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宇冰的头像

张宇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7/10
分享

散文里的丰饶时光

 

在碎片式的空闲里,我偏爱散文,十年来,没有一天离开过散文。读好的散文,如同品尝各式美味,见识各种存在的方式。日常大事小事,每个人的视角不同,看到的不一样,写文章表现手法各异,不过,作者的所思所想大体有类可分。写散文,捕捉灵感,我关注身边的一草一木,敏感于他人和自身的感受,看似寻常的事物在我眼里都有了别样趣味。

散文易学难工,看得越多,习作越多,越觉得真正的好散文要有高远、沉静、大气的境界。孙犁说过,散文是一种老年人文体。每想到这话,就想笑一笑。我年龄不小,生活却简单。工作二十几年来,视野有限,所思所想单一,小到我种的花儿,每一种,我观察它们,从种子和小苗苗开始,到开花,到衰败。花的世界,丰富了我的情感。工作琐事、父母亲情、街边行走、厨间闲情、读书和看电影也给我不少灵感,我的生活散文化了。

看别人的文章,有两种感受:一种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另一种是在他人的文章中,看见契合自己心境的体会。前者令我大开眼界,特别是那些游记类散文,大好风光,独特体验,令人好一阵向往。不过,渐渐地就如烟云飘渺散去;而如果在他人的文章中看到我熟悉的东西,会有强烈的共鸣,原来他们也在那里,也有与我相似的悲喜,梦想,或者失败以及小小的成就感。一本书或一部电影,我看到了,有人也看到了,他们写到文章中,看法恰好与我相似,我就视他们为看不见的知音。我的孤独顿时放到了最小,以至于消失。因而,后一类散文更容易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人说,爱写文章的人把事物复杂化了。比如一朵花,就是一朵简单的花而已,写文章的人给它各种意义,限制着顺其自然的思维。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造物主的初衷不就是把千奇百怪的事物赐予人类,让人去体味万物有灵,衣食亦有禅,在小事物里,看大世界,有共鸣,是这样吗?

我想,复杂化的看法恰似“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发问。如此,写散文时,不牵强附会,回归事物的本性和人自身最迫切的感受。放眼四周,水泥缝隙里,一朵花正努力开放;强烈的阳光下,小蚂蚁筑巢、搬运食物、用尽全身力量在大地上奔跑;暴雨将至,窗前的蜘蛛布下天罗地网静候着小飞虫的光临;天空中,飞鸟结伴遨游,固定时间,固定路线,像跑操的方阵。它们在陪着人类过每一天,它们生存的困境大于人类多少倍,又无法用语言与人交流,只用不停歇的存在,给人以启示,让人去思索并看见自己。

十年来,看了许多散文,有的做过笔记,罗列文章题目,作者姓名,三言两语的读后感,大多时候浅尝辄止。如果说喜欢哪些散文篇章,哪些散文作家,瞬间能想起一些。久远的,当代的,离得远的,近在眼前的,国内的,国外的,大陆的,台湾的。梁实秋的幽默;沈从文的平和明净;汪曾祺的洒脱;老舍的朴实亲切;丰子恺的爱心;史铁生对生命深刻的领悟;朱以撒书法与散文俱佳,散文亦如书法一样收放自如,沉稳妥帖。读钱红莉、周华诚、胡竹峰几人的散文,在一粥一饭中感受平凡生活之美。他们的语言精短有美感,常令我反复咂摸。台湾散文中,喜欢过张晓风,她的文章“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如缨珞敲冰”,还欣赏林清玄的智慧空灵,琦君的温婉典雅,蕴藉真挚。王鼎钧是我这两年才知道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有超凡的诗意,日常的情意,名家如此评论他。慢慢读他的文章,展开一段段往事,真正见识他用诗意的笔触将深沉的历史记忆呈现。

我的书籍,散文类占了大多数。有时假想,如果我的书只可以留存有限的几本,其余都不再属于我,那么散文一定是最主要的。明知有的作家小说比散文精彩,我还是选择了他们的散文。看散文选本之外,我也订阅散文类杂志,熟知了一些普通散文作者,他们或细腻,或奔放地叙述着普通人的喜乐忧思,读来亲切。

