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小猪她爸的头像

小猪她爸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21
分享

兴凯湖行记

十年前,我去黑龙江鸡西市,正是仲夏季节。阳光不吝热烈,从婆娑的树叶间洒落下来,夏风裹挟着草木的清香,穿过漫无边际的森林。

路边枝头繁茂妖娆,田野山花芬芳灿烂。

这不过是一趟普通常规的公务之行,拎包就走,事先没做什么功课。先是在哈尔滨市开会,然后乘坐小飞机,那种螺旋桨“突突”直响的飞机,飞往鸡西市。直到入住湖边宾馆时,我才醒过味,已经置身于兴凯湖畔。

走进客房里,窗前眺望,一湾大湖呈现眼前,宽广无垠,水天一色。这就是兴凯湖,一座中俄边界最大的淡水湖,绿宝石般镶嵌在祖国的东北边陲,润泽着广袤的黑土地。

这些年行旅匆匆,时常驻足湖畔,领略湖光山色。大美青海湖在高山牧场的环拥下,碧波万顷,容纳江河的奔腾,炫耀着清亮亮的湛蓝;雪域高原的纳木错陪伴在念青唐古拉山脚下,平静如一面巨大的宝镜,草原绕湖,湖映雪峰,展示着高贵与圣洁;位居淡水湖第一的鄱阳湖,湖面辽阔,水天相连,渺无际涯,宣示着天下第一的骄傲;“人间天堂”里的西湖,水光盈盈,波光楚楚,“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娇艳着堪比绝代佳人西施的妆容……

那么,眼前的兴凯湖,又该是怎样一番景色,是浓妆?还是淡抹?它蕴含着怎样的情愫?我会为之倾倒、陶醉、折服吗?

最早知道兴凯湖,源于几年前的一次聚餐。做东的朋友非常热情,精心安排菜品,餐桌上有鸡有鸭、有鱼有虾。当一条清蒸鱼上桌时,朋友特别介绍说,这是条名贵鱼,来自兴凯湖的大白鱼。说是大白鱼,其实体长不过一尺,味道倒是鲜美。边吃边聊,话题自是绕不开兴凯湖,酌酒当然以大白鱼为主。

舌尖上的感觉,味蕾的绽放,比老师讲的地理课更生动,令人记忆深刻。一切有关兴凯湖的向往、牵挂、期许的情绪,妥妥地安放心间,等待着不期而遇的邂逅,或者如期而至的赴约。

兴凯湖等着我,大白鱼等着我,一直等到了今天的邂逅。我为过客,匆匆;你绽开笑颜,轻语。

公务结束时,已是夕阳斜照的下午。湖面波光粼粼,闪动着金色的光斑,随着掠过湖面的风,一浪一浪涌动起舞,扑向岸边,卷起银沙。

作为海边长大的我,行李中是不会缺乏一套游泳装备的,只要条件允许,行走至江河湖海都会畅游一番,正宗的到此一游。趁着太阳还没落山,晚餐还没开始,沿着小路,穿过小树林,来到湖畔。一个猛子扎进湖里,试图拥湖入怀,反而被湖拥入怀抱,好像自己就是湖里的鱼,回归故里。湖水并不清澈,也不湛蓝,呈现一种浅灰色,略显浑浊,这是火山湖的特质,也是因为湖底的细沙被浪打起的原因。头埋入湖水中,双臂划水,水从背上流过,清凉宜人。猛一抬头,双臂下压,臂膀微微跃出水面,深呼一口气,空气清新湿润,令人神清气爽。舔一下嘴角挂着的湖水,清清凉凉,说不上甘甜,却是没有海水的苦涩。

游了一会,上得岸来,坐在柔软的细沙上,打量起眼前的兴凯湖。湖面极为宽阔,湖水浩淼,水天一色,茫茫有如浩瀚的大海,气势磅礴。离岸较远的水面上,渔船影影绰绰,捕鱼的人们总在辛劳,盼望着鱼虾满仓。离岸较近的水域,是帆船爱好者的领地,帆影点点,搏浪击水。近岸处,游人如织,戏水畅游,欢乐无比。湖岸,是银色的沙滩,这个被称为中国最长的沙滩,沿着浓得化不开的一带绿树,绵延向前,葱绿与银白并行。

