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义萍的头像

徐义萍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6/23
分享

崆峒山游记


                                              文/素心

抵达甘肃平凉西崆峒古镇也就抵达了崆峒山。

古镇是崆峒山南门,也是正门,一块高高的刻有“崆峒山”门牌巍峨地矗立在山脚下。

古镇不古,四面八方的游客裹挟着现代化气息穿街而过,五颜六色再熟悉不过。古镇,本应散发着陌生、古朴、久远、神秘和厚重的味道,这里并未有。

寻着人文始祖轩辕皇帝两次问道崆峒山偪仄而婉转的山路,我如一粒尘埃落入崆峒山。

信心十足选择从东门路线徒步上崆峒山,攀登海拔2123.5米的最高峰香山。这个海拔对于生于山区长于山区的我并不是最高的,只是一向喜欢脚踏实地去感受山川跳动的脉搏,喜欢用双脚给山川大地一个响亮的亲吻,才不枉每一次旅行。

沿着潺潺水声经过二郎石,从东门拾阶而上。石阶险、陡近乎九十度。回归大自然的兴奋令身心一下子年轻充满活力,仿佛重生一般。然而,待一口气跑上十几个台阶后,立刻气喘吁吁,唯有用双手扶地攀爬,或借助铁索攀援,如此,才知此行是一次不可小觑的挑战。

行走绿帷之中,枝叶四面合拢,高树密枝遮天蔽日,古树虬枝古朴精湛,堪称艺术。山峰险峻、陡峭,峰林石柱奇险灵秀。每个山峰又迥态各异,或陡峭、或削壁、或秀美。放眼四望,石峰叠嶂,有的环绕拢来,有的紧逼侧立。而壑谷险峻,削崖如屏,两峰相夹中,一条溪水哗哗流向深谷,水声潺潺,幽深俏丽,却只闻其声、不见其踪。欲上前探视隐蔽的壑谷,顿时感到一阵眩晕。

险、陡是每座山峰的特性。

偶尔利用峰回路转处小憩,透过叶隙,远远向高空瞭望,隐约可见悠悠白云下有山高耸,冠于诸峰,这便是香山。一座又高又尖的香山寺塔尖叼着大朵大朵的白云在空中缥缈、晃动。

一路,上山的游客寥寥无几,下山的游客居多。慢慢醒悟到从正门乘车而上、从香山顶峰沿着东门徒步而下是初游崆峒山最佳、最省力的选择。看着下山的游客轻松步履,那句“上山容易、下山难”于此路是不通的。

途中,遇到一女游客神态自若、步履十分轻松,本是一同从东门而入。向其询问何时能到香山时,游客看看我满头的汗说:“估计你得用一个半时辰!”

实际估计错了——最后爬到香山顶峰共用五个多时辰。亦或是她再给我鼓励,只顾攀登莫问高——途中士气绝不可戳减。搭话中,了解到她是平凉人,日常锻炼就是攀崆峒山。难怪身形矫健,几个峰回路转后就不见踪影。

除了原路返回,只有努力向上攀爬。上、下山唯有此路。

世间至纯至美的东西哪一样是垂手可得的?

山上古柏古树云集,有油松、圆柏、榆树、五角枫......树龄在百年以上高大壮观的苍松翠柏比比皆是,这些树木经过百年风霜的洗礼,古色斑斑,苍劲有力,傲然挺于世间。它们或系于悬崖,或扎根于乱石,凛然的风骨中令人心生敬畏。一度忍不住想去触碰、拥抱这百年的沧桑。在一略平坦的崖边,一古柏憨态可掬,便靠着树干停下脚步。突然,手臂一阵痛痒,发现几只黑色硕大的蚂蚁在手臂上乱窜,一只正抖着稻粒大的头用劲叮咬,吓得惊呼乍起,瞬间遁逃,再也不敢去靠近这些古柏苍松。

来到凤凰岭,较为平缓的地带。一位衣着简朴的山夫在此摆着各种饮食、香火。山夫悠闲自得,有香客就招呼儿,没有香客就平躺在一长条木椅上,大有姜太公钓鱼的韵味。几米外,耸立一棵粗大的古柏,枝繁叶茂,干劲挺拔,虬枝盘旋似龙须似孔雀开屏,实属罕见。山夫介绍说,这颗古柏距今有2000多年,是崆峒山的“定山神针”,也被四方游客及香客敬为“神树”。

