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米玉兰的头像

米玉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4/01
分享

勾魂的大山

勾魂的大山

 

巍峨雄浑的大森林,我梦幻的家园,你曾留下我多少剥食你的劣行?因为你的倾囊奉献,我才吸取你的精华变得身强体健、耳聪目明。你含辛茹苦地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山里人,却不求回报。是你让我明白了付出的意义,懂得了感恩。

从我学会走路起,就被这多情的大森林宠爱着。我吃的是大山身体里的“五花肉”——山珍野味;喝的是大山身体里澎湃的乳汁——甘甜的清泉水;玩的是大山身体里健壮的筋骨——柔韧的树藤秋千;乐的是到大山的怀抱里淘金------掏空他的五脏六腑换点小钱儿;听的是大山家族的小音乐家们演奏的美妙悦耳的仙乐——百鸟啁啾、小溪潺鸣;看的是大山家里最美的画卷——异彩纷呈的四季景观;嗅的是扮靓大山的奇花异卉的芳香——大自然的气息。

大山不但给了我丰富的物质财富,还给了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我曾经被谷粒儿大的“草爬子”叮得头皮发麻,被细长的大蟒蛇吓得魂飞魄散,被黄色的马蜂子蜇得鼻青脸肿,被虾蠓和小小的蚊子咬得红肿奇痒,被凛冽的寒风砭透肌骨,被皑皑白雪冻坏了细嫩的肌肤。但是这些都没能动摇我对对大森林的炽爱。那抹不掉的记忆,那割舍不下的情怀,几度让我爱幽幽,思水流,流到故乡山那头,肠断小山丘。

故乡的田野、山川一年四季都能讲述我昨天的故事。

当一缕东风送来春的信息时,当报春的冰凌花在残雪中露出她那金色娇嫩的笑脸傲然挺立在山野的各个角落时,当小河刚刚化成道道沟痕,底层还没有化透时,我和兄弟们就开始了空前绝后的捕杀动物恶行。我们拿着笊篱,扛着抄萝子,拎着水桶,高举火把,深更半夜跑到家门前东边的小河里抓哈蟆。那时的蛤蟆大得像五六岁娃娃的小胖手,多得像天上数不清的星星。哥几个站在冰面上,把“家把什儿”伸向化开的河沟里,聚精会神地等待着目标出现,一旦发现黑乎乎的东西顺流而下,毫不留情地一网打进。在我们两道防线的严密监守下,没有漏网之蛤蟆。很快水桶就满了。黑压压的蛤蟆好像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呱呱叫着往外乱蹿,做垂死挣扎,我们没有丝毫的侧忍之心,狠狠地用盖子捂上。我不知道那些可爱可悲的小生灵在没有光明、没有空气的黑暗世界里是怎样与命运抗争的,只听见他们无助的哀叫。我们无视它们的乞求,像打了胜仗俘获战利品一样,抬着它们兴冲冲地回家了。等到第二天一早,它们就成了我们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可怜那些小生命还没有来得及享受春天的温暖,就从弱肉强食的世界上消失了。

仅这样还不够彻底,最残酷的是赶尽杀绝。眼看着门前小河里的冰排顺流漂尽的时候,哥哥们用石头拦成河坝,割来柳树条子、榆树条子编成口小腹大的“蓄笼”,然后把它夹在拦河坝的中间,第二天起开“蓄笼”一看,鱼、蛤蟆都已成了瓮中之鳖,倒在桶里,活蹦乱跳的,足够一大家子人饱餐一顿了。

物以稀为贵,现在蛤蟆的经济价值越来越高,令人咂舌。尽管国家已把它列为重点保护动物,但也没能制止住人们的贪欲之心。

我们罪恶的小手刚刚捕杀完动物,又去摧残植物。人类在这些不会用明白的语言与人沟通的小生命眼里该是多么恶毒!

