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帮助老家县里写一篇《新邵赋》,里面提到了老家的政界精英、商界翘楚等优秀代表。我感觉应该把为共和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事迹典型的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们记录下来、传承下去。于是通过在网上查找和咨询县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领导,我了解到从1949年以来,新邵县在册烈士385名。其中,曾南生烈士、赵希贤烈士、陈吉勇士等新邵籍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的事迹非常典型。
曾南生烈士(1932年-1952年10月08日),湖南省新邵县雀塘镇夏家村人。1949年秋,他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了解放粤桂边战役和海南岛战役。1950年10月,他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入朝,10月25日首战温井,接着参加楚山战斗,特别是在吾野坪北山阻击掩护战斗中,荣立一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并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1952年10月在攻占松隅里北山战斗中光荣牺牲,年仅20岁。曾南生烈士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留下的“我决不会给祖国丢脸!”面对牺牲的战友撂下狠话“此仇不报,誓不为人”掷地有声,激励了多少战友为保家卫国而战、为中朝友谊而战,前赴后继英勇杀敌。曾南生烈士还曾中途回国,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他所在的排被命名为“曾南生排”,这一切崇高的荣誉,多么光荣。
陈吉勇士,男,湖南省新邵县人,1922年11月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陈吉作战沉着冷静、机智勇敢、战绩卓著,在每次战斗中,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带领的班,被上级命名为|抗美援朝“英雄第四班”光荣称号。他曾创造在一次战斗中全排共歼敌200多名,而自己无一人伤亡的精彩战例。1951年11月12日,在第38军112师336团3连副排长时,陈吉同志荣获“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颁发的战士荣誉二级勋章及军功章一枚。1953年5月,被选为参加归国“五一”观礼代表团代表。在和平时期,陈吉同志到湖南省长沙拖拉机配件厂当干部,默默无闻,继续在普通的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发光发热。
赵希贤烈士(1933年-1967年9月11日),湖南新邵县壕塘乡洪庙村人,年幼家庭贫寒,学习刻苦。l953年1月在新邵第一中学初四班毕业后,以高分考入武汉地质学校(中专)。毕业后,于l956年3月考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大学四年结束,他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河南洛阳某部工作,获少尉军衔。196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升中尉。是年10月,他响应祖国号召,主动申请到最艰苦的西藏去工作,调西藏拉萨市四零一部队二十分队,任作战指挥部参谋。1965年升为大尉,他的妻子系农村户口,本可以入藏随军,但为了减轻政府负担,耐心说服其妻子安心农村生产,支持国家建设。他在部队劳动中,专拣脏活、苦活干。领导多次称赞说:“大学生赵希贤,真不愧是农民的儿子,吃得苦,耐得劳。”1967年,印军在中印边境对我边防部队进行挑衅。9月11日清晨,印军对西藏亚车县堆拉山口进行炮击,守卫在这里的四零一部队二十分队的指挥部被炸毁,赵希贤率领士兵立即在山上掘一地洞,作为临时战斗指挥部。印军连续炮击,指挥部又被一炮击中,赵希贤同志负重伤经抢救无效而光荣牺牲。临终前他请在场首长转达对儿子的遗嘱:“我死后,希望你继承革命遗志,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主席著作,跟共产党干一辈子革命。”
当我看到老家的英雄的事迹,面对英雄我肃然起敬!曾南生烈士,牺牲时才20岁,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留下的“我决不会给祖国丢脸!”的铮铮誓言;面对牺牲的战友,他撂下狠话“此仇不报,誓不为人”掷地有声,他的英雄事迹深深地吸引了我、打动了我。赵希贤烈士,1956年的大学本科当时是妥妥的高学历,那时的大学生多精贵,他毅然投笔从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西藏边疆建功立业。1965年我刚出生,他已经是大尉军官。为了祖国的安宁,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实现他入党时对党的庄严承诺。特别是临终前,他请在场首长转达对儿子的遗嘱:“我死后,希望你继承革命遗志,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主席著作,跟共产党干一辈子革命。”多高的境界、多大的格局,多深的情怀。为国家的安宁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的崇高品德,为家乡争了光,为军队争了光。
每每读到英雄们的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我为家乡曾经出现的英雄人物感到骄傲与自豪。假如40年前我能了解英雄的故事,能让英雄伴随自己成长,可能会更有一番军旅人生。对照先烈与英雄的事迹,深感惭愧和不足。尽管我已退休,我将以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为榜样,继续为国家为军队的建设发展发挥余热,继续在学雷锋、做好事上,坚定不移、决不动摇地走下去。
我了解到曾南生烈士被安葬在沈阳烈士陵园,赵希贤烈士被安葬在西藏烈士陵园。我给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编辑《新邵籍烈士传》,告慰烈士、告慰烈士后人、激励后人,以烈士为榜样,为实现中国民族为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二是让烈士一是找机会分别带上烈士父母坟上的一把泥土,撒在英雄的坟上。同时,从烈士坟上带一把土,撒在父母的坟上,让他们母子团聚,父子团聚。三是在县烈士陵园专门为异地烈士开辟祭奠区,把他们的碑文事迹全部复制,让烈士的后人在家乡就能见到英雄、祭奠英雄、怀念英雄。把英雄的故事编写成教材,进爱国主义课堂,让后代世世代代铭记英雄,感恩英雄,增强学生们对家乡、对祖国的自豪感与责任感。四是加强从军青年的传统教育,《新邵籍烈士传》发给每一个从新邵县应征入伍的军人和考取军校的大学生,随身携带,用先烈的故事和英雄人物的精神,陪伴自己成长。以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为榜样,时刻激励自己,走好军旅人生,为国家为军队做出最大的贡献。为父母争光、为家乡争光,为军队争光,为国家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