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任荣涛的头像

任荣涛

网站用户

其他
201906/08
分享

莲花山游记


莲花山座落在东莞市长安镇,背倚大岭山,水濂山,状似龙首凌霄汉,形如莲花盛瑶池,故得名莲花山。其一峰独秀,杂草丰茂,树木林立,小径曲幽,自是有它引人之处,使游人不惜挥汗如雨,总以攀登为乐。

五一节那天,方圆人流潮涌而至莲花山。我们一行人于九点多的时候来到山脚,但见:峰势蜿蜒,苍翠欲滴,云绕树梢,雾盘山巅.峰势蜿蜒,如游龙走蛇,气壮山河;苍翠欲滴,似丹青初成,诗韵盎然;云绕树梢,恰七女裙带迎风起舞;雾盘山巅,是大鹏雄踞捍卫尊严。真个是:三山仙境难寻觅,五岳锦绣常攀比。

这个时候,莲花山更有一巍巍景观却是,上山人流如长龙行空,下山队伍似巨莽出洞.人头密密麻麻,服饰五彩斑斓,让我不由想起儿时听大鼓书中常说的一句话: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过一万,无边无沿.

我们加入了上山的人流,穿过门岗,并且自觉地把随身携带的烟火作了寄放。走在五六米宽的混凝土路面上,看着身边衣着各异,相貌不一的登山或下山的人,听着他们的一般笑意,千种语音,我们也心情激越.同伴胖子说:“没有多远,一会儿就上去了。”同桌〈我的女同学〉攀过一次而接道:“很远的,要几个小时才上得去的。”我说:“应该是这样的,看山累死马呀。”

上山之路是倚山随势而铺就,靠右侧是山谷,有护栏隔离,并且,每隔一程会有一些混凝土浇铸的方形凳子,又作护栏,又可小憩,一物两用。从长安霄边到莲花山脚下,有六七里之遥,我们一行人中有一三岁多的小男孩,上山未爬多久,便有耍赖的意思,其父母一再鼓励,他便没有让背着走,而是自己欢快地紧随而上。从山脚到半山腰,我们没有作歇息,因为同桌说了,半山腰处有一大平台,我们在那儿可作一段体力恢复,并且可以看一下那里的景物。我们欣然同意,因为若无限度地歇息,我们什么时候能攀上峰巅?

所谓的大平台,其实也不大,都是依势而建。我们首先得经过靠路边的消防站,那里堆放了很多消防材料,也许是给游客以警示,更重要的是,设在半山腰有上承下接的作用。再走过去,则是一个商店,给游人供应所需要的物品,只是价格不菲,山下一元一瓶的矿泉水,这里得三元一瓶。店前是一处百平米的平坦空旷的场地,可供游人稍作活动或歇息。店后,旌旗飘飘,香烟袅袅,人影荡荡,嘈杂连连。

从这座平台继续攀登,有两条路径,但游人一般地都是从前山路上,从后山路下,我们也没例外。

将要拾极而上的地方有一亭阁,重檐垂角,古朴庄严,更值得称道的是,该亭阁凌空而建,下面四根立柱如盘龙扶摇,有五六米高,柱底是人工圈铸起的一潭清水,水内有现代化的喷射水柱,水花等的设施,只是没有开放,我想,若有几片菏叶岂不更好?亭阁内有一圈石凳分立,游人站在其中,极目远眺,可见楼阁层列,沟壑深幽,向阳处,波光粼粼,背阴边,浓绿颤颤。武陵桃花羞并提,罗浮梅骨恨相嫉。我不知该亭有无名字,但我想,美其名曰:莲花阁,是再好不过了。

稍作休整之后,我们准备继续攀登,而同学已望而生畏,她不想让小孩子再往上爬,但小孩兴趣盎然,再加上又遇上一个小伙伴,二人便攀比而上,慌的大人紧追其后。

拾级而上要比初时攀援缓坡要舒适一些,因为身体的平衡度好掌握了,但要增加一些力度和险度。每一级台阶都是石板铺就,有三十公分宽,一米五左右长,绕山镶嵌,依崖盘旋,自然而然,相宜得彰。从山腰到山顶,有一千余级台阶,断断续续,情趣横生。有的段落平缓舒展,站在上面舒心悦目;有的段落陡峭直起,走在其间心旷神怡;有的段落十数级而已,其后或峰回路转或一马平川,让人心境豁然开朗。有的段落有数百级,崎岖蜿蜒,曲径幽通,给人以新奇与畅想之感。台阶边是悬崖峭壁,杂树丛生,偶尔有几只蝴蝶之类的虫子翩翩飞过,或是攀附在树枝上,总有游人不怕艰险前去扑捕,然后图一笑料耳。另一边多是高大树木,有的立如哨兵,有的状似迎客,有的龙盘虎踞,有的凤展鹰飞,总之,引人入胜,天造地设。

