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小猪她爸的头像

小猪她爸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1/18
分享

唇齿留香走四方

民以食为天。据说,苏东坡曾写过一首打油诗: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我认为,这写的是旅游。诗和远方是旅行中的“竹”,途中品尝的美食,则是“肉”。“竹”与“肉”相亲相爱、巧妙结合,使得行旅“不俗又不瘦”。

初到日本,住在横滨,吃就从这里开始。

一、鲜美“蟹道乐”

坐落在横滨市中区山下町的中华街,是日本乃至亚洲最大的唐人街。三百多米长的街道两旁,中国餐馆有二百多家,广东、江苏、上海、四川等菜馆、小吃应有尽有,热闹非凡。非常好奇,在这里闲逛,品尝美食的,居然大多为中国游客。看见许多同胞排着长队,等候吃中国肉包子,很不以为然。离开包子才几天?到日本还吃包子,不够油钱。

时值中午。虽然饥肠辘辘,我却坚定地不瞅一眼肉包子。这种坚定除了“意志力”,更重要的是不远处的“诱惑力”——闻名日本的螃蟹料理“蟹道乐”。

“蟹道乐”,一家专门吃蟹的餐厅。已有五十多年历史,拥有四十三家连锁店,总部位于大阪的道顿堀。大阪的“蟹道乐”,国内游客居多,显得热闹。横滨这家店,日本人居多,清净许多。

入店,脱鞋,上“炕”,吃过日本料理都熟悉的程序。先上一杯绿色的抹茶,刚入口以为是海藻,喝到后来觉得真的是茶。蟹子宴的主要食材是新鲜的长腿帝王蟹,在大连并不鲜见,只是日本人把它做到极致。

捕自北海道深海中的螃蟹是最美味的食材。对日本人来说,螃蟹不仅仅是食物,也是对岁月生活的记忆和感恩。蒸是烹饪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于蟹的制作更是以清蒸为佳。清蒸蟹肉鲜美之中又增添了弹弹滑滑、松软香甜的味觉感受。两只肥满的生蟹腿,非常有型地摆在淡雅的瓷盘中。剥出蟹肉,直接入口,爽滑鲜嫩,丝丝甘甜。蘸上点芥末,鲜美中立马透出强烈的辛香。

吃蟹需要剥壳,原本就不爱说话的日本人这时就更安静。年龄看上去和我差不多的服务员,穿着和服,穿梭在客人之间。当客人吃完一道菜时,再上新菜。一餐蟹子宴吃到甜点上来时,差不多安安静静地过去一个半小时。安静的妙处,在于全部精力都放在吃上,鲜、咸、甜、香的每一个细节,都留在唇齿之间,心头便会溢出生活的酸、甜、苦、辣。

品味日式蟹宴,想起渤海之滨的梭子蟹、赤甲红、花盖蟹。真应了《舌尖上的中国》所说“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从“蟹道乐”出来,前往不远处的港未来。沿街步行,路边一些欧式建筑,与大连一些老建筑十分相像。有些时空错乱的感觉,好像走在大连的街区。忽然想,我为什么把这些建筑与大连相比?因为大连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家乡。这样一想,我便深深理解那些等候肉包子的同胞们,因为那是家乡的味道,中国的味道。

二、神秘“一蘭”拉面

很快便来到港未来,一个临海凭风的好地方。这一天,是农历立春节气,看到许多日本排着队吃拉面。我觉得日本人有挥之不去的拉面情结,喜欢吃拉面不说,横滨还建有一个拉面博物馆,据说各式拉面应有尽有。女儿小猪说,这不算啥,明天去东京,感受下一个很特别的拉面。

第二天中午时分,来到东京一家名为“一蘭”的面馆。一进餐馆,服务员一人发一张纸和铅笔。小猪指点我们,在汤的浓度、拉面软硬、要不要小葱、放什么佐料上画钩。有点意思,面还没吃,先参加一次民主测评。

不一会,有服务员引导至座位上。一字排开的卡座,食客之间用木板隔开,形成一个一尺见方的半封闭空间。正面的窗口挂着半截布帘,顾客与服务员彼此看不到。把刚才填写的“测评票”递过去,少顷,一碗面递上来。接着“唰”的一声,一道竹帘拉下来。那一刻,感觉不是吃饭,更像是坐在忏悔室里,隔帘对神父说:上帝,俺错了!

