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小猪她爸的头像

小猪她爸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1/06
分享

没谁会是边角余料

夜深人入静,恰是读书时。

随手从书架上抽取一本书,书名叫《积极思考的力量》。翻看一下前言和目录,发现这是一本谈有效管理团队的书。估计是家里那位“老总”看的书,与我这个老机关没多大关联,遂放到一边。

书没看进去,积极的思考却不期而至:生活中究竟有没有边角余料?

之所以思考起这个问题,源自一位旧日工友的一个电话。这位工友一直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十年前企业实施搬迁改造。这种搬迁改造,往往伴随着大幅度裁人。企业由原来五千多人,一下减到四百多人。他成了被裁下的人,不得不加入找工作的行列。年过不惑,面对众多的只录用三十五岁以下人员的招聘条件,自然是碰壁连连,失望多多。

电话里,他悲观地说“突然间怎么就成了扔在车间废料堆里的边角余料呢?”当时,我说了许多宽慰他的话,不过心里一直犯嘀咕,活生生的人怎么会成为边角余料呢?

说起边角余料,我还是颇有感触的。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边角余料是剩余的碎料、下脚料。比如,可着一块方形钢板,裁下一个圆形工件,四角剩下的钢板,就是边角余料。

一般人都认为边角余料派不上用场,而在我眼里边角余料是个好东西。那时候年轻,我在企业任车间团总支书记。上级团委拨给的活动经费非常有限,需要自己另外筹集。于是,我们就把卖废品作为一项经费来源。工地上切割下来的钢管头、三角钢尾料,维修拆除下来的旧铁管,车床车下来的铜屑,都搜集起来,集中堆放在车间的废料堆里。积攒到一定程度,找辆车拉到废品站卖掉,换来的钱用于组织团员青年开展文体活动。

时间一久,我练就一双“磁力眼”,工厂里废钢废铁都能吸到“眼”里,也历练成见废为宝的心态,将边角余料视为大有作为的“可用”之材。

虽说在我眼里,边角余料是“可用”之材,但人毕竟不是物。作为社会的人,有没有可能成为边角余料?一旦成为边角余料有啥用呢?

有位女士人到中年,事业有成,却不料婚姻受挫。离异后,她心情很不好,总有一种被人抛弃的感觉,时不时地唠叨“我就是个被人扔掉的边角余料,啥用没有”。我挺纳闷,人不是物件怎么能抛弃掉呢?

我的一位同学,名牌大学毕业。他可是我们这些小哥们中最出息的一个,也是爹妈唠唠叨叨教育我们时的典型形象。后来他下海经商了,但生意一直不景气,他有些郁闷、消沉,总是抱怨生活对他太不公正,成为社会上的一块边角余料。我也觉得不理解,生意不红火,人就成废料了?

还有位朋友,因为患病做了一次大手术。术后,身体恢复较慢,病恹恹的。原本办事风风火火,为人处事热情有加,转眼间变得颓废消极起来,朋友聚会不参加了,外出郊游不露面了,成了一个远离社会群体的“边缘人”。

这样的事情,见多了,听得多了,以至于我也疑心起来。莫不是生活中真有“边角余料”?如同当年车间废料堆里的破铜烂铁,除了卖俩钱,几无他用。

天生愚钝,百思不得其解。心心念念,诸多思考,伴着不紧不慢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及至有一天,我遇到了一团剩下来的面团。

周日,妻子得闲,一早起来就忙着洗菜、和面、剁肉、拌馅,忙乎着包包子。或许是妻子久疏厨房原因,面和肉馅搭配不是很合适,面多馅少,剩下一团面。我想这也算是“边角余料”,还不如废铜烂铁能卖俩钱,便在一旁“幸灾乐祸”地看着妻子如何打发这团“边角余料”。

不料妻子却一番巧手,把这团面做成一件“艺术品”。先是揉搓出一个莲花宝座,接着捏出一只兔子(本人属兔),把兔子安放到莲花宝座上,又是一番造型。细瞧瞧,伸展的莲花花瓣间点缀着几颗红枣,兔子的眼睛是两粒红豆,虽然兔子的形态有些胖,但从长长的耳朵看,还真有几分神似。

这件“宝物”蒸熟的时候,引起女儿的兴趣。一番赞美之后,掰下“兔子”边吃边说“味道好极了”,母亲也连连夸赞妻子是巧手媳妇。一家人围着这件“宝物”说说笑笑,竟冷落了餐桌上的“主角”肉馅包子。

我瞅着桌上的莲花宝座,心里豁然开朗,所有的迷惑不解都有了答案。一团剩下来的面团,仅仅因为改变了外形,点缀了几颗红枣,两粒红豆,仿佛注入了催化剂,一下子气息昂然,予人以鲜活的感觉,带来这么多的笑语和快乐。

这的确让我始料不及,也令我以快慰的心境品味着眼前纷杂的生活。那些曾经躺在废料堆里的边角余料,铁也好,铜也罢,卖到废品站,运到冶炼厂,一番锤炼,脱胎换骨。它可以成为一根新的铁管、一个新的铜阀门,或者仅仅是一颗螺丝钉,放在需要的地方,都会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人亦如此。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人,是否惹人注目,能不能赢得先机,关键在于是否善于改变自己,努力使自己适应生活的变化。就像那团剩下来的面团,因为一点装饰,因为一点改变,它似乎有了灵性,竟然变身“莲花宝座”。

在中国古代,一个被阉割的人,不能算一个完整的人,照“理”说应归类于“边角余料”。然而,他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块“边角余料”,名叫司马迁,光耀中华。

文王拘于囚室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时著《春秋》,屈原放逐赋有《离骚》,左丘失明著《国语》,孙膑遭膑修兵法……这些坎坎坷坷,甚至跌跌撞撞的人,大概都曾在废料堆里呆过,只因不认命、不屈服、不自弃,最终浓墨重彩地写就辉煌人生。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写出这般豪言壮语的保尔·柯察金,先是双目失明,继而全身瘫痪,却丝毫没有影响他讲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故事。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16届残奥会上,我国残疾人运动员自强拼搏,再创优异成绩,夺得了96枚金牌,60枚银牌,51铜牌。单从身体状况来说,他们是有残疾的,不完美。但残疾人运动员同命运抗争,书写人生新篇章的勇气,令人荡气回肠,展示了别样的中国力量!

“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努力去赢”,没有谁会成为边角余料。一如莫泊桑在小说《一生》中所述: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不管生活是好是坏,它都是公正的。成功或失败,顺境或逆流,开心或丧气,升腾或失落,无论怎么折腾,没有谁会成为生活中的边角余料,没有谁会被生活抛弃到废料堆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