时间像小马车载着我们飞跑,让我们领略到了人生最美的风景。

当春姑娘把碧绿的轻纱披上山野时,柳树上冒出鹅黄的“毛毛狗”,我们跑到河边,折几枝小手指粗的条子,把尖儿撅掉,两手来回慢慢拧动枝条,把树皮和枝干全部分离,长长的圆桶就捞下来了,剪成柳笛吹响,那是我们自己制作的“乐器”,是那时最好的玩具。小伙伴们比着吹,短粗的柳笛发出沉闷的响声,细长的柳笛发出清脆的响声。柳笛声声,吹得我们心花怒放,直吹得腮痛气短,头晕目眩,才肯把柳笛丢在一边再去别处找乐。跑累了,玩饿了,才蹽回家去,上碗架子里翻翻,没什么吃的,就溜到下屋棚子里各处找找,找不到充饥的食物,只好饿着盼到开饭。入学以前,我们整天在外面疯跑,很少有停下来的时候。除了看小人儿书的时候,跑野的心才能安静一会儿。

当色彩缤纷的野花点缀在田野的时候,是我和小伙伴们最忙的时候,不用大人督促,有点空就跑到野地里挖婆婆丁、柳蒿芽、老牛锉,小山冈上的山韭菜、白花菜、山菠菜、山茄子、小叶芹、大叶芹,山尖子……都是我们猎寻的目标,筐满了采一把野花回家,蔫了顺手扔掉,那时也不懂得爱惜植物。

刺老芽长大时,一群小强盗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扫荡。每个人挎个小筐在山上拉网似地搜寻,看见半根儿铅笔大的酸姜赶紧掐下来放在嘴里细嚼慢咽,缓解一下没啥吃的寂寞,全神贯注地盯着目标。说起刺老芽,不由得令人口齿生津。刺老芽形状与香椿芽相似,但味道比香椿芽鲜美。刺老芽树浑身长着坚硬的刺,也许是怕“天敌”向它袭击才准备了这么尖端的防卫武器吧!刺老芽树的团队精神实在令人敬佩,它们从不孤立地生长,而是成群结队地形成树丛,是靠根系繁衍生长的,也许它们也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虽然它们永远也长不成参天大树,但是它们有自己的生存本事和法则,有自己的价值。当时,我无法理解它们的思想,管它什么意义呢,只知道它好吃,能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采就是了!我们怕它们那一身硬刺偷袭,被刺痛了,每人撅了一根大脚指粗的“杈巴拉儿”,一手拿着“杈巴拉儿”用力勾住刺老芽杆子,一手捏住刺老芽根往下掰。这是我们自己发明的掰刺老芽的诀窍,我们比刺老芽还有本事呢!可惜,我那几片刺老芽基地现在都被洗劫一空,成为黄豆的根据地了。几十年过去了,刺老芽成了山珍,不可多得。

当阳坡的刺老芽老得像木棍一样一折就断时,背荫坡的刺老芽刚露出稚嫩的头,这时广东菜也从裹夹她的旧衣中挣脱出来,歪着她那像数字“9”一样的翠绿的小脑瓜,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一切,然后舒展腰枝,用心织出一身绿绒绒的锦缎,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们像一群土匪,丝毫不顾这些“小东西”的感受,用小刀割截她柔嫩的身体,用恶的小手一把把捋她的头,折她的腰,把她折磨得面目全非,然后带着胜利的笑容哼着小曲儿打道回府,把她们千刀万刮包包子吃,那纯天然的绿色生命无怨无悔地彻底为我们服务了。那香喷喷的包子至今还令我回味无穷。

那时的生态环境比现在好得多,所以山里的广东菜特别多,人们都喜欢吃,因此忽视了猴腿的存在。难登大雅之堂的猴腿、水蕨菜和老牛广不甘寂寞,争先恐后地挤出了地面,与广东菜抗衡。大山之外的城里人和洋人看好了它们的食用价值,每年都要收取大量的腌制的猴腿和新鲜的水蕨菜以及晒干的老牛广,这给山里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大人们每天早早出去,翻山越岭采老牛广,回来把堆积如山的老牛广用开水一锅锅地焯完,再一根根地把毛撸净,放在阳光下曝晒,反复揉几遍,晒出来的菜饱满,这是晒老牛广的科学方法。如果不揉,里面的浓浆就会全部蒸发掉,那么,晒干的老牛广就像干草一样既失掉了丰富的营养,又不好吃,也卖不上好价钱。大人们忙着挣大钱,小孩子就在家周围地带采猴腿、水蕨菜挣小钱。猴腿和水蕨菜收8分钱一斤,这8分钱的诱惑力不亚于当时过年吃饺子,把小孩子们支使得东跑西颠。我们每天放学后,飞快地跑回家,把书包往炕上一扔,作业也不写,到碗架子里翻翻,如果有饽饽,拿起一个,迫不及待地拎起小土篮子边走边狼吞虎咽地吃,来到树林里,饽饽也吃完了,发现目标,把小土篮子放在地上,不管三七二十一,两只小手左一把右一把毫不含糊地捋着,不一会儿,满载而归,到家用胶皮套扎成几小把,再把根切掉,连跑带颠地拿到家后院去卖,换三五毛小钱乐颠颠地买糖球儿吃。那时小商店里没有多少小食品,小孩子们经常买的就是糖球儿糖块儿,眼看货架上的饼干垂涎欲滴,也无可奈何。

