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肖兆生的头像

肖兆生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2/05
分享

“长征渡口”忆渡人

“长征渡口”忆渡人

肖兆生

 

宽阔平静的江面,清澈舒缓的流水,阵阵春风徐来,河岸垂柳婀娜轻舞。绿荫下,一座麻石垒砌的渡口静静地躺在那里,任凭江水深情地亲吻。

这是一座宽约三四米,砌有十来级台阶的渡口;这是一座极其普通的渡口,在赣南大小江河旁随处可见。要不是渡口旁矗立的一块褐红色的巨石上刻有“长征渡口”四个醒目的大字,有谁会联想到它与长征有关。可就是这座极其普通的渡口,吸引了多少人深情的目光,勾起了多少人无尽的遐想……

清明前的一个周末,我携家人从宁都专程来到于都县城河畔,第一次踏上了这块红色的热土。从宁都县城出发时天气尚好,一个来小时抵达于都长征源景区时,天空竟飘起了霏霏春雨,尽管如此,纪念园和纪念碑广场上,仍有三三两两的游人在拍照。远处,从纪念馆的方向走来了一群群蹦蹦跳跳的小朋友,仿佛一群群喜鹊,一路上叽叽喳喳,他们在老师和家长的陪护下,手里提着塑料水桶,看上去像是刚参加完纪念园的义务劳动。

宽阔整洁的园区,庄严肃穆的广场,每每身临其境,都令我肃然起敬,都有一种异常亲近的感觉。这么多年来,只要有机会,我都不止一次的走进韶山、井冈山、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瑞金红色旧址群、兴国将军园、广昌保卫战遗址、石城狙击战遗址、秋收起义纪念馆、古田会议会址、宁都反围剿纪念馆……我对红色景点情有独钟,是因为从小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熏陶,身上流淌着红军的血脉……

趁着家人忙于拍照的间隙,我独自一人来到河边,静静地伫立在渡口旁。这时,老天也善解人意,淅淅沥沥的春雨停了下来,云层里竟然透出了一束束阳光,原本朦朦胧胧的江面,也豁然开朗起来,但见碧空如洗,江水如蓝,身边风景如画,对岸群山如黛。我久久地凝视着这似曾相识的渡口,思绪与脚下的江水一起流淌,眼前仿佛浮现出当年红军千军万马依依不舍走过木桥的身影,耳畔响起那《十送红军》令人肝肠寸断、悲凉婉转的唢呐声……

193410月,那是一个注定载入共和国史册的日子。敌强我弱、固守赣南一隅的红军,必将招致敌人的再三重兵围剿,坚持了几年取得数次反围剿胜利的红军,在这一年的秋天,终因内忧外患、大兵压境而招架不住,广昌失守、石城告急、长汀难保,中央苏区南北大门洞开,敌人长驱直入剑指红军大本营瑞金。守,必将赔光老本,输尽家底,走,意味着跳出重围,另寻出路。于是,8.7万中央红军集结于都河畔,老弱病残、辎重粮草、枪炮弹药,还有那离情别绪,心有不甘,与那秋风凄雨缠绵交织,笼罩着忙乱焦虑的红军队伍。然而,在每个红军指战员的心里,革命必胜的信念仍然没有熄灭。

红军坚信革命一定能够胜利,苏区人民也深信红军一定能够回来。在红军离开赣南苏区最后的日子里,可亲可敬的于都人民作出了最后的奉献。为了架设这座五六百米长的临时渡河木桥,他们出工出力,还义无反顾地自愿拆床板、卸门板、捐木料,才使红军在最短的时间内架起了这座通往胜利彼岸的木桥!

这是一座怎样的木桥啊,它是一座用血肉、用信念、用军民鱼水深情筑就的桥!所以,它在全世界是一座独一无二的桥!

“长征渡口”——“长征出发地”,这些星火不灭、信念不熄、理想不丢的红军队伍,从这里顺利渡河踏上了漫漫西进北上之路,才有了后来的湘江渡口、金沙江渡口、大渡河渡口、黄河渡口和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全中国的长江渡口,它犹如一颗颗明珠,在中国大地上熠熠生辉,也像中华民族的一个个最强音符,组成了从胜利走向胜利那雄浑激越的乐章!

“长征渡口”——“长征出发地”,从这里迈上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的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他们走过千山万水,历尽千难万险,经受千锤百炼,闯过枪林弹雨。滔滔恶浪没有阻止他们的脚步,皑皑雪山没有冻僵他们的躯体,茫茫草地没有拖垮他们的意志,他们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慨,铸就了历久弥新的长征精神,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谱写了无与伦比的光辉篇章!

赣南——陕北,瑞金——延安,这是两个多么耳熟能详、响亮伟大的名字啊!从起点到终点,行程二万五千里,历时两年,中央红军经过刀山火海的淬炼,腥风血雨的洗礼,百折不挠,向前向北,将革命的种子一路播撒到陕北,将星星之火点燃到全中国。他向世人证明,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代表广大劳苦大众的中国共产党人,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渡口犹在,斯人已去,中国工农红军的壮举光耀千秋。今天,古老的渡口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内涵,“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中,长征精神必将发扬光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