一路之上,在台阶的两旁“岗哨”很多,或蹲,或坐,或立,或扶栏而望,总之是没有一鼓作气攀上峰巅的精神。而我们则惊叹两个三岁的小孩,他们总是跑在前面,不断超越前人,让大人在后面热汗淋漓,气喘吁吁,这其中的奥妙,我想应该归在两个字上:心态。一个人,当你总是拥有一个向前跑,向上攀的心态,什么目标你不能到达?什么高峰不能征服?

在距山巅五六米的地方,我们已无法再向上走一步。因为能落脚的地方都被占住了,用接踵而至形容今天的登山者毫不为过。我们只好站在能到达的最高处,然后,放眼远眺,则见:层岚叠嶂,起伏不定;云翻雾卷,惊心动魄;高楼大厦如星点,繁华都市成云烟。更有那,纵横交错八方路互通神州,星罗棋布百条川直贯大海。行人蠕动,车辆飞驰,好一派大好的开放景象。

眼见天色阴晦,我们思量下山。但是后来才知,我们这么就下山了,是一大错误,因为我们没有到达登山之顶点。就是那还有五六米高的峰巅,其时,峰巅上人成一坨,我们还以为在登高望远,品味“一览众山小”的诗韵,其实不然,人家是在品味登高结缘的浪漫。据说,多年以来已成例俗,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在莲花山山巅有缘相聚,你唱一首歌,我跳一段舞,他发表一通演说,然后相互留下联系方式,其乐融融,那情调是何等的幽雅,直把登山演化成了一次人生的升华!这,岂不是我们的遗憾吗?

下山之路和上山之路截然不同,虽然都是石板台阶,但下山时的台阶一直都是立陡立陡的,且都是在岩崖之边沿上,给人一种险象横生的感觉。只是,走在其间,心中没有一丝怕意,相反却有飘飘欲仙的念头。因为这条路径两旁绿叶繁茂,虬枝蔓蔓,“绿树入幽径,青罗拂行衣”,是一句绝好的写照。所有走在这条路径上的游人总是走走停停,领略这绝妙佳境,相顾这天降风物。但见:山谷幽深,山花烂漫,或起,或伏,或红,或黄,争拥向前,争奇斗艳。岩崖纵横,岩石突兀,或深,或浅,或大,或小,形态各异,气势不一。真是:远看瑶池,仙气袅袅,百花贺寿齐翩翩;近观蓬莱,水色澹澹,万兽争王共啸啸。

这时,似听有人在诵说:障羞罗扇,花时犹记,者边曾见。曲折栏杆,玲珑窗户,也都寻遍。两峰依旧青青,但不比,眉梢平远。第一难忘,重来崔护,去年人面。

随声望去,一青年扶栏远眺,怅然若失。联想那诗句,让人不由感到了攀临莲花山更有一番的诗情画意。

走完下山的台阶,我们又回到半山腰处,而我则走向那旌旗摇拽,香雾袅绕之处。却见是一寺庙,一排瓦房座北朝南依山而建,门前有一个一米多高的铜制香炉,旁边有杏黄的幡旗迎风飘飘,善男信女鼎香而拜,虔诚之意,鬼神感之。庙宇的左间是供奉的地藏菩萨,形貌特异,阴森吓人。右间正中供有观音大士,其怀下有一灵龙童儿,煞是可爱。房内有一中年主持,面目聪慧,黄袍披身,但掩不住大腹便便,真是如来佛爷的得意弟子,笑意盎然,殷勤地为求佛者释签解怀。在大士两侧的墙壁上有一幅对联:

愿得智慧真明了

愿消三障诸烦恼

细细玩味:有了智慧,心内还会不明?而真明了世俗之事,你心里还有何障碍可阻,有何烦恼可生?反过来说,烦恼由心生,你消了内心的三障,还会心生何样烦恼?这不正是大智大慧,真正明了吗?

佛之用语,反复轮回,各人有各人的体味。

下山之后,回念这幅对联,又想及座庙宇的讳称,却是无从记起,我想,不若就叫莲花寺吧。

莲花山上有莲花寺,莲花寺前有莲花阁,莲花阁下有莲花潭,莲花潭中有莲花开,多么美丽的一副莲花图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