住在偏僻的大山脚下,总有干不完的活,我们每天都体验着劳动的快乐。

当布谷鸟站在枝头放开清脆的歌喉唱着动听的山歌催耕时,田野里热火朝天。大人们翻地被垄刨小坑儿,我们几个小孩子点籽儿,累了,歇下来,跑到地旁的小溪边趴下,“咕咚咕咚”喝足了水,再种完苞米、黄豆和谷子。种谷子比较麻烦,得先在垄台上搂成沟,再用自制的点种工具点种,大人信不着我们点谷种,他们亲自拿着木桶往沟里均匀地撒种,这时,我们才有空淘气。我坐在地垄沟里学吹口哨,太阳当顶也不觉得晒。没等玩够,就在大人的催促声中去踩隔子了。踩隔子是一道重要的工序。点完谷种光培上一层土不行,如果不踩实了会透风,谷种就不会发芽。所以大人点种,我们小孩儿跟在后面,一个培土,一个站在垄台上像走碎步一样踩隔子,尽管有些累,但我们边干活边猜谜语,不知不觉就把枯燥乏味的农活变成了精彩有趣的童话。

播下希望的种子后,盼着快发芽,长大。碧绿的谷子苗像小草一样,我们精心地呵护它们,为它们除去身边的“敌人”,不让杂草和幼苗争养分。稍一粗心,就把幼苗当小草薅掉了。薅草比踩隔子辛苦炎炎夏日,蹲在地上薅草,既累又晒,挥汗如雨,但我们并不觉得苦,反而在小伙伴们调皮的说笑声中找到了无穷的快乐。

如果把干活看做是一种乐趣,那么,吃野果就是超级享受。

在买不起水果吃的年代,野果给了我们丰富的营养。那晶莹剔透的小圆山樱桃从青绿开始吃到通红,那一串串的山葡萄从翠绿一直吃到紫黑,还有那串串黑色的稠李子果,那串串鲜红的五味子,那碧绿的圆枣子、蜜枣子,那红红的小圆山丁子和苗榆树籽儿还有山里红,那黑黝黝的像黄瓜籽儿一样的“小耗子粑粑”,那黄中透绿的山梨……都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功臣。无论是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只要能吃,一概接收。

“六.一”前后,草甸子里的“哈登果”吸收了日月精华,略长的小脸由翠绿涨得紫黑,在低矮的树丛中诱惑我们,有的随着微风扑到了大地的怀抱,默默地来,悄悄地走,谁也无法揭开它内心的秘密,无法诠释它生命的真谛。我们不管它愿不愿意,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她身边,揪下它的头儿,放在嘴里,又甜又酸的紫红色汁液滋心润肺,生津止渴。忙不迭地先款待了自己,舌头上、牙上留下了小小果儿生命的本色,让我们久久地回味着那种纯粹的大自然味道。

