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耳濡目染,令我情不自禁惊叹:故乡变了!正如祖国各地一样,旧貌换了新颜。
我的故乡位于古城潮州西南的桑浦山下。“和谐号”动车带着我奔驰在通往粤东的高速铁路上时,两旁的山丘飞快地向后退去,簇簇碧绿,片片金黄在眼际展开——那是生长在山丘上的桉树、杂木和生长在水田等待开镰的稻谷。我无心欣赏这岭南的田园风光,脑海里不时回放着三十七年前离开家乡外出求学的情景……
“本次列车的终点站潮汕站到了,请旅客收齐行李准备下车!”喇叭声把我从回忆中唤醒,乘务员告诉我,沙溪到了。随着人流走出宽敞明亮的车站大厅,刚到出口处,一帮年轻小伙子围拢过来兜揽生意,热情地打招呼问要不要租他的车。我随便叫了一位小伙子送我。他叫阿旺,二十岁出头,言谈始知后生人也是同姓乡人,但我却不认识。
车程只用了20多分钟,小伙子便将我送到镇南乡道左侧一民宅前。这是一座装璜典雅的新建院子,四层楼高,每一层有三大房一客厅。上面还有一个露台,露台上种着五彩缤纷的花花草草,有点像都市城郊的小别墅。我怀疑走错了门。
“阿叔、阿婶,有客人来喽!”阿旺边敲那扇朱红大铁门边喊。
“啊,是三舅呵,快进屋里坐。”外甥夫妻开门迎接了我。其实,我姐姐嫁本村,外甥他们自然与我也是乡里乡亲啦。
年近七旬的姐姐端坐在一楼客厅中央靠墙的红木沙发上,身着绛红色的绸面衣裳,戴着一副老花镜,活像都市家庭的快乐老保姆。当我叫声“阿姐”并向她问好时,她直乐得眯着眼晴:“真快呀,一晃三十多年了,我们都变老了,老家变化太大啦,差点认不出来吧?……哈哈。”外甥为我沏了“工夫茶”,又笑哈哈地说:“我们家早就搬进这里了,您不会怀疑走错门吧?”“是啊,要不是阿旺带的路,我真不敢相信呢!”
“嘿,要是您回来住,我们给您留最好的楼层、最好的房间。”他脱口而出,多么惬意!
记得从前,姐姐一家住在村东边老厝的院子里,只有两间旧屋和一个厨房,一个旧大木柜和两张木板床算是最好的家具了。而眼下,家里摆的是进口彩电,家私全是“摩登”的,衣食与城里人也差不了多少。
晚饭后,姐夫挺着硬朗的身子,和外甥一起陪我出来散步。走到寨门口,他突然在那棵碧绿欲滴的古榕下驻足,指着前面鳞次栉比的水泥瓦顶建筑群介绍说,那是乡亲们自办企业的厂房。他们农闲时就在这里干活,有的做锡页加工,有的做小五金制品,有的做家具……这地方是大家勤劳致富的“聚宝盆”哪!我知道这里以前是村道两旁的低产田。
当我们来到以前破烂不堪的“老糖厂”旧址,昔日的泥沙瓦砾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是四幢18层高楼拔地而起,如鹤立鸡群,楼前广场水泥地平坦如湖面。村“两委”的两块牌子挂立一楼大门两侧,“村务公开栏”“公告栏”非常规整显眼。外甥高兴地告诉我,这是几年前由“黄河慈善福利会”和民营企业家谢总投资兴建的,集村两委办公、村民住宅、群众文娱活动场所于一体。办公区窗明几净,现代化设备齐全。他还告诉我,目前村民业余活动丰富多彩,既有适合老年人特点的项目和节目,又有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村里公共场所每天都有电视、录影、音响等欣赏;逢年过节还举办游神赛会、灯谜会、赛龙舟、青年舞会、书画比赛等传统节目。此前看过多集老家年节小视频,我深感故乡的群众文化生活与昔日已有天壤之别了。
后来,外甥开车陪同我一起来到村外南边约一公里处的“宝树园”拜访企业家谢总。这里是桑浦山脚原来叫“林厝埔”和“埔顶”的旱园,面积几百亩,至今它那乱坟遍地、杂草丛生的荒凉景象还历历在目。走进“宝树园”,竹屋、泥路、小桥、亭台、农家房舍,自然而有烟火气,一派乡村园林景色……谢总告诉我,利用竹子做成竹屋、竹亭、竹楼及各类竹工艺品,将“竹文化”作为“宝树园”景区景点的主题特色,把地方民俗作为重要补充和串联支点,努力打造“竹文化”的乡村旅游样本,形成乡村旅游新模式,将有效推动区域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我们几个人一起畅饮用家乡山泉水煮泡的凤凰单枞茶,呼吸着桑浦山清新的空气,顿觉心旷神怡!
竹产业是我们村的优势,走在村道上,随处可见竹元素。在谢总的推动下,我们村率先利用这个优势,村民自发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区域种草种花种菜种果树,将之打造成盆栽绿植四季常青的“小公园”、各色鲜花争奇斗艳的“小花园”、时蔬瓜豆嫩绿可爱的“小菜园”和柑桔飘香的“小果园”。
据介绍,自从2021年下半年起,沙溪镇依托“竹文化”“竹产业”,构建出一套从生产源头到销售终端的竹产业链条,推动竹产业专业镇、专业村的建设。目前全镇有五个行政村已建成小公园、小花园、小菜园和小果园齐全的“四小园”。程畔的“小公园”沿着河道池塘打造凉亭连廊,夜晚亮起彩灯,美不胜收;玉湖、仁里和前陇二村在“四小园”的规划和建设中,也灵活融入了“竹元素”:小公园的凉亭是全竹结构、篱笆墙也都是竹子围建而成……往后,将充分利用境内潮汕高铁站、高速公路出入口的地缘优势,在乡村振兴工作规划中融入乡村休闲旅游元素,挖掘“农业+旅游”的潜力和空间。
谢总娓娓而谈,为我讲述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故乡的发展轨迹和亲历,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无不感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真正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实现了农村“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人民的幸福感满满!
在故乡小住几天,耳闻目睹,一切令我振奋、欣喜。
离乡返程前夜,我的小学老师用遒劲有力的楷书,题写了一首诗相赠:
“家乡美/寨前寨后缀苍翠/满目碧竹声飒飒/古榕吐绿摇轻微/鱼肥鹅壮百业旺/人更芳菲。”
“群心醉/改革风披硕果累/金谷片片飘香浪/新屋幢幢欢歌廻/农家日子今非昔/胜似艳卉。”
故乡,共和国肌体上的一个细胞,她的喜人变化发展,她的繁荣幸福,使我深深感受到:新时代、新征程中的祖国前途光明、充满希望。
(来源:南方农村报 时间:2022年12月03日版次:13 热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