这种吃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日本某些文化特质和国民性格特征。如果一个女孩子一碗面没吃饱,要再加半碗面,众目睽睽之下,她会感觉到“耻”。隔断、竹帘屏蔽掉目光,她就不会感到“被耻笑”。在日本许多餐馆里,很难见到女孩子单独吃饭,也是基于“被耻笑”。同理,小猪在日本从来不问路,原因是对方知道路尚好。如果不知道,对方可能会感觉到“耻”,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十分愧疚,万分焦虑。

这种情形,被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其著作《菊与刀》中定义为“耻感文化”。更加注重廉耻的一种文化心态,非常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怎么议论。中国有句老话“知耻而后勇”,“耻”是日本人重要的精神动力。从封建制度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变,西方国家用了近二百年的时间来完成,而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却只用短短二十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从一片废墟、国民经济崩溃的谷底,到发展为资本主义大国,也仅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

三、正宗海鲜寿司

为一瞻富士山的尊荣,我们去了位于神奈川县西南部的箱根。在一个叫大涌谷的地方,近距离感受富士山的秀美。在大涌谷有两样小吃必须品尝一下,一样是温泉煮的黑鸡蛋,还有一样是黑冰激凌,富有当地特色,给人留下不一样的富士山感觉。

从大涌谷乘坐缆车,来到桃源台港,面前一湾碧水就是芦之湖,乘船游玩。上岸,沿小街走不多远,寻一家店简餐。一碗荞麦面,精致、味美,吃得时候不必太矜持,发出一点呼呼噜噜的声音,相当于给店家美食点赞。

傍晚回到横滨,在一家寿司店里大快朵颐。这家店的寿司是手工制作,顾客按菜单点,三个师傅当场制作、现做现卖。寿司是日本的传统美食,新鲜的海胆取出黄,鲍鱼、虾、扇贝、鱼籽、金枪鱼、三文鱼等海鲜切成片,放在雪白香糯的饭团上,一揉一捏之后再抹上鲜绿的芥末酱,真的是“秀色可餐”。一个小盘,两份寿司,我们吃了一摞盘子。之所以强调盘子,因为服务员以盘子的颜色不同,来决定消费价格。

吃寿司,讲究食用完整性。就是整块寿司要一口吃下,米饭的甜香与海鲜的鲜香完全相融,浓郁的滋味在口中久久徘徊,一波三折。

鲜香的寿司配上一杯新鲜的扎啤,一啄一饮,除却旅途的疲惫,唤起行走天涯海角的冲动。

四、“厨房”里的小吃

日本有句俗语 “穿衣在京都,穿鞋在江户,吃饭在大阪,住房在大和”,所以大阪又被称之为“日本的厨房”。此时,我们来到“厨房”核心道顿堀,远远地看去,熙熙攘攘的人群,真是吃货的天堂。

道顿堀各家店铺的招牌非常有特色。大都是立体造型,而且比较夸张:横行的螃蟹,张牙舞爪的章鱼,黑大个的神户牛,圆胖圆胖的河豚鱼,一只大手捏一团米饭的,自然是寿司店。我们先来一份章鱼小丸子,再来一个菠萝包,又来一个法式煎饼。接着踱进一家小店,吃各种烤串。最后上来的一盘东西忘了叫啥名,牛杂一类的,搁北京应该叫卤煮吧。道顿堀的旁边就是心斋桥,大阪的商业中心,吃饱了之后可以在这里买买买。

小吃不像大餐中规中矩。但妙在小上,小而全,品种丰富,富有地方特色,是旅行中必定保留的项目。说实话,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自由自在地品尝小吃。有一次,陪领导去外地公务。公务结束时,临近中午。领导提议到街上走走,没走多远便来到一条小吃街。各色小吃,琳琅满目。领导对我说,中午咱就在这品尝小吃吧。我悄声回答“不成,旁边陪着咱的办公室主任说,中午他们领导要正式宴请您”。无奈,一步一回头,乘车而去。

五、偶遇凉糕和烤地瓜

小时候,特喜欢吃凉糕和烤地瓜。没想到,这两样都在古城奈良不期而遇。走出JR奈良駅,是一个干干净净的广场。今天是周日,广场上有当地居民在出售特产和自产食品,也有售卖文旅纪念品的。

这种情形与国内大相径庭。咱的火车站广场,往往收拾的比脸都干净,严禁摆摊售货,还得雇帮人在那看着、盯着。城市整洁与烟火气,本不应该割裂开来,真是能下绣花功夫去管理,同样会和谐共生。割裂的结果,给人的感觉,好像走进一座不食人间烟火的城市。

一位老太太守着的小车上,摆着自家做的凉糕。这种凉糕,在大连叫做“墨及”。“墨及”这个发音应该是日语,如同“晚匣子(衬衫)”“旮沓板”“马葫芦”。凉糕外皮可能掺和了某种植物的汁,呈深绿色,馅儿是红豆沙。吃起来,糯糯的,有淡淡的清香,外形和口感很像上海的网红食品青团。

奈良这个地方似乎没有城管。隔了几个街道,看到路边一位衣着朴素的大姐支着个手推车卖烤地瓜,而且不烧煤、不烧炭,直接烧柴火棒子。一缕青烟飘散开来,夹杂着烤地瓜香喷喷的气味,像馋孩子伸出的小手,扯住匆匆的身影……

日子过得不好不坏,岁月流淌不紧不慢,香糯的凉糕,烫手的地瓜,点缀其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