吃完“哈登果” ,林中青翠的拇指盖形的 “扁担胡子”密密地吊在带刺的枝头,又来招呼我们了。它们虔诚地低着头,任由我们吃它,虽然它身上的肉和水分都被核抢占了,而且味道还酸酸的,但我们也不嫌弃它,衣服兜里被它撑得满满的,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放暑假的时候,“托盆儿”(学名“复盆子”)绽开笑脸,坐在矮小、浑身长满刺的枝头,又像是一盏盏小红灯笼挑在枝头。沉甸甸的果实把瘦小的树枝压弯了。连成片的“托盆儿”像熊熊燃烧的火一样红遍山腰,勾引大人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围拢来,顾不得托盆儿秧扎在身上、手上,迫不及待地摘下来先解解馋吃个够。甜甜的小“托盆儿”被我们一筐筐地往家挎。回到家跑到小河边,一头扑到水里冲去一身的热汗,顿感清爽了许多。自由自在地搂够了“狗刨儿”,直打“牙么鼓”了,才肯出水躺在滚热的沙滩上晒晒太阳,把沙子盖在身上很快焐热了身体,再下水扑腾一阵,然后飞似地跑回家,拿来盆子下河捞鱼玩。十厘米长以下的大大小小的“柳根儿”相互簇拥着悠闲自得地在河边的水草下嬉戏。趁小鱼沏堆,蹑手蹑脚走过去,用盆一舀,就有几条小“柳根子”成了瓮中之鳖,其它的迅速逃跑了,大点儿的跑在最前头,最小的“柳根儿”才一厘米长,我们叫它“小鱼精儿”,它们机敏地紧紧跟大鱼拼命地逃。我把鱼装在罐头瓶里养着玩,直到它们慢慢死去,才成了鸭子们的美食。

小河里除了“小柳根儿”,还有“大头”鱼、“泥鳅”;另有一种咬人不能食用的 “气星子”,我们见到它吓得躲得远远地;深水里有一尺左右的大“细鳞”和大“鲇鱼”,但我们不敢去抓,只好在清浅的水里捉小鱼玩儿。

“大头”鱼和“泥鳅”喜欢生活在石头下面,它们把石头当做自己的保护伞,以为安全可靠,我们却不让它们消停儿呆着,直捣它们的老巢,把石头轻轻搬开,它们四处找窝躲藏,我们围追堵截,有时也算计不过它们,被那些小玩意儿耍得团团转。

那时,有些人为了抓鱼省事,经常残忍地往小河上游撒药。一条条大大小小的鱼翻着白花花的肚皮从上游漂下来,我们一盆盆地往家拣,过足了吃鱼的隐。当时,谁也没有考虑到吃这些被药死的鱼会有什么后果。后来才知道那药是“氢酸加铝”,山里人好用这种药去药野鸡,有时也好使坏去药别人家的狗,大狗吃了这种药也会死掉。幸亏往河里撒的药量少,不然我们吃了药死的鱼也会和鱼一样呜呼哀哉的。那时人愚昧无知,不懂得环保。

不仅吃鱼是我们的奢望,吃猪肉也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事。那年月,买不起猪肉,只好自家养猪。猪饲料除了自家种点窝瓜、辛棉谷、甜菜之类以备下雨阴天应急外,晴天时候都到野外采猪食菜。采猪食菜是美差,我们愿意干,因为既可以随便玩,又可以到外乡人的养蜂基地赚点蜂蜜水喝。热情好客、心地善良的养蜂人看见我们总是主动招呼到他们的帐篷里歇歇脚喝蜂蜜水。这甜透心扉、温暖人心的一幕让我铭心刻骨,至今还觉得那么甜蜜美好。我们喝完蜂蜜水,继续穿梭于林地、田野间,什么灰菜、线菜、寝么菜、刺儿菜、车轱辘菜统统装进了我们的面袋子。天长日久,加之采猪食菜的人多,附近的野菜几乎捋光了,我们就到很远的山上去采,有时还偷偷地溜到别人家的田地里掰点窝瓜蔓子,毛嗑儿叶子塞满袋子,然后得意洋洋地扛回家,剁吧剁吧下到大锅里烀熟,就成了小猪们最好的伙食。等到一入冬,窝瓜瓢儿、菜帮子都没有了,青黄不接时,家里就该杀猪了,这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刻,因为可以管够吃几顿香得流油的猪肉了。那时人实在,邻里之间谁家杀了猪都互相请吃,一大锅骨头肉炖酸菜和血肠,被外人吃得所剩无几,还得互相送一碗肉,我们自己就少吃了很多肉。那时邻里彼此和睦相处,礼尚往来。这样的风俗习惯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初我家搬家。现在,大山里这种淳朴的民风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心的巨变而改变了。杀猪是最残忍的,当时不理解猪的痛苦,只知吃肉香,现在我是彻底与猪肉绝缘了。

以前,日子过得很拮据。幸亏有大山的给养才让我们顺利地渡过了艰苦的岁月。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山里人真实生活的写照。

