定帮忙推荐。他花了很多精力,多次联系有关企业,最终安排到万商红一家物流企业工作,并且收入不错。一件件摸得着看得见的实事,让刘绍兰一家十分感动。刘绍兰感激地对我们说:“在我家困难的时候,是吴主任等干部帮了我,让我鼓起了生活的信心,我要继续努力,把300亩田种好。”刘绍兰聘请了部分贫困户干活,带动他们共同脱贫。英台上村小组贫困户袁绍兰今年70岁,她激动地告诉我们:“我这么大年龄,刘绍兰请我做事,每天有70元收入,真好,现在生活比过去好多啦!”

77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周秀珍,丈夫早逝,一个智力残疾的儿子靠她照顾,近两年她又患胃癌,治病花光了家里的钱,家境十分困难。我们来到她家时,她正准备做午饭,精神状态良好。谈到吴喆对她家的帮助,十分感激。她说,是吴主任一次次给她宣讲有关政策,让她得到政府的资助;一次次上门关心她的病情,让她感受到人间的温暖;一次次找有关部门,帮她争取到大病补充资金;一次次帮她到田间劳动,减轻她的辛苦。去年八月,因为政策调整,周秀珍没有评上低保户,但她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去有关部门讨说法,在吴喆上门解释时,她只是说:“好哦,我晓得,政策是这样我理解。”简单的一句话,让吴喆非常感动,深深体会到对贫困户扶志的重要性。离开周秀珍家时,吴喆嘱咐她说:“你要保重身体,不要太劳累,种点菜够吃就可以,如果你身体不好,儿子没人照顾更不好。有什么困难记得打我电话,不要怕麻烦。”声声叮咛,传递着吴喆对老人的关爱之情。

来到70多岁的八百桥村小组老村长李庚发家时,李庚发夫妇正在摘花生。因为两次丧子,精神受到严重打击,加上身体原因,李庚发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成为贫困户。吴喆了解到老村长在任时为村里办了很多实事,十分尊敬他,经常向他请教有关问题,给他讲解国家有关政策,帮他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享受国家资助,激发他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如今幸福地安享晚年。听说我们来了解他的生活状况,李庚发高兴地对我们说:“是小吴让我的生活有变化,他对我真好,经常来看望我,让我感受到组织的关心,过上了好日子。他为村里办了很多实事,整治了八百桥江,新建了健身公园,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大变样,太感谢他了!”

八月初,八百桥村农家书屋又热闹起来了。为了让孩子们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吴喆组织孩子们集中到农家书屋活动,在这里看书、做作业、玩有益的游戏。他变身为一个志愿者,辅导孩子们做作业、为他们答疑解惑、和他们玩游戏,给他们讲述八百桥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三年级小朋友李智卿对我说:“爸爸妈妈都没空管我们,吴老师让我们到这里看书学习,还教了我们很多知识,让我们不孤单。”

吴喆做过文秘工作,他发挥自身特长,写了10多篇有关贫困户的励志故事及他的工作体会文章,在学习强国平台发表2篇,在阳光网发表6篇,在省级媒体发表10篇,市级和区级媒体也常常发表。文章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共鸣,感动了很多村民和贫困户,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受到感染,摆脱了坐等靠的思想,扶贫扶志有了好变化。英台上村小组贫困户袁绍兰受到身边典型感染,积极行动起来,有机会就到种田大户或村里引进的农业产业中去打工,提高了生活水平。

“扶贫要从输血转向造血,发展产业是关键和核心。”吴喆深知发展产业的重要性,他和村委一班人积极与各地的技术能人联系,上门洽谈合作事宜,引进他们到八百桥来发展产业。如今,村里引进了皇竹草、竹荪、西瓜种植等产业,形成了“一青二白”的特色农业产业。从农业产业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一青二白”,村里产业面貌发生了变化,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钱袋子也鼓了。

酷暑七月,我来到八百桥皇竹草基地,只见一片片高大繁茂绿油油的皇竹草长势喜人,美仑美奂,犹如一片绿海。村干部介绍说,皇竹草产业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运作模式,贫困户全部入股并签订分红协议,聘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从事皇竹草生产种植。建档立卡贫困户袁绍兰正在皇竹草基地做事,她高兴地对我们说:“以前总是跑到外面去打工,赚点钱很不容易。现在在家门口的基地干活,每天能挣70元,去年还分红500元,这是以前不敢想的,要感谢政府发展产业,让我们提高了收入。”

