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前,有一头驴老得干不了活,主人想把它杀掉。驴子听得风声就逃到不来梅去,它想在那里做一个音乐家。”
德国作家格林兄弟在童话《不来梅的音乐家》里,是这样写一头驴为什么要去不来梅。我在金秋十月,也去了一趟不来梅,不是要当音乐家,而是要在不来梅应用技术大学学习四天。
十月下旬,在德国已是深秋季节,白云绽碧空,落叶满秋山。坐落在威悉河畔的这所大学,掩映在秋色中,金黄的树叶撒落一地,红豆杉组成的树墙,依然枝繁叶茂,深绿色中透出点点红果摇曳的身姿。
这是一所没有围墙的校园。直到学习结束,我也没有找到挂着校名的大门。每天早上,我们乘坐大巴车直接开到教学楼下,与一帮帅哥美女的德国学生挤进电梯,然后各自去教室上课。
认真是德国人一大特点,学校安排的课程非常紧凑。不来梅应用技术大学是由经济学院、技术学院、社会教育学院、社会经济学院合并而成,其教育传统可以追溯到1799年。第一天,来上课的是一位女士,中文名字叫温可馨。四十岁左右,人如其名,栗色卷发,天蓝色的眼睛,白净修长,长得温馨可人。翻译说,她二十多岁的时候,只身一人到广州、香港工作。在大多数德国人还不知道中国地处何方的时候,她了解了中国,成为一种无形资本,这才有资格担任不来梅政府的咨询顾问。
每一堂课都讲得非常精彩,我们听得也十分认真,毕竟这样的交流比较难得。然而,我还是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愉快的玩耍永远胜于上课。课间休息,透过走廊窗户看过去,圣彼得大教堂的两个高耸入云的尖顶,像伸开的双臂,招呼着我:来吧,快走进不来梅,快走进童话之城吧。
二
下午四点下课,此时太阳已经偏西。斜阳下,威悉河缓缓流淌。
出教学楼,沿河向西,行二三百米,一座厚实的石桥横跨河上。威悉河是不来梅的母亲河,河面宽阔,碧水微澜,岸边常绿树依旧葳蕤,落叶树一片金黄。在葱绿与斑斓的背后,鳞次栉比的古老建筑矗立蓝天白云之下。威悉河像一条串起历史、风情、民俗的五彩项链,从不来梅穿城而过,护佑着生活在两岸的人们。
不来梅既是德国最小的联邦州,也是一座不大的城市,六十多万人生活在由不来梅市和不来梅港组成的空间里,临海濒河,生生不息。这座城市除了航运和造船业外,还拥有汽车、机械制造、电子及航空航天工业。当然,于老百姓来说,更加关注吃吃喝喝,德国肘子和不来梅啤酒都格外引人注目。在中国啤酒爱好者中,都知道一个响亮的名字贝克啤酒。
傍晚时分,不紧不慢,寻一家小店。选一个临街的位置,看着窗外秋意正浓。点一份德国肘子,搭配德国特制的酸菜,配点土豆,一扎不来梅白啤酒。有酒有菜,品尝异域风味,领略异国风情,人生在途,可以更加豪迈。
三
走过石桥,就是不来梅的老城区。不需要地图,也无需导航,只管凭着感觉随意地走,走哪算哪,徜徉其间。
道路并不宽敞,两侧大多是老建筑,厚实的砖石墙,窄小的窗口,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红色或者绿色斜坡屋顶,亦或是线条轻快、造形挺拔的尖塔,古色古香,给人一种厚实、坚固、稳重的感觉,呈现中世纪的古朴凝重。
德国人恋旧,不来梅也不例外,他们不大喜欢钢筋水泥林立的高楼,却格外喜欢老建筑。温可馨老师在课堂上,介绍过不来梅建设“越洋城”的事情。在一片老建筑居多的港口,要建设一个新城,大概类似我们的开发区,那些一百多年的面粉厂、咖啡厂、仓库、货棚、烟草交易所将何去何从?最终不来梅政府选择了修旧如旧,改造利用,而不是一拆了之。十年的时间里,“越洋城”从荒凉的港口区发展为生机勃勃的新城区,老房子和新建筑的“混搭”,生活在新城区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在改造后的旧货棚、老仓库等历史文物里办公,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历史,就像听爷爷讲述当年的故事,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如此,城市便有了记忆,有了个性,人们便有了怀想,而不至于在一座座像“双胞胎”的城市里,面对高楼林立的街道迷失了故乡的印记。