当青纱帐里一人多高的玉米杆儿上的“黏大棒”出红缨的时候,就可以“啃青儿”了。大人们终于把小孩子盼望已久的青苞米擗下来烀一大锅,上面再放上一些土豆、窝瓜、茄子,不等烀烂,我们就急着掀开锅先拿起土豆或窝瓜尝尝。等苞米烀熟了,再饕餮一顿。

“啃青儿”的时节,也正是榛蘑钻出地面来凑热闹的时候。田野里的树墩子根下围一圈小伞似的胖乎乎的蘑菇,好像一群穿着褐色服装的胖娃娃围在一起做游戏;树林里、草丛中的蘑菇密密地排列着,连成了片,它们雄纠纠、气昂昂地站在那,警惕地注视着四周,威严不可侵犯的样子,小样儿可爱极了。我们一阵风似地跑来,七手八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把它们浮获到我们的小筐里,挎回家晒上,留着冬天炖鸡肉或者换钱。

大山里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就是一座绿色宝库,是我们山里人的生命源。

当层林尽染,硕果累累时,山里人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因为这是他们搞副业的最好机会。大山敞开了它广阔的胸怀,热情地接纳来自四面八方的淘金者。于是,山里沸腾了。我们到星期天就奔赴熟谙的松塔子基地、圆枣子基地、山葡萄基地、元蘑基地、核桃基地、五味子基地……遇到障碍,就用镰刀开路;遇到爬不上去的树,就用小锯锯倒,我们还学伐木工人大声喊:“顺山倒了!……”;摘山葡萄、五味籽时,连藤蔓一起往下拽。几经疯狂掠夺,把能倒腾的都变成了我们家的私有财产,那简直就是对大山的肆意蹂躏,是对大山的不公。后来我才明白“靠山吃山,吃山养山”的道理,理解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真正含义,可是已经晚了,我已经充当了摧毁大山的凶手。

如果说搞副业是山里人最快乐的事,那么,收获庄稼也是山里人的一桩大喜事。因为忙了一春带八夏,终于盼到了收获的季节。丰收的田野里,大人们低头弯腰收获着喜悦。我们一帮小孩在大人后面溜黄豆、苞米,趁人家不注意,偷偷溜到大堆跟前拽一把就跑,伙伴们轮流偷,就被大人发现了,他们就连喊带吓往家赶我们,我们还赖着不愿意走,总想拣点便宜。说到“偷”,我可是“老手”。我们一帮淘气包子经常溜到生产队的瓜地里去偷瓜,其他的小孩子也是拉帮结伙地经常去偷,他们还总结出了一套顺口溜:“下定决心去偷瓜,不怕牺牲往里爬。排除万难吃个够,争取胜利早回家!”正是这几句顺口溜,壮了野孩子们的胆量;我们还曾经溜到人家西红柿地里偷柿子吃,那阵儿柿子刚要熟,半青半红,我们边吃边祸害,有的大柿子吃了几口嫌酸就扔了,弄得满地都是咬得半了糊片的柿子;我们还曾经偷偷潜入人家的萝卜地里挑大个的萝卜拔,把芯儿吃完就扔掉,也不懂得珍惜。现在想起这些,深深地自责。那时太没有教养了,干了那么多不光彩的事,虽然当时小,不懂事,但这也算是我人生的污点了。

不必说我们干的那些坏事,也不必说是自己小不懂事,更不必说是没教养,单说那落后的年代造就了怎样的一代人啊!

大人们跟时间赛跑,把劳动果实收回家,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忙活儿;小孩子们每天放学后就搓苞米、挤窝瓜籽儿,很少有玩的时间。我最不愿意干的就是挤窝瓜籽儿,这活嚰叽、单调,而且耽误时间,十天半个月才能挤完半个院子的窝瓜籽儿。晒干就变成钱了,窝瓜瓢冻上喂猪。

