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熟人问我:你写文章能赚钱吗?
在这个聪明人一举一动都充斥着功利性的时代,我如果花费太多的唾沫来解释,就显得太假。于是,我就肯定地回答:是。
那能赚多少钱呢?那人又问。怎么回答才算圆满呢?说少了,让人失望;说多了遭人嫉恨。只好轻描淡写地说:还行。
我自小就有写文章的喜好,虽然写不好。喜欢下棋的人多,世界冠军只有一个;民间打升级掼蛋的也不少,但总是有输有赢。喜欢写文章和这些是一样的道理。
凡是从学生时代一路走来的人,很少有人没有过创作的冲动。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六七岁甚至更早就被逼着读书,总不能读了一二十年连这种感觉也找不到。
所有的文章都是有感而发,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就是说,人对现实社会的适应程度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再反馈给社会,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写文章只是途径之一。即使类似八股文的短新闻也是如此。因为它需要明确表示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所以,与现实脱钩的读死书者成不了作家,至少他的文章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有了创作冲动的初学写作者,刚开始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取悦自己。这是一个很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那会儿没有功利心,也不想粉饰什么,就是很单纯地想写。以后感觉东西能拿出手了,就有让别人看的冲动。毕竟文采、观点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也想验证一下是否具有足够的社会性。被社会排斥的东西不是文采不够吸引不了人,就是观点太另类,让人不敢苟同。
于是很渴望自己的文字能变成铅字印在纸质杂志或者报刊上,至少发表在网上也行。如果能得到稿费更好,证明自己的东西“值钱”了。每个初次发表文章的作者无一例外地兴奋异常,我也不能免俗。从这点看,我的智力还属正常,并没有外人想像的那样糟糕。
退稿对于作者来说,就像中年男人每年都要去老丈人家一样,既无可奈何还要认真面对。再伟大的作家也要经过这一关,何况俗不可耐的芸芸众生。有的人经受不住打击,从此一蹶不振。自觉不是吃这碗饭的材料,有的会认真分析退稿原因,改正不足,重打锣鼓另开张。两种心态,结果不同。成功人士一般从后者产生。这叫真喜欢。没有什么挫折能打败一个心里有梦的作者。
“我很喜欢,之所以写不出东西是因为没时间。”这是骗人的鬼话。时下很多人都习惯于说自己很忙,由此诞生了一个新的职业叫“无事忙”。遇到不想做的事、没有油水的事,千方百计以忙为理由推脱;遇到可以白吃白喝白拿的机会,随叫随到,从来不说没时间。真的喜欢写,永远不会为不写找借口。
我最近两年发的二百多篇文章都是晚上躺在沙发上写的。开始用的是电脑,电脑坏了就用手机。白天不管有事无事从来不写,基本是有事做事,无事刷抖音。突然想到什么可写的,就记在手机上,也是留晚上慢慢写。因为深夜一片宁静,便于沉淀思绪,思路也会因没人打扰而连贯。晚上写好了,第二天中午饭后再顺顺,就可以发出去了。总之,各人生活习惯不同,只要想写,总能挤出时间。
喜欢是一种心理活动,所以它具备“反复无常”的特点。今天喜欢写,很难代表明天还会喜欢写;心情好时想写,不代表心情差时也想写。但是总的大方向是不会变的,有时可能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不想写,但是总还会有想写的时候,再次拿起笔,会有老友重逢的感觉。
和编辑不认识,投的稿子会不会石沉大海,连看都懒得看?只要喜欢写,这个都不是该考虑的问题。是金子总会发光,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当下文字载体浩如烟海,此编辑不看好的东西未必彼编辑就看不上。实在不行就多试试,前提是文章足够好。
最初遭遇退稿,也没有多难过,反倒是一旦用了倒觉得很意外。退稿信短短的几行字,其中我最在意的是“老师”这两个字,连写文章都没学会,哪有资格做谁的老师?但是能称呼我为老师,最起码说明我不属于“不可教也”那一类,不由信心倍增。真心喜欢做哪一件事,即使遭受挫折也能找到重新站起来的理由。
真正的老师是对某事的挚爱,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情愫可以让无聊的生活充满情趣,在生活低谷期增加战胜困难的信心。喜欢写作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