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千多年前的一个秋天的清晨,那时的中华大地上,还没有汽车、火车、飞机,城市里还没有电,人们出行主要靠两条腿,只有少数有钱人,才能骑着马赶路去远方。
在一轮残月下,当大部分人家还在半梦中的时候,一个叫韦庄的诗人骑上马早早出发了。
秋日的清晨,一阵阵凉风吹得坐在马上的韦庄衣袖透凉,没有灯火的道路穿过一片庄稼地蜿蜒地向远方伸去。
此刻,映入韦庄眼帘的是披着斑驳月光和霜华的群山,沁入其心脾的是路两旁流淌着淡淡的莲花香味的空气。
韦庄一路上快马加鞭,待他驻马稍歇,蓦然回首时,只见他昨晚下榻的驿楼已隐映在身后一片朦胧的晨曦中了。继续前行,远处满是茫茫的云树景象。
不知不觉中,韦庄已赶了几个小时的路,过不了多久,一轮温和的秋日便会跳上万里晴空。但马上这个心急如火的赶路人,竟没有觉察到时间的飞快流逝,他继续在清晨的大地上快马向前……
这是我在睡梦中,从韦庄《秋日早行》一诗里依稀看到的画面。
全诗如下:
上马萧萧襟袖凉,路穿禾黍绕宫墙。
半山残月露华冷,一岸野风莲萼香。
烟外驿楼红隐隐,渚边云树暗苍苍。
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乌飞不觉长。
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就被诗歌的优美语言和诗中的美好景象深深吸引住了。古人写早行的诗很多,杨炯、杜甫、贾岛、杜牧、刘驾、陆龟蒙、许浑、王观、司马光、黄庭坚、方夔、高启、杨士奇等等都写过早行的诗,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首诗,一首是与韦庄合称“温韦”的温庭筠写的《商山早行》,另一首便是韦庄这首《秋日早行》。
都是秋日,都写早行,韦诗与温诗,不论在语言与诗歌画面上,还是在情感上都迥然不同。两位诗人早行的地点、目的、具体环境都大有不同,因而两首诗在诗歌画面和情感上存在不同本身无可厚非。但诗歌语言的不同,却折射出两位诗人大相径庭的审美价值。
韦诗的诗句流畅而清浅,没有复杂的遣词和句式,诗句的句式很简单,所用的修辞词,也无非是“凉、半、残、冷、野、香、红隐隐、暗苍苍、心如火”这些很大众很寻常很普通的词语,尽管所用的修饰词很普通,却十分贴切地表达出了诗句想要描绘的意境和趣味。诗句饱满而优美,诗中的“马、襟袖、禾黍、山、月、露华、风、莲萼、烟、驿楼、渚、云树、行人”这些物象,合理而通畅地组合在一起,读罢既能让人立马明白诗句的意思,又给人以清新、饱满和流畅的审美感受。正如葛兆光在其《唐诗选注》中评论韦庄诗歌语言时所说,“诗写得清丽而不过分柔软,流畅而不过分平浅”。
而温诗的诗句,不论在遣词上,还是在句式上,都较韦诗更为复杂。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诗句中全是名词,没有一个动词,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些意象却自动地生成了一幅声、色俱佳的画图,温庭筠精巧凝练、出神入化的技法由此可见一斑。再如“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字,这一个“明”字极尽精巧,既生动地写出了枳花洁白明亮的美妙情态,更凸显出了温庭筠炼字炉火纯青的高超技艺。
然而,读者的审美选择却是因人而异,也许很多人都为温庭筠那首《商山早行》而啧啧赞叹,更多的时候,我却更愿意陶醉在韦庄这首清水出芙蓉般的《秋日早行》里。
2022年3月5日夜于西安吉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