经过一家人日夜奋战,大功告成就可猫冬了。

秋天悄悄把果实送到人间,然后又悄无声息地把喜人的金色带走了,是雪花赶走了秋天,占据了大山的各个角落,她要考验山里人的耐性,锻造山里人的铮铮铁骨。

严寒挡不住我们淘气的身影,却激发了我们挑战的欲望。我和小伙伴们曾经在冰面上津津乐道地抽尜儿、支小冰爬梨;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在菜圆子里厚厚的雪地上来回打几个滚儿,用干净的雪沾去一身的灰尘;曾经接房檐下的冰流子、凿小河里的冰块放在嘴里咯嘣咯嘣地嚼;曾经撅河边的树枝在冰窟窿里蘸点儿水再放在干净的雪里打几个滚儿,自制“冰塘葫芦”;曾经跑到下屋棚子里拿冻得硬邦邦的冻梨蛋子、冻馒头和冻豆包津津有味地啃,小手冻得通红浑然不觉。还有一件更傻的事令人啼笑皆非:我曾经伸出舌头去试舔冻得冰凉的铁器,舌头被冻在了铁上,用力一拽,差点没把舌头沾下来,舌头被沾掉了皮,流了满嘴的血。

除了淘气,我们多数时间用来帮大人分担困难。放寒假时,哥几个拉着自制的爬梨到伐区拣烧柴。个个穿得像企鹅似的。我和弟弟坐在爬梨上。宽阔的爬梨道被马爬梨压得溜光,哥哥不用费力把爬梨拉得飞快,我们惬意极了,一路上笑声响彻山谷。到了伐区,哥哥把爬梨放在道边让我看着。我闲着没事,就爬树玩,爬完大树爬小树,当我敏捷地爬到一棵房子高的小树梢上时,小树承受不住,被我沉重的身体压弯了,我两手紧紧把住树梢,像荡秋千一样飘飘悠悠落到地面,我觉得有趣极了。从那以后,我每次上山都要在小树上荡秋千玩,这是我自己发明的最有趣的秋千。我在小树上悠闲地荡秋千,他们哥几个在没膝深的雪地里艰难跋涉,把采伐丢下的枝丫从雪里捞到道边,装满爬梨就下山,哥哥一个人轻松拉着爬梨小跑,我们紧跟着跑,到上坡时帮推一把,到下坡时,爬梨顺着山坡像离弦的箭一样直往下冲,哥哥连跑带颠也跑不过爬梨,他有点控制不住飞跑的爬梨,吓得两手紧把爬梨杆儿,两腿直往前出溜,身体往后倾斜,眼看要摔跟头,他急中生智,忙蹲下身体,竭尽全力制止爬梨的惯力,刹那间,滑到坡下。总算化险为夷,哥几个都松了口气。

     经过反复操作,哥哥总结了经验,到下坡时,他不驾辕了,把绳子緾在柴禾上,把爬梨推下坡去。爬梨横冲直撞,就像一匹受惊的野马,冲到坡下的雪地里停住了。哥几个看着这有趣的一幕,笑得前仰后合。一个个蹲下身体顺着山坡滑下去,再把爬梨用力拉出雪地。

后来,林场为了保证冬运生产的工人们和“拉套子”的大马的安全,在每个山坡地段都安排一个养路工,每天负责烧沙坑往山坡上扬沙子防滑。以后我们再拉烧柴时下坡就不担惊受怕了。

说到冬运生产,就想起我上小学时上山抗旱的事。有一年,到冬运生产时,地上刚铺一层薄薄的雪,一踩就没了,马根本就拉不动爬梨。林场领导很着急,如果持续半个月再不下大雪,就会错过冬运生产的最佳时期,那么,冬运任务就完不成。木材下不了山,就成了废材,林业局就会蒙受巨额损失。在这迫在眉睫的关键时刻,林场领导动员我们工段的男女老少,凡是能干活的都到山里去抗旱。我们小学生也耽误了一天的课程,每人拿着一个盆子跟着大人们往伐区的路面上泼水,让路面结冰。路面光滑,就可以跑马爬梨了,就不会误工了。林业工人那种主人翁责任感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

穿越时空的隧道,我又回到了那久远的大山深处游历了一番,记忆这根弦把我从小河旁扯到山野里,从明媚的春天牵到炎热的夏天,从凉爽的秋天引到寒冷的冬天,令我如醉如痴,细细品味了一下陈年佳酿,虽然有醇香甘冽,但也有一丝的麻辣。

我小时候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成长的,这是生活在福窝儿里的人无法理解的。所以,我骨子里有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我感谢大山给了我这么多!那坚定不移的大山用无声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诗篇,怎能不令我魂牵梦绕呢?茫茫大森林,衣食父母本。殷殷慰我心,緾绵情不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