一路欣赏着古老建筑,一路遐思乱想,很快便来到集市广场。这个广场,被认为是德国最美丽的地方之一,实际上就是两座古朴的建筑吸引眼球。一座是圣彼得大教堂,罗马式和哥特式混合建筑,庄重肃穆。高高耸立的双塔钟楼,三棱尖角,一副刺破青天的架势。绿色的尖顶与旁边市政厅绿色斜屋顶,一个努力向上,一个缓缓向下,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另一座是市政厅,欧洲最重要的哥特式建筑之一。山字型哥特式砖墙结构,与教堂的高耸相比,显得厚重一些。半圆型的拱廊,彩色玻璃镶嵌的修长花窗,墙体立面上的造型各异的砂石雕塑,无不保留着中世纪的印记,赋予整个建筑浓浓的艺术气息。市政厅前,是一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的罗兰骑士雕像,五米多高,身披铠甲,右手执剑,象征着权力与自由。我家电视柜上,也有一个微缩的罗兰骑士雕像,那是不来梅议会来大连访问时,赠送的纪念品,两座城市早在1985年结为友好城市。
广场四周有不少餐馆和酒吧,咖啡店居多,有的把餐桌摆在广场一角。找一个视野开阔的座位,随便点一杯浓浓的咖啡,细品慢饮。眼前,古老的建筑和雕像,不言不语;脚下,青石条插成的广场地面,放射性地蔓延开来,像一本打开的历史书,点点泛着青光的石块,就是书写这本书的逗号,亦或是句号。
四
在德国旅行,通常都会安排参观当地的集市广场。一来集市广场有着古老的建筑,是观察和体会历史的好去处,二来集市广场自古以来都是热闹与繁华的所在。不来梅的集市广场也是商贾云集,热闹非凡。
喝完香浓的咖啡,我们走入一个小巷。这条名字叫扎桶匠街的巷子,最初是由一位咖啡商仿照中世纪街道结构设计的,如今它已经成为了不来梅最吸引游客的街道之一。街道长不足百米,狭长而且“婉转”。这样的巷子,在北京叫胡同,在江南叫里弄。偏是这巷子里,时装店、工艺品店、首饰加工铺、咖啡厅、餐馆,应有尽有,门脸都不大,却让人感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街口处两个屋顶之间的挂着一组钟,整点的时候会奏响音乐,并伴有一组组造型各异场景推出,使人沉浸在中世纪古朴凝重的味道里。
在巷子里闲逛,还要格外小心,时不时躲避开屋檐下喝着咖啡、啤酒的游客。忽然想到,有位作家写的诗:“巷深不掩墨花香,春到姑苏细柳长。驻足游人相指点,一人弄里一人藏。” 扎桶匠街的街头,没藏人,却藏着那头逃到不来梅的驴,还有它的伙伴们。墙角一尊铜像,既不高大也不伟岸,粗心的人很容易漏过:四只动物摆着叠罗汉造型,从上至下分别是鸡、猫、狗、驴,显示它们团结一致的战斗力。听着童话长大的人们,大概都能讲出格林兄弟的童话《不来梅的音乐家》。四只患难相识的小动物到不来梅学习音乐,却在途中遇到强盗企图洗劫不来梅,它们与强盗展开斗争,并放声歌唱引来不来梅居民的警惕,赶走了强盗。整个铜像呈现出斑驳的深绿色,只有驴子的两只前蹄和鼻子铮明瓦亮,传说用手摸摸驴子的前蹄和鼻子,可以带来好运。
不来梅素有童话之城的美誉,这源自一条路。德国政府为纪念童话大师格林兄弟诞辰二百周年,于1975年规划建成一条童话之路。这条路南边从格林兄弟的故乡哈瑙开始,蜿蜒向北约六百公里,终到鸡猫狗驴故事发生地不来梅。我们此行没有走这条童话之路,但能在最后一站感受一下童话世界,想起小红帽、灰姑娘、青蛙王子、睡美人……童真满满,也算不虚此行。
走着,走着,天就落黑了。赶紧回酒店休息,明天的课程排得满满的,中间还穿插不来梅孔子学院情况介绍,这是德国第十四所孔子学院。夜里,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孔子与罗兰骑士在集市广场上聊天唠嗑,孔子有没有喝咖啡呢?
不来梅,一个梦与童话交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