说到写文章,被称作民国奇人的国学大师刘文典说过一个有趣又贴切的比喻,即“观世音菩萨”五个字。一次,与家乡师友们分享“观、世、音、菩萨”五个字的为文观,说完后,瞬间想不起如何贴切地概括,身旁一位老师提示,这是个人写作散文的一个方向。细解五个字,确实如此:多多“观”察生活,明白人情“世”故,讲究语言“音”韵美,以“菩萨”般的善意表达发现,令读者内心平和。

有人说过,唱歌,朗读古典诗歌,阅读明清小品,可以锻炼音韵美感,使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明白晓畅。我不会唱歌,我喜欢阅读唐宋诗词,看过了,觉得美,记不牢,常常把一些诗句和作者姓名、诗歌名称张冠李戴。但无形之中,影响着语言表达习惯。另外,欣赏一部电影,理解其中的情节、音乐、场景,写散文时,一切所见会像电影镜头涌出来,学到了电影的表达方式,在很短的时间里精彩叙事。散文亦如一项技艺,看得多了,写得多了,就不再刻意构思节奏,而会随着灵感的产生自然形成与内容相符的音韵节奏。

周国平有篇短文《平淡的境界》,我常常翻出来欣赏。文中说,好的散文,还是归于“平淡”二字。平淡不但是一种文字的境界,更是一种胸怀,一种人生的境界。

散文大家们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有深意的内涵,想要模仿,竟然如临摹一幅看似简单的中国水墨画一样,笔力不够,形神不能兼备,尤其难描摹其神韵。十年来,写过三百多篇小感悟,每一篇取名用心。文章命名,有的选取古诗词,有的为现代歌词,个别比较有趣,也不乏徒有其名。学散文,与同样喜爱散文的师友交流,他们对文字的尊重,对所看到的事物深刻理解,别样的写作精神,激发我写作的兴趣。

写文章开博客,与人分享,母亲曾是我忠实的读者,她收集我的文章,指出我文中的毛病,让我多写真情实感,令人舒坦的文字。母亲离世,我失去了一个好读者,好老师。如今每有动笔写一写的想法时,总能想起母亲手术后一星期时,慎重地对我说过的一席话,言语中完全意识到她将远行。母亲安顿一些家常琐事,话题猛然一转,如果那一天真的来了,不要写祭文。她的嘱托令我意外,本来,查出她的病情后,我竭力装出轻松的样子,不想让她知道实情,而她有所察觉,她一嘱托,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不敢想不愿意去想的结局,她自己想到了。我说,不要说这些好吗,你好好的。母亲淡然地说,担心来不及和你安顿,全家就你爱好咬文嚼字,一写祭文,难免标榜,我是普通人,不值一提。

从生病手术到离世,母亲没有一刻糊涂。她没有再提祭文的事情,她说起一些过往,自责一生好面子,还把要强,好面子与追求名利联系到一起。她剖析,追求名比追求利更隐秘,看起来似乎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但实际上都有损身心。

母亲离开后,我对健康与生命有更多的思考,我也时时记得母亲的好,那些值得我怀念的品质。我普通平凡,该做什么,最要紧的事情是什么。工作之余,看书写字,养静气,安顿自己。有时把书扔开了,什么都不去想,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听市场里人们生动有趣的对话,买新鲜蔬菜,回家慢悠悠做一顿饭,谈不上厨艺,却舒服简单。有时,又把目光聚焦在就近的花儿、鸟儿们身上。花的世界千姿百态,一朵朵花儿遵循着季节努力开放,它们各有灵性,不可忽视。飞鸟的世界有语言,听得见它们相互应答,歌唱,清晨的鸣叫抑扬顿挫,优美动听;成群的鸟儿你追我赶,上下翩跹,像舞蹈,像比赛。

善书者,在广场上蘸着水写大字,点划之间,郑重其事,水干了,字不见了。善舞者,一招一式美轮美奂,曲终人散,了无痕迹。活泼天真的小孩子,用积木组装成小屋和高楼,再拆开,再组装,不厌其烦,乐在其中。

日常种种事物以散文的姿态呈现在我面前,眼花缭乱,各有秩序。什么值得书写,什么不值一提,过去的,留不住。唯有文字,让触动过心的东西在文字中做短暂停留,在怀想中当作对照,不必追问为什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