喟叹古柏的历史,围绕古柏驻足许久。古柏四周栅栏相护,上面挂着一块小牌子,清晰记载古柏2300多年的树龄,还标着原兰州军区第一政委、甘肃省省委书记肖华将军登临崆峒山时,对此进行树龄签定的记录。

抚摸着古柏身上一道道深深的褶皱,十指间仿佛在触摸沧海桑田的岁月。这些被时光劈过的伤痕,千百年来它到底见证了崆峒山多少风雨?见证了多少美好的传说?栅栏上系满祈福的条带,有寻缘的、有许愿的、有还愿的,众生对古柏给予如此强大的灵魂的寄托,可否如愿?

我宁愿相信它灵性的。

皇帝问道处在上天梯。过了朝天门,便是上天梯,顾名思义,台阶直立如悬挂空中的梯子,侧面是悬崖峭壁,人蹬在上面似有摇晃之感。

爬上上天梯,向前不足百米,一个极其狭窄不足两平米的山崖空处,靠崖立有一块黑色醒目的石碑,上刻着“皇帝问道处”,在“道”与“处”中间刻有“于广成子”四个略小字,石碑庄严肃穆令人顿生敬畏。皇帝问道或许是自古君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天下大治的完美向往,却为崆峒山留下千古绝唱,留下最神秘的一道门。秦皇汉武等历代君王将相和文人墨客亦慕名登临崆峒山,把登崆峒山当人生幸事,并挥毫泼墨,“落落崆峒一大儒,四方心逸忆江湖”“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诗词歌赋的浪漫为源远流长的崆峒文化注入一抹五彩斑斓的色彩,永远飘在崆峒山的上空。

越过险峻岭脊,经过太清宫、弥陀寺、药王洞、三教动、皇城等佛教、道教之地,便爬到最高峰香山,历时5个多时辰。

峰顶绝顶才能一览众山小。

站在香山顶上,极目远眺,胸中顿时激荡一股儿女豪情。郁郁苍苍的八百里秦川与六盘山旖旎风光尽收眼底,云蒸霞蔚中的苍山翠柏尽显无限风光。鸟瞰仰驾山,悠悠泾河水从峡谷中缓缓而出,仿佛能听见筝箏韵律;瞭望胭脂河窈窕的身姿,可否真是从大秦走来的两百多名宫女胭脂染成,那如芙蓉出水、袅袅娜娜、款款深情的模样倒也像极了古代美人。只是不知,到底是谁的胭脂醉了谁的美酒?又是谁的美酒醉了谁的胭脂?胭脂川那一川幽幽之水从古流到今,可否真涤荡着海枯石烂的一曲人间天籁?

俯望崆峒山,集苍茫、险峻、壮观、雄伟于一身。

天地为大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途中那些以为险峻、以为无法攀越的重重险峰,那些以为不可为的此刻都在香山脚下,都在自己的脚下,征服自己才能迈向远方。

香山顶地势开阔、平缓,有各种摆摊的山夫为游客提出歇脚补充给养,有了吃食就有人间烟火的气息。山顶东面立着一天然石头,上面刻着“道源聖地”四个大字。正准备转身离去,一个做清洁的女客见状放下手中扫帚,笑盈盈地说道:“道源聖地留个纪念哟,我帮你拍个照?”

于是,我有了此行最美的一张照片。她还告诉我沿着前面的小路再往南走是混元楼和观景台……道源聖地,更能体会人性的本真和淳朴。

在香山顶中间还有一座巍峨的香山觀,寻觀而入。几位道士衣食简朴,或休闲或生火做饭,一位鹤发童颜的道士在觀中一片芍药花处闭目养神。芍药盛开正浓,粉的、白的,灼灼而清丽。

这里是那么静,尘世的纷扰全被挡在観墙之外。

长时地踯躅于幽峰之间,穿梭于古往今来,清幽的碎石小径,可有我的影子——眼前兜率是前身,可叹今生,谁舍谁收!

天色渐晚,无限留恋地乘最后一趟车下山。

盘山道九曲十八弯,崇山峻岭在弯弯曲曲中一晃而过,留下满眼苍翠。偶尔还瞭见几个大大小小的山洞,猜想那一定是远古哪儿位仙人的府邸,山里面究竟有没有住着神仙——这个问题从小猜到大。

   崆峒山,今生不会只来一次......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