远处,一座沙岗上摇曳着大片的芦苇,青翠的叶,淡黄色的穗,蒹葭苍苍。几个年轻女孩正在苇荡前拍照,红衣,绿苇,碧水,相映成趣。

兴凯湖是火山爆发后,山脊下沉,积水成湖。长期的湖积作用,形成了一条长九十公里、宽约一公里天然沙坝,将湖面隔成北边的小兴凯湖和南边大兴凯湖,统称兴凯湖。史书记载,兴凯湖在唐代称为湄沱湖,又因湖形如“月琴”,故金代有“北琴海”之称,清代改为兴凯湖。兴凯湖原为我国的内湖,1860年,沙俄以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兴凯湖从此成了中俄界湖。

天色已近傍晚,湖面上刮起大风。风很大,刚才还是碧波荡漾的水面,转眼浪涛滚滚,像北方汉子般倔犟,嘶吼着扑向沙滩、芦苇。在浊浪和大风双重压力下,芦苇深深弯下,像隆起的绿色山包。风稍一喘息,浊浪退去,那些芦苇便挺直了腰杆,不屈不挠。我曾见过大江大河浩浩汤汤、奔腾不息的壮丽,也曾见过大海大洋肆意汪洋、雄浑粗犷的伟力,眼前的风浪,让我目睹了兴凯湖的刚强勇猛、不屈不挠。

我望着湖岸芦苇,想起抗日联军,想起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想起虎头要塞的激战、珍宝岛上的枪声,想起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垦荒精神……

兴凯湖是条汉子,黑土地上的北方汉子。

回到房间,换好衣服,急匆匆往餐厅跑,晚餐马上要开始了,令人垂涎的兴凯湖全鱼宴。

兴凯湖水域面积四千三百多平方公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十分丰富,捕鱼是当地渔民重要的生活来源。湖中共有鱼类六十多种,鲢花、鳌花、鲫鱼、湖虾应有尽有,最为著名的是大白鱼和白虾。其实,就海边人来说,以吃海鱼为主,不大喜欢吃淡水鱼,嫌淡水鱼有一种土腥味。同样的道理,内地人以吃淡水鱼为主,不喜欢吃海鱼,嫌海鱼腥味过重。这大概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年这里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兴凯湖养育了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也滋养着人们的心灵,在四季不同的湖水、湿地滋润下,黑土地上的人们养成诚实率真、淳朴厚道、心胸开阔的品行,代代相传。

赶紧把思绪收回到餐桌上,鱼虾已经飘香。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鱼,让我记不住名字,只管挨样品尝,酱爆的,清蒸的,家常炖的,白灼的是晶莹的白虾,样样鲜美,尾尾垂涎。记得有一尾酱爆鲤鱼,这鱼足有一米长,我都惊讶于盛鱼的盘子竟然如此之大。坐在身边的当地领导杜主任见我吃得挺嗨,便悄悄说,悠着点,还有主角大白鱼没登场呢。大白鱼是兴凯湖特产,肉嫩味鲜,被列为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

说话间,清蒸大白鱼上桌了。大号鱼池盘子上,一尾约莫半米左右的大白鱼,体色银白,体长侧扁,翘嘴,大眼,葱花、香菜点缀其间,翠绿与银白又一次同框。夹一筷子鱼肉,肉质洁白细嫩,入口味美而不腥,鲜香中透着一股蟹香味。吃鱼吃出蟹子味,令我这个海边人格外兴奋,想起早年朋友请吃的大白鱼,不由得叹到今非昔比。实际上,应了那句俗话“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着兴凯湖自然是“吃湖”,千里之外的我们怎能与之相比。

一边品尝着美味,一边与杜主任聊天。他介绍说,你们来的是时候,恰好禁渔期已过,鱼虾满仓的季节。我知道在大连海捕有禁渔期,湖也有禁渔期?杜主任说,兴凯湖早在1952年就施行了禁渔期,每年6月5日至7月20日禁止所有捕捞作业,已经连续实施了六十多年。以湖为生的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非常强烈,“春禁一碗籽,秋收一担鱼”成为渔民们的共识。

高原,山林,湖泊,海洋,孕育着丰富的物种,为人类的繁衍生息提供充沛的食材。鸡鸭鱼肉、蔬菜瓜果,这是大自然的馈赠,江河湖海的情怀,经过漫长岁月的烹饪,变得可口而鲜美,滋养心田。心怀感恩,一啄一饮之间,大白鱼的滋味里混合了山水林田草的味道,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夜色已深,风也变得柔和起来,浅浪拍岸,涛声缓缓。伫立窗前,月光如洗,柔柔地给兴凯湖平添一份温婉,淡抹一笔妩媚幽雅。这个时候,若是去湖边走走,会不会逢着一个裙裾飘飘的姑娘?

我想,一定会的,蒹葭苍苍,月夜深沉,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