来到八百桥村口那片30余亩的黑色大棚里,满眼的竹荪通体雪白,宛如婀娜仙子,十分可爱。眼下正是竹荪采摘的旺季,20余位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运,到处一派忙碌丰收的景象。60岁的章兰英是八百桥村小组村民,每天都在基地务工,她一边采摘竹荪一边高兴地说:“我这么大年纪,出去打零工都没人要,现在村里搞起了产业,从5月份开始,我天天到基地采摘竹荪,一个小时9块钱,虽然赚的不多,但是在基地干完活后还可以在做自己的事,这家门口的钱好赚!感谢村委引进这个产业。”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位于江西岸村小组的西瓜种植基地,是分宜来的严老板从60户农户手中以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了300余亩土地建成的。西瓜在育苗、移植、授粉、施肥、采摘等各个程序用工量大,严老板聘请了20多个当地村民务工,大大增加了村民收入。我们来到西瓜基地,只见一个个翠绿的大西瓜躺在瓜苗中,上面镶嵌着一条条深绿色的纹线,好像穿着一件非常漂亮的花衣裳。“我家流转了6亩多地,在基地干一天活能拿到70元,基地忙完了还能照顾家里,蛮好,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在西瓜基地务工的八百桥村民严春英尝到了在家门口上班的甜头。

今天,你来到八百桥,不管在哪个村小组,都呈现出“村村花扶树,户户绿绕门”的美丽景象,到处绿树繁花,村在林中,人在画中,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站在村前的枕头山上,近处的八百桥村一栋栋彩瓦白墙的房屋掩映在绿树丛中,八百桥江绕村而过,远处的农田、山林绿油油的,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

村村通柏油路,家家通水泥路,白墙彩瓦,村容村貌大大改善。墙面上移风易俗、孝老爱亲等精美的图案,政策法规、文明生活等方面的标语,让人爽心悦目;颐养之家,让30多位老人老有所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民活动中心,让村民文化活动有场所;休闲公园、健身器材、篮球场,让村民健身运动有去处。

行走在八百桥村休闲公园里,左边八百桥江中流水潺潺,鱼儿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江堤上青草郁郁葱葱;公园里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绿油油的草坪犹如铺上了厚厚的地毯,散发清香的桂花、粉红的茶花、茂盛的石楠、高大的银杏……让你美不胜收;吸水砖铺就的小道曲径通幽,零星点缀的鹅卵石增添了公园的乡土气息,十分惹人喜爱。生活在这仙境般的环境里,村民们无不赞叹:我们也有健身公园啦,感谢政府,感谢村干部。

这一切的改变,凝结着吴喆的无数辛劳。

以前的八百桥江,由于上游工业污染,水质很差,经常散发出恶臭,江中漂浮着各种垃圾,杂草丛生,环境很差。“以前江边上都是杂树杂草,人都进不去,做房子都没人愿意做到这边来。”住在江边的老党员李庚发说,“这条江让我们苦不堪言呀!”对于村民的怨言,吴喆和村干部感同身受,决心改变这种现状,“为了美化村庄,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哪怕欠点钱也要干!”吴喆斩钉截铁地说。

说干就干,去年8月,吴喆和村委一班人组织人员和机械对八百桥江清淤清杂草清垃圾,平整江边土地,修建健身公园。在那一个月里,吴喆每天到工地检查指导,督促施工,有时亲自动手,人晒黑了,身体瘦了,但看到八百桥江的面貌发生了彻底改观,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他感到很慰藉。

2020年5月20日,人民日报新媒体制作了《大美中国!每一帧都是屏保》的6分钟视频,以美仑美奂的景色祝贺全国两会召开,八百桥作为江西三个景点之一在此视频中惊艳亮相。视频中,古桥由近及远,随着慢镜头展现全貌,夕阳西下,一个老农牵着牛悠然地从桥上走过。这个视频播出后,八百桥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也让对古桥保护付出辛劳的吴喆也感到一丝丝慰藉。

八百桥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吴喆深入了解后,认真挖掘“八百桥”“年杵坑”“枕头山”“脚板印”“神仙床”等历史文化古迹,和村委一班人商量,打算形成文化带动、产业驱动的乡村发展格局,把八百桥建成良山镇的一颗明珠。他不辞辛劳,认真撰写申请报告,积极向上级文化部门争取文化保护与挖掘资金,组织人员对八百桥等文化古迹进行修缮保护,修建了通向枕头山的登山便道,制作了历史文化古迹宣传栏,方便游客参观。此外,他还在中央、省、市级媒体上发表了有关八百桥文化古迹的文章,大大提高了八百桥的声誉,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此参观。

风雨之后见彩虹。吴喆在八百桥驻村工作一年多来,通过大量实际工作,为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使贫困户摆脱了贫困,赢得了群众好评,村委各项工作都上了台阶,在全镇排名由原来的落后走向了前列。村委书记张晓菁感慨地对我们说:“小吴来到村委工作后,积极参与各项工作,脱贫攻坚,争项目抓进度,引进产业,群众工作,党建工作等,各项工作都有起色,我要感谢他,村委有了他,真是捡了个宝。”

“路再远,只要够坚定就一定会有到达的一天!”在八百桥村驻村帮扶的日子里,吴喆风里来雨里去,行走在田间、村庄、群众中,付出了很多辛劳,用实实在在的努力和勤勤恳恳的工作,受到了上级的肯定,同事的尊重,群众的欢迎。每当看到村庄面貌的变化,村民生活的改善,村民和睦相处地生活,他就感到很欣慰,很自豪,因为,他在这片土地上奉献过,他情洒八百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