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桥花海离县城不过十公里,开车十多分钟就到了。还真是名不虚传呢,二千多亩的牡丹和芍药一齐开起花儿来,漫山遍野的,而且,那些花儿朵儿大,色彩艳,开起来既热烈又有气势,风儿一吹,摇摇曳曳,波翻浪滚,不就是一个小小的花海吗?
朋友把车开到馒头山的山顶上才停下来。馒头山像一座小岛,立于花海之中,整个山体,自下而上,被鲜花一道一道地紧裹着,只有山顶有一块半个篮球场大小的空坪,空坪上建有一座小亭,小亭古色古香的,名曰牡丹亭。你还别说,这牡丹亭还真是一个观花赏景的好去处,站在亭子里,你只要像陀螺一样旋转着身体,四周的美景就尽收眼底了。
不过,你得有些定力,如果被那些花儿晃了眼,腿肚子就保不准会打起颤来。你看,一阵风起,那些开在条带里的花儿,就像被人使了魔法,从对面飞虎山的山坡上,一浪一浪地涌过来,浪头都涌到空坪的周围来了。看到那些翻涌的花浪,你免不了会担心,再过一会儿,就要“水漫金山”了。
原以为下午游客少,可去了才知道,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你看,花海里到处是游客,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一拨一拨儿的,大概也像我们一样,是相约着出来“吐气儿”的。好在花海面积大,大家也很注意,都戴着口罩,并自觉地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让大家的游玩,少了一些紧张,多了一些开心。
人都是爱花儿的,何况这是国色天香的牡丹和芍药。花海里不时有惊叫声传过来,那是有人发现了一朵特别的花儿。于是,就有姑娘或者小伙停下来,争着与那朵特别的花儿合影。人与花争俏,很快,那些合影就会亮在微信朋友圈上,招引着好友的点赞。
观赏了美景,吐出了浊气,吸入了花香,神清了,气爽了,我们就想着去花海里畅游一番。正准备走出牡丹亭,一辆白色的小汽车,“嗡嗡”的开到了山顶上。车停稳后,女司机赶忙去副驾驶座那边,扶出一个摇摇晃晃的中年男人来。一见,觉得面熟,就相互微笑着点头,算是打招呼。
原来,男人也是从县城来这里“吐气儿”的。去年上半年,男人中了风,经过多方治疗,有了好转,但疫情期间,不能外出,闷在家里,活动量减少了,又呼吸不到新鲜空气,感觉病情加重了,胸闷气短的。县城解封后,妻子每天开车送他来桂桥花海,没想到,几天下来,胸不闷了,气不短了,精气神也足了。
听了男人的话,我们不由感叹起来,说我们这次来桂桥花海,算是选对了地方,以后还要多来。
徜徉在花海中,与花儿更亲近了,我们欢喜,花儿也欢喜,一些红的、粉的花儿,有的向我们点头,有的给我们招手,争着跟我们打招呼。我们哪能辜负花儿们的热情呢,不时的停下来,与她们合影,跟她们“聊天儿”。
游过一阵,我们发现,花海里不光有花,还套种有猕猴桃、黄桃、红梨、香柚等水果;也不只有游客,还有不少的管理人员呢。他们大多是桂桥村的村民,有的在锄草,有的在上肥,有的在整枝。在东面的一面山坡上,几名技术人员,正忙着给黄桃的果子套装纸袋;在西边的山地里,一些人在给猕猴桃搭架子。花海里人影绰绰,叶绿花红,生机勃勃,看不到一点疫情的影响。
在给猕猴桃搭架子的人中,有一位操四川口音的中年人,一问才知,那人姓刘,来自四川成都,是花海老板聘请来专门负责猕猴桃生产技术的。春节前,刘技术员回四川过年,原定过了元宵节就来上班,没想到遇上了疫情,各地封城封路,来不了。3月份,猕猴桃就要开花了,如果管理跟不上,错过了给花授粉的时机,猕猴桃就无法挂果,一季的生产就误了。
怎么办?老板急,技术员也急。可再急也没有用,路封了,车停了,连飞机都停航了,从四川成都到湖北浠水,一千几百公里,路上关卡重重,就是长了翅膀也飞不过来呀。正所谓急中生智,最后,老板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刘技术员在成都新购一台小货车,还购买了3000株补栽急需的猕猴桃树苗,再争取浠水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支持,通过微信,给他发去了电子版的“通关令”。有了这些,刘技术员就自驾着小货车,跑了一天一夜,于3月10日赶回到了花海。
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其实,令人感动的故事远不止这些。承包黄梨种植的范老板,家在武汉,武汉是疫情重灾区,管控更严,在她被困武汉期间,桂桥村的干部带着村民,帮她把500亩黄梨基地的草给除了,肥给上了,药给打了,待到武汉解封后,她来到花海,梨树的枝头都挂满了果呢。
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我们才恋恋不舍地从花海里走出来,走出花海的我们,染上了一身的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